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玲,周 鹏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a.网教部;b.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243000)
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度思考
赵 玲a,周 鹏b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a.网教部;b.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243000)
拥有800里皖江的安徽省,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既是抢抓历史机遇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需要,当下的紧要工作在于如何快速、高效地深度对接。为此,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应锻造安徽比较优势,寻求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优化开放平台,提高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效率;增强人才的聚集功能,凸显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后劲。
长江经济带;比较优势;开放平台
习近平同志指出:“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国务院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经部署,《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做出,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快速、高效地落实,实现安徽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为此,我们应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出实招硬招狠抓政策落实”的要求,审时度势选择好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对接效率、增强对接的后劲。
对接长江经济带是系统工程,应按照轻重缓急选择对接的顺序和层次,关键在于选准突破口。总结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可知,发挥比较优势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锻造安徽的比较优势,寻求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
1.1 锻造安徽比较优势的现代构成要素
区域比较优势的传统构成要素难以形成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竞争优势[1],而应通过锻造安徽比较优势的现代构成要素,寻求对接突破口。
1.1.1 锻造技能型人才比较优势 一方面,安徽人民存在重视基础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安徽省对中小学教育一直都抓得非常紧,所以安徽人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容易接受新型技能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大量农民工走进发达地区的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掌握了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技能,容易适应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安徽比较优势的现代构成要素。为此,我们应通过加强再培训的手段锻造这一比较优势,以此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1.1.2 锻造产业基础比较优势 一方面,安徽的钢铁、有色冶炼、石化、煤炭、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厚实,另一方面,安徽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开始形成合芜蚌新型显示、合芜滁家电、合芜马自主品牌汽车、芜马合机器人等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此,我们应通过深入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锻造这一比较优势,以此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1.1.3 锻造跨江格局比较优势 经过几轮区划调整,800里皖江基本上形成了跨江格局,这有利于区域内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为此,我们应通过丰富“一江两岸”的沟通渠道锻造这一比较优势,以此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1.2 寻求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
通过锻造安徽上述比较优势,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国家战略目标,建议安徽省将以下内容定位为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打造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培育超大型城市。现代工业走廊是顺势发展区域工业的有效途径,实现域内产业快速集群发展[2]。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铜陵的产业基础雄厚,在安徽正在培育的十四个产业基地中占比较大,比较优势的现代构成要素丰富,在空间上形成“三边四线”的跨江格局,容易形成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打造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为培育超大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超大型城市形成之后,将以其特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吸引大量可移动的要素,尤其是可以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和金融资源等要素,实现区域的良性发展。
着力“打造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培育超大型城市”的对策建议。第一,在发展思路上,坚持通过四市的协同合作,采取公私合作和内生外引的方式,走特色现代工业发展之路;第二,在发展模式上,坚持集群化推进、链式精准招商、产业平台共享、专业机构运营;第三,在规划层次上,争取纳入新十年中部崛起规划,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效率高低之分,要害在于对接机制的状况。《指导意见》的四个战略定位中,一个是要打造成“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另一个是要打造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因而,对接机制取决于开放平台的优劣。与沿江各省市相比较,开放平台的数量与运行质量恰恰是安徽的瓶颈与制约。为提高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效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开放平台。
2.1 扩大开放平台的数量
2.1.1 增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数量 目前我省的综合保税区只有合肥一家,出口加工区也只有合肥和芜湖两家,保税物流中心只有芜湖一家,保税物流港区还没有,只有保税仓库。所以,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数量不仅严重低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和江苏,而且部分数量都低于中部省份。为此,第一,建议安徽省协助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申建综合保税区;第二,加大海关特殊区域作用的宣传,提高各市申报建设的积极性;第三,提前谋划,争取将合马芜申报建设为自由贸易区。
2.1.2 扩大口岸的开放程度 目前,我省的一类开放口岸主要集中于皖江沿线的水运口岸、合肥航空口岸和黄山航空口岸,随着我省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密集布局,随着我省干支流航道的疏浚与升等,为把我省打造成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建议进一步扩大口岸的开放、提升口岸的开放等级。
2.1.3 积极推进一体化大通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三个一”,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三互”,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从而达到通关服务便利化。在此基础上,争取在我省重要外贸港口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
2.2 提高开放平台的运行质量
2.2.1 借鉴自贸区经验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面探索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对提高我省开放平台的运行质量非常有好处。为此,建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精神,推广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经验。
