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澳大利亚巴罗萨葡萄酒产区

2016-03-28 06:44李换梅王华李甲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杨凌7200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200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3期
关键词:葡萄酒澳大利亚

李换梅,王华,2,李甲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杨凌 7200;2.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 7200)



解读澳大利亚巴罗萨葡萄酒产区

李换梅1,王华1,2,李甲贵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澳大利亚巴罗萨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业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对该地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产业现状的阐释,分析并总结了巴罗萨葡萄产区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行业领军人物的带动和富于创新精神,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环境以及当地政府、协会的大力支持。对我国萌芽时期的葡萄酒产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葡萄酒;巴罗萨;澳大利亚

巴罗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根瘤蚜病的产区,也是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区域,包括两个葡萄酒小产区: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和伊顿谷(Eden Valley)。其中,巴罗萨谷海拔在250~370 m之间,平均采暖度日数(heating degree days)为1710 d,巴罗萨谷葡萄酒生产期(10月份到来年4月份)的降雨量平均为160 mm,下午3点的相对湿度平均为39%;伊顿谷海拔在380~630 m之间,采暖度日数为1390 d,葡萄酒生产季的降雨量平均为280 mm,下午3点的相对湿度平均为44%。总体来说巴罗萨谷的气候特征比较温暖、干燥,伊顿谷的气候特征比较潮湿、凉爽。一月份葡萄浆果进入成熟期,巴罗萨的平均气温是21.4 ℃,伊顿谷为19.4 ℃[2]。巴罗萨土壤类型多样,主要以黏性壤土、沙质土壤为主,土壤中有蕴含丰富的石英、铁矿石、板岩、片麻岩、花岗岩和云母等矿石,葡萄生长和采收季从10月到次年5月初。

1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

巴罗萨的原住民是帕拉曼克(Peramangk)和那朱瑞(Ngadjuri)两个部落。1836年成立了南澳州殖民地,1837年,莱特上校率领一支勘探队发现这片土地并起名为“巴罗萨”。1838年,神父凯沃向南澳州运送了为了躲避德国政治迫害的路德文教难民。1842年,这些德国移民在巴罗萨建立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村庄——百色旎(Bethany)[3],他们在本国就有酿酒的传统,1844年,很多移民开始尝试种植葡萄并酿酒。19世纪60年代,巴罗萨便开始向英国供应葡萄酒。1880年代至1910年代,巴罗萨建立了一批以出口为导向的酒庄,促进了巴罗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以至于在19世纪90年代时巴罗萨开始了第一轮的大规模葡萄园种植。

二战后,巴罗萨创立了围绕葡萄酒的节日庆祝活动,例如葡萄酒节,并从美国和德国引进了先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和设备,开始了佐餐酒和微起泡酒的酿造,并在当时风靡澳洲。20世纪50至60年代,奔富酒庄(Penfolds)以西拉为主要葡萄的混酿酒:葛兰奇(Grange),亨世齐酒庄(Henschke)的恩惠山(Hill of Grace)西拉葡萄酒,御兰堡(Yalumba)的皮尤溪谷(Pewsey Vale Vineyard)雷司令葡萄酒,奥兰多(Orlando)酒庄的Steingarten雷司令葡萄酒等,在酿造工艺、葡萄园管理、葡萄酒营销方面进行了创新[4]。这些新锐葡萄酒为巴罗萨酿造澳大利亚优质佐餐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巴罗萨的酿酒师彼得・利蒙利用液压机酿造西拉葡萄酒,开创了葡萄酒酿造新纪元。巴罗萨禾富酒庄(Wolf Blass)的黑牌葡萄酒连续3年(1974-1976年)史无前例的荣获了澳大利亚葡萄酒界最高荣誉“吉米沃顿奖”。20世纪80年代,巴罗萨以罗伯特・奥卡林翰为代表的酿酒师开始尝试用老藤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20世纪70到80年代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市场并不景气,很多家族酒庄纷纷破产或者被大葡萄酒集团收购。面对葡萄酒行业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南澳洲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废除葡萄园的方案,给予拔除葡萄园的种植户补助。巴罗萨的很多优质、古藤葡萄园也面临废除的危险,一些酿酒师和种植户成立了巴罗萨居民协会来保护古藤。这样才使巴罗萨如今拥有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西拉、穆尔维德(Mourvèdre)葡萄藤。

