水浒文化歇后语研究

2016-03-28 15:13史素芬杨慧芝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0000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歇后语水浒传文化

史素芬,杨慧芝(.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 0460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0000)



水浒文化歇后语研究

史素芬1,杨慧芝2
(1.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2.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水浒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意蕴丰富、妙趣横生的歇后语的运用无疑使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水浒传》;歇后语;文化

一、引言

《水浒传》一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水浒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独特的水浒文化形成了大量意蕴丰富的歇后语。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青睐,人们以该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等为取材对象,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的理解,进行歇后语的二度创作。这些新创作的歇后语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和所研究的水浒文化歇后语。歇后语是“由引子和注解两部分组成的引述语”[1]271,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熟语。“水浒文化具有较强的民间性,适用于歇后语表现”[2],同时,水浒文化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也为歇后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二、水浒文化歇后语的形成途径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记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接受朝廷招安、再到四处征战、直至最后被奸人谋害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津津乐道的是小说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也由此创作了很多歇后语。因此,“我们必须循着情节和人物这两条线索去考察水浒文化歇后语产生的途径”[3]。

(一)依据故事的内容形成歇后语

《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线索来展开故事,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赤胆忠诚的“梁山好汉”形象,他们在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水泊中齐心协力作战,在义气凌然的忠义堂内齐聚斗争,这些英雄事迹对于任何一个读过或没读过水浒的人来说都耳熟能详,可见水浒故事以及它所代表的忠义思想在民间的影响非同一般。因此,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歇后语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水浒文化歇后语分为三种情况:

1、对故事内容的概括

人们在进行歇后语的创作时,或者借用《水浒传》的回目,或者使用简略形象的语言来概括故事内容,从而形成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即引子部分。例如:

林冲夜上梁山——逼出来的(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时迁盗甲——暗中行事(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汤隆赚徐宁上山)

2、在原文的基础上衍化而来

人们在创作歇后语的时候,随着对内容的理解和熟悉,便会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加工创作,从而形成更多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使得意义得到了深化,思想更加深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李鬼的板斧——冒牌

时迁偷鸡——不打自招

3、借用原文进行再创作

根据原著中人们耳熟能详的的一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外貌或者仅仅是名字,通过联想等方法,虚构创作出一些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往往都诙谐俏皮,妙趣横生。

李逵卖炭——人黑货也黑

鲁智深雕花——假装细气

宋江的眼泪——假仁假义

(二)依据人物形象而形成的歇后语

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锤炼,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正直勇敢、豪气冲天、义气凌然、替天行道,所以水浒文化歇后语中有很多是对浩然正气的宣扬。但与通常歌颂正义英雄的文学作品相比,水浒文化歇后语中还有相当多对邪恶卑鄙行径的揭露、批判与讽刺的内容,这些也恰好构成了水浒系列歇后语的独特之处。

1、有关主流人物的歇后语

(1)梁山系列

梁山入伙——志同道合

梁山兄弟——越打越亲

梁山好汉——重义气

随着《水浒传》在民间的快速流传,梁山逐渐被人们看作不分贵贱、不问亲疏的人间天堂,梁山英雄为朋友两肋插刀、为百姓伸张正义,真正做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民间形成的歇后语也正是对这种江湖义气的生动写照。

(2)关于林冲

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中了诡计

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在林冲的性格与命运中,突出的是“逼”字。作为军禁军教头,他的“忠君”观念非常牢固,直到最后高俅多次以死相逼才投奔梁山。关于林冲的歇后语,很好地展现了他被逼上梁山的全过程,形象地展示了他性格转变的历程。

(3)关于鲁智深

三拳打死镇关西——痛快

鲁智深买肉——故意刁难

鲁智深要的肉——没骨头

鲁智深同样是被逼上梁山的,但他的投奔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的。在关于他的歇后语中,有些是通过“拳打镇关西”等事件来反映他爱打抱不平的品质;有些是反映他豪爽的性格及魁梧的外形;还有的是关于他的绰号“花和尚”。

(4)关于武松

老虎扑食——三股劲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武松鸳鸯楼留字——敢作敢当

在《水浒传》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情节一定少不了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十字坡误遇……“身躯凛凛,仪貌堂堂”的武行者,凭借超强的武功在江湖上声名显赫,同时也成为老百姓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因此以武松为取材对象的歇后语充分了表现人们对这位英雄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5)关于李逵