2.2.2 提高开发园区承载能力 安徽开发园区的土地是富足的,提高承载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园区生产与生活性配套的建设。为此,提出如下两点建议:第一,通过在开发园区重点建设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购物、餐饮、住宅和文化休闲等生活性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为园区留住劳动力,特别是留住人才;第二,通过在开发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平台、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配套设施,构建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配套体系[3]。
2.2.3 结对共建“产业链” 按照“微笑曲线”理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存在自己的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将按照综合成本高低和产业配套能力强弱选择落户地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导致的结果是新的产业不断出现、产业生命周期缩短,即产业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这要求我们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予以快速响应。为此,应按照中央关于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带”的要求,运用更加开放的视野,结对共建“产业链”,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提高开放平台的建设效率与质量。结对共建“产业链”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采取“产业链战略联盟”的方式。即根据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绘制安徽省各园区的“产业地图”,根据“产业地图”,与省外上下游产业园区围绕服务外包或产品定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第二,采取“产业链”复制的方式。即针对外省某些园区已建立而我省缺乏的一些完整新兴产业链,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十大领域的产业链,在这些产业的规模扩张阶段,通过适当的利益分享机制,在安徽复制这些园区、复制完整的产业链。
《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实施意见》指出,要努力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可见,创新既是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目标,也是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才。历年来的高考、硕士研究生考试和博士研究生考试制度和市场化就业制度,使得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就像一个黑洞,源源不断地消化安徽的各类优秀人才,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安徽人才辈出,但是,安徽非常缺人才。所以,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后劲依赖于人才的聚集。
3.1 出实招激励人才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激励是提高人才开发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在对接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应出实招激励人才,即要求激励政策落实处、人才得实惠,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3.1.1切实落实人才激励政策 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激励政策,包括201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为推进这些利好政策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践中落到实处,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激励政策的公开程度和宣传力度,实现政策需求方和政策供给方信息对称,充分发挥激励政策的红利效应;第二,加大激励政策的兑现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受益人的示范效应;第三,加大激励政策的细化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所需人才明码标价,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1.2 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通过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确保创新及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得实惠。目前,我们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实践中所转化的科技成果,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的职务发明,科研人员分享的经济利益相对较少,这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定价机制不符。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实现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通过财富效应激发创新动力。第一,针对事业单位的成果转化受益,建议不上缴财政,而是纳入该单位的预算,增加该事业单位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第二,优化成果转化单位的转化受益分配制度,建议将成果转化受益的60%——95%奖励给成果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团队、主要转化人或主要转化团队;第三,建议研究院所与企业间实现研究人员的双向流动,激发创新活力。
3.2 出巧招引进人才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努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做出之后,安徽各级政府与部门积极谋划,部署了相应的规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接下来关键是依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把蓝图变为现实,因而,应加大力度引进这两类人才。面对国内外人才激烈竞争的现实,应创新工作举措,打造人才高地。
3.2.1 实施人才柔性引进计划 第一,柔性人才引进方式主要是指,在不改变人才身份、不调档案的情况下,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皖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周末工程师”和“周末科学家”等方式;第二,柔性引进的人才主要是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对接长江经济带急需的紧缺人才,特别是需要把安徽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紧缺人才;第三,柔性引进计划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进行实施。引进国际著名猎头公司或人才专门中介机构,通过他们引进专才,借助猎头费用进行奖励[4]。
3.2.2 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并举“招商引资”是做加法,引进的是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招商引智”做的是乘法,引进一个团队,可能引进的是核心关键技术,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或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市场[5]。
3.2.3 深入实施“徽商回归工程”“徽商”起步早,市场意识强,有一定的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积累,有能力、有愿望参与抢抓安徽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为此,我们应深入实施“徽商回归工程”。
[1]李本和.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J].理论建设,2015(2):58-62.
[2]孙志燕.中国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新趋势及对策建议[J].区域经济评论,2014(4):10-13.
[3]周鹏,胡凯.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与出口贡献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9):35-40.
[4]张寒.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促进中部地区崛起[J].经济师,2014(10):24-26.
[5]张寒.美好安徽新兴产业人才高地在崛起[J].中国人才,2013(12):26-29.
[责任编辑:余义兵]
F124
A
1674-1102(2016)04-0054-03
10.13420/j.cnki.jczu.2016.04.016
2016-04-24
2015年度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QS201544)。
赵玲(1977-),女,安徽马鞍山人,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网教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周鹏(1972-),男,安徽宿松人,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