20世纪90年代,一些新的酿酒师在巴罗萨领军酿酒师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1993年,澳大利亚和欧盟之间签署一项协议,禁止澳大利亚酒庄使用如Claret、Burgundy、Moselle等通用名称。巴罗萨酒标开始像其它产区一样,用葡萄品种来命名。90年代中后期,英国葡萄酒大师一行的巴罗萨品鉴之旅以及美国酒评家罗伯特・帕克对巴罗萨葡萄酒的高评分,让巴罗萨葡萄酒一时间成为世界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紧俏品、收藏品。丰厚的利润回报让巴罗萨更加注重葡萄园的精耕细作、酿酒的一丝不苟、工艺的传承及创新,同时开始积极保护巴罗萨品牌商标。

2 葡萄酒产业现状

目前,巴罗萨约有1.4万公顷的葡萄园,占澳大利亚葡萄园总面积的11%,其中1.2万公顷位于巴罗萨谷,约2000公顷位于伊顿谷;共有750多家酒农,170多家葡萄酒庄,酒庄占澳大利亚酒庄总数的5.7%;共有40多个葡萄品种,以红葡萄品种为主,前十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总葡萄园面积的95%以上。根据巴罗萨2015年葡萄采摘季节报告,2015年巴罗萨共压榨葡萄5.5万吨,价值9530万澳元,其中最重要的红葡萄品种是西拉、赤霞珠、歌海娜;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种是雷司令、霞多丽、赛美蓉[5]。

由于巴罗萨拥有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葡萄藤,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依据树龄给葡萄藤划分等级的酒区。根据2009年发布的《巴罗萨老藤地方志》(《Barossa Old Vine Charter》),葡萄园依据树龄被划分为4个等级:最高级是树龄125年及以上的巴罗萨祖先古藤级(Barossa Ancestor Vine);第二级是树龄100年及以上的巴罗萨百年古藤级葡萄园(Barossa Centenarian Vine);第三级是树龄70及以上的巴罗萨古稀葡萄园(Barossa Survivor Vine);第四级是树龄35及以上的巴罗萨老藤葡萄园(Barossa Old Vine)。

(3)加快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应该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形成 “全产业链”配套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积极引入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要建立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将绿色金融作为长期战略来抓,持续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资金支持。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满足绿色企业和项目需求。

3 葡萄酒产业成功的人文因素

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历史还不到230年,巴罗萨也不是澳大利亚最初建立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发展的历史也只有170多年。但是,巴罗萨酒区已经跻身于世界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行业,葡萄和葡萄酒待价而沽。对巴罗萨葡萄酒产区成功原因的认识,将对建设我国葡萄酒产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巴罗萨的成功除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重要的人文因素。现将推动巴罗萨葡萄酒产区成功的人文因素总结如下:

3.1尊重传统,大胆创新

德国移民给巴罗萨带来的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基础。他们不仅带来了酿酒相关的技术,还带来德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巴罗萨至今还能品尝到正宗的德国蛋糕、熏肉和德国泡菜等传统食物;烧木材的烤面包炉和德国传统的娱乐方式凯格尔运动至今也还在巴罗萨使用;筐式压榨、敞口发酵等传统酿酒技术和传统葡萄酒营销方式依然在巴罗萨生机勃勃。同时,从佐餐酒、软包装到螺旋塞、起泡红葡萄酒,再到滴管技术、机械采收,巴罗萨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都紧跟市场的变化,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赢得了口碑。

3.2政府、协会积极的营销公关

从1965年开始,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Australian Wine Bureau)在Len Evans的带领下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澳大利亚葡萄酒。国家层面的有效营销公关,为巴罗萨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巴罗萨葡萄和葡萄酒协会(Barossa Grape & Wine Association)通过政府对酒区的酒农和酒庄征税和项目补贴的形式,大力支持酒区协会的对外推广、技术普及以及市场营销。很多科研项目是由当地酒区根据实际需求向政府申请拨款,项目成果由政府和酒区共享。从而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针对性,使科研成果可以及时传播并得到有效利用。

