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收授心理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2016-03-28 06:28
传播与版权 2016年8期
关键词:传者媒介心理

王 娟

自媒体收授心理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王娟

自媒体时代,人们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大众传播为主导走向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式产生了新特征。因此,基于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关于收授心理的分析,以新浪微博这一社交软件作为自媒体研究载体,阐释自媒体语境下收授心理产生的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自媒体;收授心理;新浪微博

[作者]王娟,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We Media”做了相关的定义和阐释。新媒体技术带动了自媒体的长足发展,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也活生生地带上了新媒体的烙印。

由于自媒体新的传播特征和传播模式,使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的互联网用户心理产生了变化,并呈现出新的区别于传统网络媒体的收授心理。

一、自媒体语境下影响的五大收授心理

根据受者与传者的身份双重性、个体统一性,笔者认为自媒体对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影响可以从五个层面上明显看出。

首先,自我形象心理。包括自我表露心理和自我印象管理心理。自我形象简而言之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是谁。卜燕敏认为,网络生态下整体化构建自我形象需要四个步骤。在单个的传播活动中,无论是传者还是受者往往进行的是“表演”。当传者为媒体单位时,它的一言一行是媒体形象的塑造;而作为个人时,就是为自己塑造形象。其次,人格认知心理。社会化的本质在于完成角色和文化的转换。人格是使人们对环境具有独特适应性的动力组织。①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人格是其动力组织,它使人们对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自媒体是这个时代下促进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微博等自媒体我们可以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内畅所欲言,表我们之欲言,形成我们的人格结构或者个性结构。再次,从众心理。一些学者认为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从众现象开始消失,当然,这种观点有其很大的依据。但从众的两大心理条件并没有变化,反而在自媒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最后,文化心理。在自媒体中,文化心理没有被“和谐”掉,而是在网民们获得或多或少话语权后对自己所认同的文化的信息传播。同时,还有人际交往心理。自媒体中的人际交往具有角色的半虚拟化、对象的多情境切换、人际中心的多节点化等特征。

二、自媒体语境下收授心理的特殊性

自媒体以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对互联网用户的接收与传播信息中的心理产生了影响,而从其影响的传播学视野来看,自媒体语境下的收授心理呈现两个新的特征。

(一)传授信息的心理特殊性:“期望—价值”理论

在成就动机心理学理论研究中,有多种理论建构,期望价值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从事何种行为,取决于觉察到行为导向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目标的主观价值。②伯纳德·韦纳著,孙爆明译:《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将“期望—价值”理论作为传授信息心理的特殊性原因在于传者传播信息明显的目的性。即使是微博用户中的“草根微博”,他们在转发信息时虽然目的性没有企业微博、政务微博、媒介微博等专业型微博那样强,但是他们在传播信息时是一定抱有某些目的的。

在自媒体的传者心理学方面,传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新媒体化的传统媒介,而是能够运用自媒体的每一人,这样就不能再用大众传播的传者心理研究置于狭义意义上专业的传者,而是普遍意义上人人皆为传者。

(二)接收信息的心理特殊性:“使用与满足”

自媒体中的受者心理和传者心理一样,不能从实践意义上将其细分,因为它多且杂。在学界至今也没有划分受众的具体标准。

我们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使用满足”理论结合起来探讨自媒体中受众心理的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低到高排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的流窜速度在自媒体的助力下呈几何式增加,信息只要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就可被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众的逆反心理和情感欲望满足心理。逆反心理不只是青少年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还是受众好恶心理的重要表现。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指社会个体对外界引导在态度方面的非常规性质的逆向反应,属于态度范畴。①刘宗粤:《逆反心理辨析》,《社会科学》,1998年第9期,第44页。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现在的受众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常态。

