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勇 邵立刚 王 岩 李长辉 车京玉 高凤梅 张起昌 刘宁涛 邹东月 田 超 刘红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克山161606)
优质强筋春小麦克春11号高效栽培技术
马 勇 邵立刚 王 岩 李长辉 车京玉 高凤梅 张起昌 刘宁涛 邹东月 田 超 刘红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克山161606)
克春1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01年以克00F5-1817为母本、新世纪9号为父本,经过系谱法选择,进行有性杂交,经过6代选育在2007年决选,其品系代号为克07-1370。该品种具有苗期抗旱、分蘖力强、植株繁茂性好、结实期耐湿、抗倒伏能力强、品质优良等特性,各项试验结果表现良好,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审定标准。2016年3月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33,并命名为克春11号。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克春11号为春性,全生育期88d,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3d;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株高92cm,抗倒伏能力强;抗旱性和耐湿性较好,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子粒角质;亩穗数39.4万穗,穗粒数30.4粒,千粒重34.8g。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12年和2013年2年检测平均结果:子粒容重787g/L,蛋白质含量15.26%,湿面筋含量32.0%,沉降值64.3mL,吸水率59.2%,稳定时间8.1min,最大拉伸阻力423E.U.,延伸性219mm,拉伸面积116cm2,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水平。
在2012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279.1kg,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增产3.0%;2013年续试,平均产272.4kg,比垦九10号增产11.9%。2014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288.5kg,比垦九10号增产4.7%。2015年在示范县试验区种植,每667m2平均产量达到315.2kg,比垦九10号增产4.2%。
3.1 适时播种,控制合理的群体密度 克春11号在东北地区,适播期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之间,最迟不能超过4月底播种。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气候状况,在适播期内尽量抢早播种,以利于克春11号产量潜力的发挥。具体在土壤表层化冻大约5cm左右,日平均气温在0℃左右即可播种,种植密度以600万~650万株/hm2为宜。播种前,先把克春11号种子用0.3%的多菌灵和粉锈宁加水拌种,然后堆捂48h,以保证种子均匀拌药后再播种。
3.2 均衡施肥 待播种地块先通过检测土壤养分含量,根据土壤状况来确定施肥方法及施用量。一般选用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追肥分3叶肥、抽穗开花肥、灌浆肥3次施用,同时适当提高氮和钾的施用比例,并采取三要素与微肥、生长调节剂相结合的方法施用,重视硫肥的施用对改善和提高克春11号的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氮肥的施用:氮肥分成基肥、种肥和追肥3种形式施入,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1/5和1/5,追肥分3叶期、抽穗开花期2次施入,而且追肥时可结合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多种肥料混合施用。目前通常采取氮素后移技术来完成氮肥追肥,具体方法为: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结合药剂除草,每hm2喷施纯氮量3.75kg(折合尿素约7.5kg/hm2)、硼酸300kg、“益农麦多收”300mL、磷酸二氢钾3.0kg。在小麦抽穗期,结合防病措施每hm2喷施纯氮3.75kg、磷酸二氢钾3.0kg、米醋1.5L、“益农麦多收”300mL或喷施宝1500mL。此期不易过晚,防贪青迟熟。
(2)磷、钾、硫肥精量施用技术。磷、钾、硫肥每hm2精确施入量:磷(P2O5)75kg、钾(K2O)52.5kg、硫(硫磺)22.5kg或硫酸钾30kg,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3)每hm2施肥纯量180kg左右,适当提高氮、磷、钾的比例,一般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1.2︰1︰0.4。约折合尿素130kg、磷酸二铵150kg、硫酸钾30~50kg。如黑土层厚的平岗地,氮︰磷︰钾=1︰1︰0.4或1.2︰1︰0.4;薄层黑土或沙岗地,氮︰磷︰钾为1.5︰1︰0.4或1.2︰1︰0.4。
(4)施肥深度。要求基肥深施,提倡秋施肥,施肥深度8~10cm,一般采用48行播种机或新型播种机作业。3.3 加强田间管理 在小麦苗期时根据土壤含水量镇压1~2次,达到促进根系生长,使根系发达,增强抗旱能力,起到控上促下蹲苗的目的。在小麦4~5叶期根据田间杂草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化学除草,一般防治单子叶杂草每hm2用72%的2,4-D丁酯0.75~0.90kg,兑水125~150kg;防治双子叶杂草用6.9%的骠马750~900kg或10%国产嘌呤750mL,选择在无风晴天喷雾除草。
3.4 病害防治 目前黑龙江省小麦生产上主要流行的病害有3种,分别是散黑穗病、根腐病和赤霉病,各地根据生产上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防治。
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分为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2种方法。药剂拌种是每100kg麦种用2%立克秀150~200g,兑水1.5L或者用40%卫福300mL兑水1L拌种。种子包衣是用11%福·酮种衣剂1.5~2L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根腐病的防治:分为种子包衣处理和药剂喷洒2种。种子包衣是每100kg麦种用11%福·酮悬浮种衣剂1.5L或者是用50%麦迪安种衣剂200g对种子进行处理。药剂喷洒选择在小麦生长的扬花期,药剂用量为每hm2喷施25%粉锈宁750~1000g或25%敌力脱EC500mL或25%施宝克800~1000mL,也可根据病害的发病程度适当增减药剂用量。
赤霉病的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阴雨天气非常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入,从而造成赤霉病大流行。这段时期也是药剂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如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多次用药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小麦抽穗扬花期每hm2用25%施宝克EC800~1000mL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L,均匀喷洒小麦穗部,对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
在实际小麦生产中,可根据病虫草发生情况,采用防治药剂与杀虫剂混合或与磷酸二氢钾、尿素、微肥等混合使用,尽量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的目的,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的同时节约防治成本,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1] 马勇,邵立刚,王岩,等.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0号.中国种业,2015(7):76-77
[2] 马勇,邵立刚,王岩,等.克旱2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小麦研究,2004(4):11-12
[3] 张宏雷,宋伟,王婧,等.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108-109
2016-10-1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东北综合试验站(CARS-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