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彦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 450000)
新媒体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能量的途径
刘 彦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 450000)
剖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局势以及新媒体平台下其出路和创新,继而提出在新媒体平台下通过重视新媒体舆论导向,引导正能量;教师开通实名微博,宣扬正能量;创建官方微信平台,弘扬正能量;师生角色互换;线上线下形成合力等举措提高教育实效性,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
随着新媒体强势发展和学生对于新媒体肯定和应用,新媒体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甚至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如何在新媒体下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点。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词汇,后来被普遍运用各个学科,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被广泛熟知,在他的研究中,所有给人希望和力量,激发人不断积极向上,让生活变得美满的能源和情绪都可以统称为正能量。[1]在中国,正能量被广泛熟知源于一篇名为“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的博文,讲述的是伦敦奥运火炬手草根英雄身上传达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正能量始于心理学研究,后被运用各个领域,从公众人物到草根,从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到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正能量可以运用于各个领域甚至各个角落。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正能量是一种精神感染力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特征。
目前,对于中国人正能量意味着一切积极向上的鼓舞人前行给人力量的人和事。本文而言,正能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个人而言,激发内在能量,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是就社会而言,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与力量,用积极向上的温暖与力量去影响感染更多人,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随着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愈发广泛和重要,据相关调研数据表明,约72%在校生能通过新媒体实现时刻网络交流;约89%以上的学生每天浏览与本校信息相关的网络。在新媒体平台下学生可以汲取信息,展示自我;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心声,角色互换,实现教学相长。新媒体平台成为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和谐师生关系,建设校园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阵地。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改革和社会实践方面虽然有所改变和发展,但依然存在问题:其一,课堂教学,灌输教育仍是主要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精神,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其二,大多数思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的体现不乐观,而且部分教师知识面单一,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主流文化产生了动摇。综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因此,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影响下,如何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媒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能量的新途径成为迫切需求。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速度上的限制,与学生展开即时的沟通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郑州城市学院借助新媒体资源,在新生入学、校园实践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新生QQ 群、郑州城院贴吧、郑州城院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新生提前入学,提前进入大学生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平稳过渡。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利用多媒体资源,传播大学生身边的朋辈榜样。近期学校组织的“校园形象大使活动”以及“出彩城院人”等校园文化活动,首先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选出自己心目中校园形象大使人选,他们是正能量的代表,是朋辈教育的榜样,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然后校园形象大使人选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等平台被广泛传播,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使其主动接近正能量人物,正能量被传播,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新媒体资源的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一,信息社会,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话语权意识普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利用大学生喜欢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上,引领校园舆论的话语权,教育实效性切实提高。第三,新媒体平台,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和需求,随时交流与互动,彼此启发,共同进步,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无限扩展和丰富,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第四,借助新媒体平台,全校师生同时接收信息,促进了信息流通同步化,且网络信息的可读性要优于纸质媒体,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和正能量的传播。
4.1 重视新媒体舆论导向,引导正能量
新媒体是双刃剑,大学生可以借助汲取大量有用信息,充实发展自己,其开放性、参与性等特点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满足。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且缺乏辩证判断能力,部分大学生会轻信或者传播不实信息,所以高校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安排专职的管理员来管理,第一时间将一些消极负能量的消息删除,以免影响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次,多宣传学校及兄弟院校的正能量,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朋辈教育理念,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接近正能量,以达到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的教育目的。再次,鼓励、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新媒体,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和国家政策,培养爱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
4.2 教师开通实名微博,宣扬正能量
学院教师都开通实名微博,微博内容可以信息宣传,相关信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以贫困生的资助为例,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完善自己。可以涉及生活服务,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面广的特征,能够及时传递福音,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情感激励,给学生指引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郑州城院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偏低,自卑,通过讲故事,找实例,做游戏,引导学生找到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正能量,不仅要在思想上言语上鼓励,更需要用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正能量力量。
4.3 创建官方微信平台,弘扬正能量
(1)借助朋辈榜样,传达正能量。朋辈也称同龄群体,一般是由年龄、经历、兴趣、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追求等方面相同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从而实现特定教育目标。同伴教育通常选取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正能量的亲民型大众学生代表,对他们进行有目的引导,通过新媒体放大,实现你能他能我也能的正能量传递和感召。如近期推出的一个案例,董良浩,2012级经管系的一名学生,开学时胆小自卑,大学期间,坚持读书,跑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创业,摄影,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回报,被评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被人民大学法律系公费录取。
(2)低门槛、接地气鼓励学生学习榜样。学院在学习榜样,弘扬正能量方面,以低门槛、接地气鼓励学生学习榜样为理念,挖掘学生都能做得到的事迹,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学习正能量,坚持彰显正能量。近期推出的一个案例,齐亚凯,学校广播站的一员,喜欢读书,每天早晨坚持早起练口播操,朗诵,读美文,发起组织读书俱乐部,用行动践行了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的追求和努力,提醒更多的学生去读书去获取知识,传递着正能量。
4.4 师生角色互换
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生活中广泛应用,大部分校级学生社团开通了新浪微博,发布与社团有关的信息,讨论热点话题等。部分校级学生社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校园新闻,榜样人物,传递正能量。这些公众号的关注者中不仅有学生,更有教师,这些信息通过教师认证平台的关注和转载,可以更好地传播给全校师生,进一步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广泛度和信任度。在新媒体时代,师生角色互换让师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教学相长,传递正能量。
4.5 线上线下形成合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仅限于课堂,课外互动与交流的几率很不乐观,直到近几年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还是参与者,甚至是信息发布者,这种线上线下充分的互动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学校近期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形象大使”、“出彩城院人”、“金牌主持人”等活动,学生不仅仅是台下的“看客”,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拍照片,谈感想,他们有点赞,也有“吐槽”。新媒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调动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引导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借助多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线上线下形成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这种线上线下合力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拉近师生距离,正能量传播在细雨润无声中完成。
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舞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的正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打造校园主流文化、传递正能量。
[1] (英)理查德.怀斯曼,著,李 磊,译.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8.
[2] 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6.
[3] 吴青芳,郭 强.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67-72.
[4] 刘 会.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对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2(12):38-40.
[5] 刘 琳,李 英.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调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3-77.
Research on Approaches of Spreading Positive Energ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New Media Platform
LIU Yan
(City University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00, China)
New situation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together with its way-out and innovation on new media platform to put forward such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spread positive energy a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new media for guiding the positive energy,opening real-name micro-blog of teachers and creating official WeChat platform to promote positive energy, swopping rol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king joint efforts of online and offline.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sitive energy
2016-06-16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一般课题“以‘正能量为导向’的信息传播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B028)阶段性成果。
刘 彦(1981-),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G645
A
1673-0496(2016)04-0044-02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