3.3巴罗萨人的支持

当地居民对巴罗萨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很多传统节日都是巴罗萨人自发组织的,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如巴罗萨葡萄酒节、美食节。巴罗萨一年一度的葡萄酒节就是二战结束后,巴罗萨奥兰多酒庄的庄主克林发起创办的。巴罗萨的美食周末节(Gourmet Weekend)也是巴罗萨皮德利蒙酒庄的庄主及其妻子玛格丽特发起创办的。这些葡萄酒相关的活动不仅推动了巴罗萨的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巴罗萨人的主人翁意识。为了保护巴罗萨品牌,他们努力取得了官方认可的“巴罗萨信任标志”[6]。现在巴罗萨很多的酒庄都在积极的申请“巴罗萨信任标志”,这样不仅增强了酒庄的责任感还增加了消费者对酒庄的信任度,促进酒庄的葡萄酒销售,可谓一举三得。另外,对政府批准农业用地用于居住用房的做法,巴罗萨人进行联名抗议,最后房屋建设不得不终止。此外,很多咖啡馆、餐馆、旅馆等第三产业机构都以使用当地的原料、食材和劳动力为荣,推动了巴罗萨就业和经济发展。

3.4良性的竞合环境

进入21世纪巴罗萨涌现出很多年轻酿酒师,这些酿酒师更加富有创业、创新精神。除了几个大规模的葡萄酒公司,巴罗萨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酒庄,竞争力很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酒庄努力追求差异以求脱颖而出,同时更加注重酒庄之间的技术信息分享合作,维护巴罗萨酒区品牌。

3.5领军人物的带动

二战后,巴罗萨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为当地众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在葡萄酒领域,以克林・格兰普(Colin Gramp)和詹姆斯・欧文(James Irvine)为代表的创新派,把先进的酿酒工艺引进巴罗萨,有利于促进巴罗萨的对外开放和产品贸易;彼得・利蒙一诺千金,为兑现承诺毅然辞职,另建新酒庄的故事为巴罗萨的诚信树立了榜样;卡尔・林德纳(Carl Lindner)和葛兰特・伯齐(Grant Burge)是巴罗萨最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代表,他们的成功为巴罗萨带来了经济利益和创业精神;以玛格丽特・利蒙(Margaret Lehmann)、简・安格斯(Jan Angas)和玛姬・贝尔(Maggie Beer)为代表的美食领军人物,让巴罗萨的美食和美酒并驾齐驱,推动了巴罗萨旅游业的发展。

4 对我国葡萄酒产区发展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很多葡萄酒生产商开始关注葡萄酒的品质和品牌,但是也出现了葡萄酒产区内品牌扎堆、品质参差不齐、真假难辨、酒庄间盲目竞争、缺少长期战略规划的现象。借鉴巴罗萨产区的发展轨迹,对我国葡萄酒产区的发展有以下的几点借鉴意义:

首先,葡萄酒产区当地的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真正发挥功能性的作用,为酒区的品牌建设、招商引资、科学技术普及等做好攻坚工作。

其次,在酒区树立明星示范酒庄或者酿酒师等,充分鼓励企业和个人的区域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明星酒庄、明星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加区域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产区对外形象。

再次,鼓励产区内酒庄之间或酒庄和辅助性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使产区成为良性竞争加合作的动态而开放的系统。

最后,建立健全适宜区域的葡萄种植和酿酒管理体系,突出适宜产区的葡萄酒品种和葡萄酒特色,这样不仅使得产区内企业有规则可循,又树立了产区良好的对外形象,起到了促进营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ARKER S, HEATHCOTE L, WARD B. Discover the Barossa[M]. Adelaide: Hyde Park Press, 2003: 75.

[2] Barossa Grape and Wine Association Incorporated, Barossa Education Guide[R]. BGWA, 2013:7.

[3] BURNLEY I. Submergence, Persistence and Identity:Generations of German Origin in the Barossa and Adelaide Hills, South Australi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48(4): 427-439.

[4] JOHNSON H, ROBINSON J. The World Atlas of Wine[M]. Beijing: CITIC Publishing Group, 2010: 342.

[5] Barossa Dirt. Barossa Vintage Report 2015[EB/OL]. (2015-04-01)[2016-02-16]. http://www.barossadirt.com/from-the-vines/barossavintage-report-2015.

[6] White L. Branding the Barossa: Pioneers,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Australia's famous wine region[M]. Routledge, Oxon, 2014: 114-130.

DOI:10.13414/j.cnki.zwpp.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李换梅(1984-),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集群和酒庄管理模式。E-mail: lihuanmei@ nwsuaf.edu.cn

猜你喜欢
葡萄酒澳大利亚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幸存的澳大利亚——探访澳大利亚博物馆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