(三)收授心理中所体现的问题

浏览微博的转发、评论时不难发现,微博用户往往容易被娱乐性信息、爆炸性新闻所吸引,而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的青睐者却远不如前者多。首先,在信息心理接触上,国家意识处于失语状态。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自媒体与大众媒体不一样,它并不能充分体现国家意识,反过来,国家意识在自媒体中处于失语状态。而在特殊时期,如我国与菲律宾处于军事紧张时期,自媒体中的网络用户注意力会被迅速吸引,但是与大众传媒的一致性的舆论形式不一样的是,自媒体的舆论形式具有分歧性、对立性、差异性。此外,自媒体的受众所关注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国家意识的凝聚力会大大降低。自媒体中对国家意识的忽视及其对力量的分散很容易引起国家安全问题。其次,在信息传播的心理活动上,非智力因素较于智力因素显得比较多。在新浪微博中,大多数人们是出于感性收授信息,只有少部分是通过理性,所以在自媒体中还是需要如大众媒体中那样的舆论引导者。

三、影响自媒体收授心理的因素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内外因之分,外因是客观存在的,内因是事物本质存在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影响收授心理最大的环境因素就是媒介化社会的形成。

(一)媒介化社会

媒介化社会是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也就是说,人们把接触媒介本身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习惯和日常仪式,而不是出于对媒介内容的实际需要。人对于媒介的依赖度越高,人的生活也就越媒介化。媒介化社会给作为传者和受者的网络用户带来了新的世界。首先,媒介技术带来新的媒介生活体验。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异军突起的自媒体在与大众媒介一争天下之时,利用在网络上“无所不能”的体验吸引了大批受众。在微博自媒体中,人们可以相互吐槽、互殴;在QQ中人们可以玩各种游戏,经营菜园,还可以将自己的心事说给远方的陌生人。

同时,自媒体所营造的拟态公共空间,让网络用户开始了传播自由与解放之旅。不受限制的传播导致了各种收授心理的衍生,如自我形象心理、逆反心理、情感宣泄心理等。

(二)媒介素养

在媒介社会中,各种媒介突飞猛进,而问题在于自媒体中用户的媒介素养是否跟得上。1994年,美国学者麦克·库劳(McClure)提出网络素养的概念,将网络素养的内涵界定为知识与技能两方面。②Mcclure C R.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 Libraries,1994,13(2):115。此后有众多学者对网络素养的概念进行了研究,至今没有定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发布的统计报告,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网民的学历结构保持基本稳定。由此可见,网民的基本学业素质并没有随网民规模的上升而有所变化,我国网民受教育程度还是初中文化占大多数,这直接影响了收授心理中非理性因素占主导。

(三)个人价值与话语权意识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网络信息的传播价值问题。胡沙沙认为,网络信息传播价值体现在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各个方面。网络信息传播价值中的个人价值是指网络信息传播对于用户需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控制权发生了转移;用户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同样,话语权意识也是形成自我形象心理、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承认,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精神的依赖。人们通过自媒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也能通过自媒体进行人际交流。同时,现实的民主自由使得话语权自由在自媒体中遍地开花。

四、结语

近些年已经有学者关注自媒体收授心理的研究,但主要是集中于自媒体的接收心理和传播心理机制上,其他研究内容也比较杂乱。本文结合对新媒体语境下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作分析,从信息传播的“场论”影响因子入手,认为自媒体对收授心理的影响主要有自我形象心理、人格认知心理、从众心理、文化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主要五个方面。传播信息从基本上说具有价值期望的心理,接收信息时是本着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心理,在接收信息活动中,逆反心理和情感情绪欲望宣泄心理也不容忽视。同时在自媒体收授心理中,国家意识的失语、非智力因素的主导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重要问题。而影响自媒体收授心理的因素提醒着我们:在被媒介化的生态社会中,网络素养是提高媒介生存能力的关键,以此才可能让自己的媒介生活如鱼得水,畅游自媒体新天地。

[1]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2011(1):45-49.

[2]张笛.从相互作用理论看微博的传播特点及其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1(4):10-11.

[3]张曼缔.多重视角下的微博功能研究[J].传媒,2012(3):59-60.

猜你喜欢
传者媒介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媒体时代传者需要新的媒介素养教育
人人皆“传者”,练就一双慧眼吧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线性模式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