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颖超 胡海波 宋文静 李 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024031)
赤峰地区粮豆轮作模式新思维的转变
曲颖超胡海波宋文静李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024031)
摘要:在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应及时出台调整政策,推行粮豆轮作模式,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关键词:粮豆轮作;赤峰地区;生态农业
近段时期,“粮豆轮作”开始被广泛关注,这是为了保护我国东北地区宝贵的种植资源条件,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在接受全国政协及专家的建议后,农业部开始以补贴等形式推出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提倡和推行粮豆轮作模式。这一农业发展理念是在玉米市场低迷、价格不稳、农民种植效益受到损害,种植积极性低落,而国家粮食储备压力增大,并且我国的粮食种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及时出台调整政策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新的国家农业政策突出对东北地区非主粮作物和杂粮杂豆的重视,提倡实行粮豆间作轮作套作等复种模式,这也是东北地区农业转型的重要基础性政策。农业部的指导意见规划显示,占全国玉米70%产量的镰刀弯地区,在5年之内要缩减1/3的玉米种植面积,至少调整330万hm2的土地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会”期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给能力和总量不会发生大问题,农业的突出问题在于结构方面。“有的农产品阶段性供大于求,比如玉米;有的农产品则处于短缺状态,如大豆。具有品牌价值的优质农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重点要做:一是调减玉米,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二是提高大豆产量,进行目标价格试点,开展品种攻关,提高生产效益。
粮豆轮作模式是一直存在的,对于种植大豆所能带来的生态改善和土地养分恢复与节肥效果也早有研究,只是由于近几年在保护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玉米的种植收益高于大豆,豆改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豆种植效益偏低是造成种植面积大幅度萎缩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912.7万hm2下滑到了2015年的640万hm2,减少29.9%,产量由2008年的1554万t减少到2015年的1150万t,减少26%,造成了现在的玉米产能过剩、国产大豆产业萧条,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数十亿美元大豆,且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的尴尬局面。粮豆轮作模式之所以能被重新提上日程,除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影响外,大豆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自身优势,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1 大豆产量提升明显 玉米由于其适应性强,种植简便,效益好,亩产纪录已经超过1t,因此农民种植热情高,但近几年我国大豆育种也有所收获,赤峰地区通过全国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与全国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大联合、大协作,构建一系列成熟配套的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培育出一批高产稳产优质的大豆品种。赤峰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豆类作物生长,本地区自有品种配合科学的种植和施肥技术,基本均能实现每667m2产200kg以上的水平,并且品种资源从过去单纯的追求高油型大豆转变为目前高脂肪、高蛋白、特异性并重的发展理念,引进了多个高异黄酮、无豆腥品种,使大豆的功能性特点得到广泛开发,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1.2 科学化种植管理 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种植的增加,农民越来越倾向于科学种田,改变过去的传统种植思维,主动接受并邀请专家和农技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积极尝试更新品种,学习新的种植方法和配套施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量。赤峰地区通过学习和引进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农民,使应用此技术的种植户每667m2能提高大豆产量25kg以上,农民得到了实惠,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1.3 产业化发展带动种植热情 大豆在食用和饲用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豆油和豆粕是目前对大豆利用最多的行业,其他还包括高端的大豆组织蛋白、大豆异黄酮及一些休闲食品等。赤峰地区大豆加工企业积极开发新型产品,融合研发、种植、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产业链,保障农产品安全、营养、可靠,链接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场提供收益可预期的标准化种植订单和全方位的种植管理支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来源可追溯、优质稳定的产品作为原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加工企业单独采购质量的不稳定,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这一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1.4 控肥养地的生态效益明显 赤峰市土壤结构多样,墒情复杂,多年连作玉米情况普遍,加之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导致本地区土壤板结和肥力退化情况严重。而大豆的养地作用得益于与共生的根瘤菌,每个根瘤就是一座微型氮肥厂,根瘤菌会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化合物形态供植物生长利用,根菌瘤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分泌一些有机氮到土壤中,而根瘤在植物的生长末期会自行脱落,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而在粮豆轮作模式中,禾本科作物还具有帮助根瘤菌克服富氨环境造成的“氮阻遏”影响的作用,根瘤菌固定下来的氮可供大豆和禾本科作物共同使用,从而实现共同减肥增产。
1.5 根瘤菌实现产业化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教授就开始从事根瘤菌的研究,现已分离出1000多株根瘤菌,并针对大豆不同的品种筛选有效的共生菌株且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山东、河北的田间示范中,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最高比不接种的提高39%。在赤峰地区的根瘤菌试验中,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提高20%。随着对根瘤菌的深入研究,生物固氮技术在生产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将根瘤菌生产成制剂拌种,可以有效解决土壤中根瘤菌不足或大豆品种与根瘤菌共生性差的问题。根瘤菌的施用成本只有化肥的1/10,除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肥地养地外,对农产品品质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玉米是高耗能作物,在以往的玉米种植中,多是重用轻养,赤峰地区由于长期超负荷利用,地力正以每年0.3~1cm的速度流失,个别地区土地出现连作障碍,土壤板结沙化严重,日渐瘠薄,控肥养地刻不容缓,粮豆轮作模式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生态农业拥护者的支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生态的角度考量,粮豆轮作模式都将是解决种植结构矛盾、保障农民种植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决策。当前粮食库存连创新高,是土地休养生息的好机会,而一些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已经到了极限,亟待采取保护性措施。国家推行粮豆轮作模式采取每亩补贴资金的形式受到农民欢迎,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可以大面积联合种植提高效益,而少施化肥又减少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减轻了土壤板结,增添了有机质,土壤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其他作物产量提升明显。轮作倒茬还可改变某些病菌、害虫的生存环境,减轻病虫害,一些伴生或寄生性杂草如小麦田间的燕麦草、豆科作物田间的菟丝子,轮作后由于失去了伴生作物或寄主,可被泯灭或抑制为害。同时,农业政策跟进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国家的调控需要,每年断定合理的大豆、玉米比价关系。在国家调低玉米收购价格,加快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引导农民合理生产,使玉米、大豆、小麦和其他杂粮形成合理的轮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国勤.耕作制度与三农问题.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刘玉华.大田作物轮作效果定量评价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 (1):13-15
[3]陈颖,邹超亚.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农业科技导报,2002,4(4):70-75
[4]刘玉华.复种效果定量评价初探.耕作与栽培,1999(3):61-62
[5]史俊通,刘孟君.论复种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51-57
[6]丁昆仑.耕作措施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28
[7]杨红旗.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中国种业,2010(4):18-20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