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关于当代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及其思考
王瑜
摘要:出国留学成为继考研之后的学习深造的新途径,但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研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有效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对近700名当代大学生就出国留学的态度评价、出国留学的动机以及对于出国留学的憧憬和担忧等方面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怀有外出留学的意愿,但存在着盲目、焦虑、依赖等诸多问题。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留学中介四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留学意向更为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出国留学意向;盲目跟风;焦虑不安;从众心理
一、调查目的
在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毕业去向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继续深造、考公务员、就业等。但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很多学生们也卸下国内考研、公务员的考试压力,将目光投向了教育质量高、选择性更广的海外院校,出国留学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热捧的一个选择。据调查数据统计得出:1978—2012年,我国总计送出264.47万留学生(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在2011年我国出国人数就已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4%,2013出国人数就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1]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推测出今后出国留学人数的发展走势,递增趋势明显。据201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出国留学中申请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最多,仍是主力大军,达到43%。[2]
从最初“睁眼看世界”的觉醒,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直至现在出国“镀金”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国留学的意向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目前出国留学热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问题。意向是决定留学行为的重要指标,本次针对当代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的调查就旨在发现当代大学生出国意向中存在的一些偏差,为政府、学校、家庭和中介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便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出国热”现象,理性选择出国留学。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针对一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抽取代表对象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来设计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8份,问卷回收率为89.71%。
计划行为理论源于Fishbein与Ajzen提出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主要是用来预测行为,认为意图决定了行为的产生,因此要了解个体是否会从事某一行为,就必须了解其对该行为的意图。Ajzen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人的行为往往不是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处于控制之下,因此对TRA理论进行了延伸,增加了“行为控制认知”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维度,形成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行为意图决定个人的行为,而行为意图又受到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行为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 concerning the behavior)、行为控制认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响。其中,态度是个人对某行为所持的正、负面感觉。行为主观规范是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种行为所感受到特定参考团体的压力,即所谓从众心理。行为控制认知是指个人在采取行动时对于所需要的机会与资源的掌控和对于预期阻力的感知。“TPB假设个人对该行为的态度愈正面及对该行为认定的实际控制愈多,则个人从事该行为的意图将愈强,当预测的行为不完全在意志控制下时,行为控制认知亦可能对行为有所影响。”
根据此理论中行为态度、行为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等维度,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有无出国留学想法、对于出国留学的态度评价、出国留学想法源于何处以及对于出国留学的憧憬和担忧等方面展开。从中我们能了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以及促使他们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主要选择了江苏的两所高校,分别为江苏科技大学和江苏大学,两所大学属江苏的普通地方高校,所在地为镇江,经济发展在江苏属于中等水平。两校有本一、本二、本三、专科和研究生,选择这两所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基本反映江苏地区在校大学生对出国的意向,也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历时从2014年6月开始至2014年9月,由于发放问卷时大四学生已经毕业,故覆盖一、二、三年级的文理科。调查的对象当中,男生341人,占调查人数的54.30%,女生287人,占调查人数的45.70%,其中被调查的一年级学生193人,二年级学生216人,三年级学生219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0.73%、34.40%、34.87%。
另外,调查还辅以访谈法,主要针对有出国留学意向或留学归来的目标对象,分别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普通高校和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211、985重点院校选择访谈对象。
三、调查结果
(一)出国留学的态度与动机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不难看出,选择出国的学生占到近1/4,其中男生人数相对女生较多,约占64%。所有有留学意向的学生中有87%的选择在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约7%选择在工作后出国留学。结合访谈结果情况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出国的主要动机主要源于五个方面:
1.良好的价值判断。不少学生的留学动力是源于对于海外留学良好的价值判断。在选择出国的人数中有45%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国外开放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文化撞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开阔视野,发达国家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高配置的实验设备可以为自己的科研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此外,培养自立品质也是大学生选择外出留学的价值追求。自立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在国内父母身边学生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依赖父母,自立能力相对较为缺乏。而独自一人海外求学能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美好的未来憧憬。多数留学生对国外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发达国家有着成熟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环境,在相对开放的体质和相对完善的市场规则下,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方面都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具有潜力的新兴行业多是源于北美等发达国家,这一现象更增加了留学精英们要一展宏图的诱惑。针对出国留学毕业后是否会回国这个问题,我们在问卷中也提及,超过50%的人数希望可以留在国外工作,他们认为国外的生活更加优越,同时他们更加倾向于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至于是否移民,有29%的学生要视工作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而定,剩下21%的想要留在国外发展。
3.强烈的父母意愿。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访者中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中98%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出国深造。一方面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很有帮助。对孩子而言,在中西结合的文化熏陶下更有快速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镀金回国,家里有了洋文凭,有面子,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崇洋媚外的心理因素在上一辈家长心目中普遍存在。也有少部分家长考虑到国外生活条件高,社会福利好,为了日后的移民做打算。
4.盲目的从众心理。身边的同学,同校的学长、学姐对于出国留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低年级大学生的选择,留学中介为扩展业务在聚众宣讲的过程中对留学期许的过分美化在同学们之中起着强大的诱导作用,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盲目跟风渐渐推进了留学队伍的壮大,此外,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开设对部分没有坚定未来意向的同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有46%的学生对于出国的理解都是来自他人的留学经验和个人的想象,缺乏个人系统的考量。多数是被身边的其他有留学意向的同学或别人口中的“留学好”所影响。
