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萌勃,李文斌
(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2.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 518000)
黄盖湖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及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宋萌勃1,李文斌2
(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2.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 518000)
黄盖湖湿地是洞庭湖和长江之间的重要湿地,具有鄂东南亚热带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分析黄盖湖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以实现黄盖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盖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构想
黄盖湖湿地处于长江中游南岸,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是洞庭湖和长江之间的重要湿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9′48″~113°36′40″,北纬29°37′00″~29°46′12″[1]。西、南部近2/3区域属湖南省临湘市管辖,涉及黄盖镇、乘风乡、源潭镇、聂市镇、定湖镇、坦渡乡、江南镇、羊楼司镇8 个乡镇。北、东部1/3区域属湖北省赤壁市管辖,涉及黄盖湖镇、沧湖区、余家桥乡、新店镇、赵李桥镇 5 个乡镇。2011年底人口数量约28万人,流域面积1 538km2,其中临湘市1 106km2,赤壁市432km2。湿地总面积107.80 km2[2]。
1.1 典型性和代表性
黄盖湖湿地主要由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库塘组成,以湖泊湿地为主。天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鄂东南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夏季涨水季节,整个湖区水位上升,基本上呈现为单一浩渺如烟湖面;冬季枯水季节,湖水消退,既有明水,又有芦苇沼泽、苔草沼泽、泥炭沼泽以及沙滩等。
1.2 多样性
黄盖湖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而且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并且呈现珍稀物种较高,种群数量大的特点,区内辽阔的水域和宽阔的湿地是鸟类越冬迁徙重要的中转站和栖息地。同时,黄盖湖是一个通江湖,全年有9个月与长江连通,物种资源可以自由进出和交流,形成了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便利条件。
1.3 多功能性
黄盖湖湿地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科教与文化功能。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有效调蓄洪水、防止土壤沙化;湿地可以滞留沉积物、有毒物和营养物质,从而降解环境污染,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碳元素,进而减少温室效应。此外,黄盖湖湿地还是物种的基因库,许多动物、植物生长的乐园,同时也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游憩场所。
1.4 脆弱性
围湖造田、围垦灭螺和泥沙淤积使得水域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萎缩率达56%[3]。乱捕滥猎造成了对物种资源的破坏,导致底栖动物及水草资源锐减。工业废水大量流入湖内、湖中芦苇喷药以及沿湖区含农药的渍水排入湖内使得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调查资料显示,黄盖湖1950年物种数为101种,1980年为83种,2002年为73种[4-6]。湖周人类活动的增多,对部分水禽的繁殖与生存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2.1 山水旅游资源
黄盖湖流域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之间,是长江南北摆动的残留湖,系沉溺型河谷洼地湖。黄盖湖湿地旅游区域以湖泊主体为核心,向周边逐步过渡为低山岗地和丘陵,向南连接幕阜山脉,临湘市境内有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宗教名山大云山、龙窖山;赤壁市境内有松峰山、蒲首山、大明山等。黄盖湖水域面积86km2。湖水由一条12公里的河流注入长江。湖面开阔,湖水清澈,风景绮丽。
2.2 生物景观资源
黄盖湖湿地是一个由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兼有水域、滩涂、沼泽和丘陵,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31科384属576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6属19种,裸子植物5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13科358属546种;野生动物有46科175种,而且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莼菜、水杉,二级保护植物银杏、杜仲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普通鹭、小天鹅、雀鹰、松雀鹰、草鸮、鸢、红隼、红角鸮、虎纹蛙等10种。
2.3 历史遣址类资源
黄盖湖曾是东吴大将黄盖操练水师之地。黄盖献苦肉计, 助吴蜀联军破曹成功,孙权论功行赏,将湖赐于黄盖,作为他的封地。故湖以人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三国典故广为流传。目前仍然留下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千古遗迹,如黄盖府、黄盖咀、黄盖庙、黄盖墓、苦肉咀、铺其咀、阚泽咀、鞍咀、插旌咀、司鼓台、观军台、点将台。
2.4 民俗文化类资源
洞庭湖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人文环境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黄盖湖毗邻洞庭湖与长江,同样具有浓郁的湖区楚风遗韵、渔樵农耕、婚丧嫁娶、山歌小调等地方风味[7]。
3.1 可开发的旅游形式
(1)观光旅游。黄盖湖周边丘陵山峰错落起伏,植被茂盛,湖面开阔,碧波荡漾,湖汊纵横,自然景观多样,湖区保存的大量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如中华鲟、白鳍豚、白鹳、黑鹳和中华秋沙鸭等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再加上众多的三国遗迹为湖区开展观光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湖区观光旅游的发展要注意和“三国旅游”捆绑开发和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使旅游产品突破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2)生态旅游。湖区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利用湖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生态考察、科研和山水观光、果实采摘等旅游活动。随着近几年种植结构的调整,湖区周边丘陵荒山种花植果逐渐增多,不仅使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也为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
(3)民俗旅游。一个地方的民间风俗是该地域集体智慧、约定俗成、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大众生活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实质上就是将旅游地的民众所掌握的并由当地民众言行所表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转变成为民俗旅游项目和产品。黄盖湖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浓厚、方言习俗独特。如赤壁脚盆鼓(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农家方桌坐席礼仪(一桌单席,进门当面为上席,左大右小,上席对面席,也是左大右小,两侧四个座位为陪座,一般不分大小。)学做农家柴火饭、参观特有的捕鱼工具(如手推三角舀子、竹花蓝、竹壕、竹鱼罩、手赶罾)等等。