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黑旋风”李逵淳朴、直率,但却性情急躁,因此关于他的歇后语多体现其相貌丑陋、憨直率真,这就使得李逵这一人物少了一些威风与正气,多了一些轻松与活泼。

(6)关于吴用

吴用派时迁盗甲——用其所长

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

吴用智取生辰纲——不动刀也不动枪

《水浒传》塑造了一位集中国古代优秀军事家智慧于一身的军师——吴用,他足智多谋、谨慎细心、料事如神,但由于深受封建忠君思想的束缚,在招安这一问题上发生了动摇,最后致使梁山事业走向失败。

(7)关于宋江

宋江下梁山——及时雨来了

宋江杀死阎婆惜——逼出来的

宋江的眼泪——假仁假义

关于宋江的歇后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领导了起义大业,是一个胆略超群的豪杰;另一方面,他又亲手葬送了这个事业,是一个信奉忠孝的可怜虫。围绕着这样一个人物,既产生了一些表现他性格中乐善好施、扶困济贫美好品德的歇后语,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讽刺他虚情假意行径的歇后语。

(8)关于时迁

时迁的后代——贼种

时迁的朋友——贼多

时迁的本领——偷鸡摸狗

时迁以偷盗为业,善飞檐走壁,人称“鼓上蚤”,正是由于这种“偷”的本领而在众多水浒英雄中独具特色。因此关于时迁的歇后语大都离不开“贼”字。

(9)关于孙二娘

孙二娘的徒弟——开黑店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孙二娘开酒店——喝了就迷糊

孙二娘是三位女性水浒英雄之一,从她的绰号“母夜叉”便可看出此人性格泼辣,因此以孙二娘为取材对象的歇后语也更多地体现了她狠辣的一面。

2、有关非主流人物的歇后语

在水浒中关于非主流人物的歇后语数量居多这一情况,从语言角度来看,是因为:歇后语是以其诙谐幽默的特点深受民众喜爱,为了增强幽默感,有时会选取人物的生理缺陷或性格特征来进行创作,因此也就会给予非主流人物中的丑者给多的关注。此外,歇后语的民间性以及集体创作的特点,使得民众们在选材的时候更多是选择与自己生活接近的平凡人,毕竟英雄只是少数,能见到的就更少之又少,因此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就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

(1)关于武大郎

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

武大郎出摊——没好货

武大郎叫门——熊人到家

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但以他为题材的的歇后语却最多。在这些歇后语中,武大郎被当做是软弱者的代名词,嘲讽意味十足,但就是这样一个软弱者,最后被王婆、西门庆、潘金莲合谋害死,也使读者心中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2)关于潘金莲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上庵堂——假装正经

潘金莲偷汉子——本性难移

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的侍女,因得罪大户而被恶意报复,嫁给了懦弱丑陋的武大郎。虽然“玉貌妖娆”、“芳容窈窕”,却婚姻不幸、生性风流,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淫妇形象,历来受到民众的唾弃与批判,因此在创作中以她为取材对象的歇后语大多是从憎恨的角度来指控她谋害亲夫、假情假意、水性杨花等。

(3)关于西门庆和蒋门神

西门庆请武大郎——没安好心

西门庆上狮子楼——死到临头

蒋门神挨打——活该

作为四大恶少,人们对西门庆和蒋门神令人发指的行为无比厌恶,因此水浒系列歇后语也深刻揭露讽刺了这些反面人物形象。

(4)关于高俅

高俅踢球——平步青云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高俅拜寿——贺礼全收

高俅原来是破落户子弟,因擅长巴结讨好又会踢球便得到皇上的提拔,做了殿帅府太尉。因此关于他的歇后语多反映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高俅贪婪的本性。

总之,《水浒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歇后语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对语言进行的深加工,使其具有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三、余论

《水浒传》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了水浒歇后语的取材途径。而《水浒传》的流传,又为人们的创作构建了广阔的语言空间,使二度创作歇后语具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力。所以,“文学作品既是熟语之流,又是熟语之源”[4]。水浒文化歇后语博大精深,这里只涉及一部分,还有更多的金矿值得去开采、挖掘,让我们把这项有意义的探索工作继续下去,使水浒文化歇后语尽显出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3][4]刘灏.水浒文化歇后语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0,(01):2.6.

(责任编辑王建华)

作者简介:史素芬(1959—)女,山西武乡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学的教学和研究。杨慧芝(1991—)女,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H13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16)01-0053-03

猜你喜欢
歇后语水浒传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起来说歇后语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谁远谁近?
歇后语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歇后语的拓扑解析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