5.巨大的就业压力。2008年以来,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最难就业年”的记录不断刷新,为了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并在将来的就业时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大量毕业生“被迫”背井离乡去获取海外学历,海外学历成为驱使一大部分学生走出国门外出求学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迫于巨大的就业压力,高达78%的学生都希望在国外可以上名校取得含金量更高的学位,增加自己在将来就业中的竞争筹码。
(二)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
1.盲目跟风。前面提到当代大学生留学潮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留学国家的选择。根据调查显示近41%学生趋向于选择欧洲发达国家作为自己的出国深造的国家;约有33%的学生选择北美洲作为留学基地;11%的学生选择了日本和韩国;9%的学生选择了澳大利亚,还有少部分选择东南亚国家。其次,体现在学校的选择上,以是否是名校作为衡量是否申请该校进行深造的主要因素,不太考虑自身实际兴趣和发展方向。再次,体现在专业选择方面。商科的选择人数最为多,例如:金融与会计、市场营销、商业管理等,选择人数几乎近5成,极少数的人会选择攻读艺术类和医学类专业。过于盲目、随大流,没有估量自身的能力和专长,甚至放弃自己在国内的所学的专业,出国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陌生专业。专业的趋同,预示着专业的选择是否符合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已不再重要,似乎只是一味迎合国内最受热捧的高薪职业。
2.忧虑不安。出国留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学生需要承一定的压力,在约75%的没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中超过80%是由于家庭负担问题,其他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也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a.家人不同意,觉得家里有条件为其未来发展铺路,或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b.担心由于国内外生活差异。 67%的被调查者担心由于离开家乡,会思念父母,缺乏家的安全感,预期自己会非常不适应。45%的担心自己成绩不太好,出国后跟不上国外的学习节奏。c.还有32%的比较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国外读书回国内不一定就会有更好的发展,依然要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
3.过度依赖。在留学热越来越高涨的时候,伴随着留学市场一起发展起来了各种留学中介机构,在调查中56%的学生选择留学中介机构途径出国,34%的选择中外高校合作办学作为自己的出国途径,剩下的10%选择自己申请。无论是从出国咨询到各项材料准备,再到签证办理,与对方院校沟通,中介机构都会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不仅能给那些对自己发展方向还不是很明确的大学生经验性的建议,也大大缩短了办理出国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这就使留学中介机构得到学生的青睐。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在校大学生交流也发现学生会过度依赖中介机构,对中介机构的资质不做评估,对中介机构的建议更是不加思考,甚至没有和中介仔细谈过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单一考虑出国留学的成功率,想花钱走捷径。
四、分析与建议
在对当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调查中我们发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政府、学校、中介和家庭四方协调合作角度出发,正确地去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
从政府角度来看,所要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监督和政策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百年大会上强调指出的,“要关心留学人员工作、学习、生活,反映愿望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且提出了出国留学工作的16字方针,即“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3]政府层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和做好政策引导,帮助社会、家长、学生更好地理解出国留学,正确对待出国留学。例如:加快建立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发布各种留学相关信息,发布各国留学政策和出国留学办理信息指南等,使广大学生更深入详细地了解情况,更加慎重、理性地对待留学。尽快建立境外教育机构资质鉴定机构,继续加强国外学校资质把关并逐步形成完善权威的信息披露制度。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对留学中介机构日常活动的监管,公布经审批设立的留学中介机构的核心资质,处理整改严重违规的中介机构。完善治理中介违规行为的法律规范,并依法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
从学校角度来看,高校应当重视出国留学的引导工作,不能把自费出国留学当作只是学生及其家长的私事,而应当把它作为培养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为学生出国留学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留学,处理好当前学业与留学准备之间的关系。高校也应该多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相对应的大学拓展合作办学的途径,让学生可以拓展本专业的国际视角,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大学生的海外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和平台。学校的作用还渗透于平日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和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引导学生摒弃“随大流”的心理,正确认识和对待出国留学。在校园内也可以开辟专门的宣传渠道,例如橱窗、网络平台等等,向学生普及出国留学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留学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留学意向。
从中介角度来看,其定位应是为群众服务的公共服务性机构,而非盈利的商业机构,在执行工作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每一个个体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留学中介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出国方案以供家长和学生参考,而不能只是因为某学校的申请较容易就诱导学生前去,这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行业,应该尽快做好行业内的统一规范,明确行业准则,在履行社会义务和践行社会职责的同时以良好、诚信的形象切实为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家长服务。
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不应该过多干预孩子人生方向的选择,而是应该将家庭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计划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长期规划和科学的短期目标,并鼓励孩子脚踏实地地逐步实现。日常生活中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而生活中养成的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确实能够帮助学生们正确认识出国留学,并且适应海外学习生活。在重大选择面前,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合理的建议和适当的帮助,但要合理把握“度”的问题。当然,在出国留学这一问题上,家长也应该摒弃盲目跟风的心理,以及所谓的“面子”。
随着教育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民收入的增长,中国大学生继续深造有了多元化的选择,走出国门去接受优质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已经势不可挡。但是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我国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外出留学的意向,但也呈现出盲目、焦虑、依赖等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中介机构、家庭四方加强引导和服务,各司其责,相互协调合作,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留学意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205898.html.
[2]2014中国学生留学意向报告[EB/OL].http://www.igo.cn/2010/news/lxxw/lxdt/2014/03/05/89029.shtml.
[3]苗丹.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市场简析[J].科技信息,2011(2):78.
责任编辑:刘海涛
A Study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ntion to Learn Abroad
Wang Yu
Abstract:Learning abroad is a new way for further study, but some problems followed.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attitude evaluation, motivation, longing and worries for 700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nclude the facts that most students have the desire to study abroad but with the problems of aimless, anxiety and dependence.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if government, college, family and intermediary service work together, the students could be guided to develop in the positive, healthy and correct direction.
Key words:Intention of studying abroad; aimless; anxiety; group psychology
收稿日期:2015-11-09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D732)
作者简介:王瑜,江苏科技大学讲师,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1-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