(4)体育旅游。黄盖湖烟波浩渺,周边地势连绵起伏,湖汊纵横。湖周可开展环湖自驾游、户外拓展、野外生存和狩猎、徒步或自行车等项目。湖区可开展帆船竞赛、龙舟竞渡、滑水冲浪和垂钓等水上运动。
3.2 黄盖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保护与开发。珍惜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尽量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以牺牲环境质量、周边稳定和自然生物资源为代价,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以治本为主;协调好保护与合理利用、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2)科学调查,合理规划。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湿地旅游资源的生态敏感性、抗干扰性、脆弱性和环境容量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科学地把湖泊、湖山、渔村、田园景观、历史胜迹,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依托资源,立足特色,竭力彰显景区的独特魅力。
(3)多措施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保持一定面积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发黄盖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提,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根本保证。如对入湖河道进行疏通,在有的地段修建调控水位的滞水低坝;通过在湖区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全部禁伐封育,在湖心岛及周边陆地营造鸡婆柳、池杉、阔叶林,在湖区水域及滩涂补植恢复湿生植物等措施,以恢复水禽等鸟类栖息地生境[8]。
(4)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加强黄盖湖湿地各级政府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领导,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法制体系和执法队伍,把保护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部门工作计划,定期进行考核。
(5)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疏通湿地保护投资渠道,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和科学技术投入,尽快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广开募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内外社团和个人的捐赠,积极争取国际上的或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资助;积极寻求先进设备、技术及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同时也要加强资金管理,建立专项帐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6)加强科研和监测能力建设。 强化科研队伍建设,加强科研组织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在合适地区建设生态监测站,开展对物种、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演替等项目监测。在侯鸟相对集中栖息地建立侯鸟监测站,对鸟类生活习性等进行监测。同时也要加强对水资源及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7)完善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及交通管理设施。对景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管理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利用黄盖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和赤壁长江大桥即将兴建契机,进一步加强环湖区路网建设,逐步改善景区道路的通行条件,对急弯、陡坡、路窄的复杂路段和交叉路口设置提示牌和警示标志,提高景区道路的通行和疏堵能力,为游客提供快捷、安全、舒适、方便出游方式。
(8)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湿地研究和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资源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群众性的湿地保护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黄盖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应科学地做好宏观规划,合理地整合资源,打造精品,避免盲目开发。只有对旅游产品营销、环境保护、卫生文明、安全管理、媒体宣传等进行有序监督,形成上下、左右相结合,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旅游发展机制,才能把黄盖湖湿地旅游开发成特色显著、人气旺盛、前景辉煌、誉满中外的新型旅游区。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黄盖湖综合治理规划报告[R].2012-12.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黄盖湖综合治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R].2013-5.
[3] 宋萌勃,刘其发,李南海.黄盖湖湿地资源与综合治理对策初探[J].人民长江,2013,(2).
[4] 欧阳昶,魏德福,邓德明.黄盖湖湿地资源调查与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 2008,(1).
[5] 蒋小明,程建丽,等.黄盖湖水系河源区——皤河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与水质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9).
[6] 奚 敏.泗洪县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衡水学院学报,2010,(1).
[7] 谢 莉.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经济师, 2004,(5).
[8] 姜加虎,张 琛,等.洞庭湖退田还湖及其生态恢复过程分析[J].湖泊科学,2004,16(4):325-330.
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Huanggai Lake Wetland Ecosystem
SONG Meng-bo1,LI Wen-bin2
(1.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12, 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00, China)
Huanggai Lake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wetland between Dongting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wetland ecosystems in Southeast Asian tropical and its eco-tourism resources are rich and diverse.Based on analysis of Huanggai Lake wetland's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idea of developing Huanggai Lake wetland tourism resources is put forwar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tourism resources.
Huanggai Lake; wetland ecosystem;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idea
2016-06-22
宋萌勃(1963-),男,湖北赤壁人,教授,大学,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研究工作。
F592.7
A
1673-0496(2016)04-0004-03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