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43号高产创建及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2016-03-28 05:12:30韩德志孔雪松闫洪睿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房树彬张伟力王元林刘祥军
中国种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积温精量黑河

韩德志 孔雪松 闫洪睿 张 雷 鹿文成 梁吉利贾鸿昌 房树彬 张伟力 王元林 刘祥军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黑河综合试验站,黑河164300;2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农经站,肇东151100;3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黑河164321)

黑河43号高产创建及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韩德志1孔雪松2闫洪睿1张 雷1鹿文成1梁吉利1贾鸿昌1房树彬3张伟力3王元林3刘祥军3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黑河综合试验站,黑河164300;2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农经站,肇东151100;3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黑河164321)

黑河43号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有独立知识产权,获新品种保护权。适合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种植,达到国内外领先,推广至今迅速成为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受到农民好评。在推广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大面积高产示范典型,总结经验的同时,完善了一套综合性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对于指导生产单位进行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黑河43号;大豆;高产示范;高产技术

黑河43号是运用遗传学基本原理,通过有性杂交、基因重组、累加、互补创造的大豆品种新类型。前期生长快,抑制杂草能力强;株高75cm,紫花,长叶,灰色茸毛;粒大、圆黄、有光泽,商品性极佳。蛋白质含量41.84%,脂肪含量18.98%,总量为60.82%,利于加工。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适应性广。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50℃左右。2005-2006年区域与生产试验19点次,每hm2平均产量2337.09kg,比对照平均增产9.3%,增产大豆290.05kg。适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亦是黑龙江省南部、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迟播救灾的理想品种,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1]。

1 遗传背景与选育经过

1.1 遗传背景黑河43号的选育及成功推广与其丰富的遗传背景密不可分,其遗传组成中,核基因来源于3份外引材料:日本的十胜长叶、俄罗斯的尤比列、美国的美丁;3份农家材料:四粒荚、元宝株、紫花四号。细胞质基因来源于克山白眉。广泛的遗传基础奠定了黑河43号高产、抗病、广适的优良特性[2]。

1.2 选育经过黑河分院以抗炸荚为目标,改良黑交92-1544(黑河18号)的炸荚性状。1997年配置杂交组合,母本为黑交92-1544、父本为黑交 94-1211(黑河23号),1997年(F1)南繁加代并淘汰伪杂种,1998年(F2)混选并南繁加代(F3),1999(F4)-2000年(F5)按系谱法进行选择,2000年决选出稳定品系,代号黑交00-1152。2001-2002 年进行所内外产量鉴定及品种比较试验,2003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第9区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第9区区域试验,2006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第9区生产试验,2006年12月报审。2007年正式定名为黑河43号,审定编号:黑审豆2007011。

2 高产创建情况

黑河43号审定以前就已经大面积推广,但没有经过高产攻关。2000年以后随着项目经费支持开始进行良种高产攻关,2010-2015年高产攻关记录较详细。2010年黑河43号在单位所在的原种场核心示范区以“垄三”栽培条件下进行高产攻关,专家测产结果每667m2产量为218.28kg;在红色边疆农场与赵光农场核心示范区以“大垄窄行密植”进行高产攻关,专家测产结果分别为221.64kg和216.96kg。2010年在红色边疆农场633.3hm2的大面积“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条件下,专家测产每667m2产量达到204.72kg;赵光农场580hm2的大面积“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条件下,专家测产产量也达到202.56kg。通过2010年的核心示范与大面积示范,为黑河43号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2014年在7个国营农场进行“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攻关,赵光农场实收3340hm2,每667m2产量达到242.3kg的高产记录。2015年在红色边疆农场266.7hm2“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攻关,每667m2实收产量为244.28kg,创造了该农场大面积实收的高产新记录。黑河43号在红色边疆农场连续种植10年,无论是高产性、稳产性均稳居大豆品种首位。

3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3.1 “垄三”标准化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3项技术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将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起来,配合分层施肥技术而形成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土壤深松技术及作用 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深松深度25~30cm。根据深松的部位不同,在垄作条件下,垄台、垄沟均可以进行深松。垄沟深松是指在大豆幼苗期均可垄沟深松,在黑河地区第1次中耕时深松效果最佳,出苗后尽快深松可以有效散出土地中的寒气,提高地温,还可以在雨季来临时,蓄积大量雨水[3]。总之,垄沟深松应在雨季前进行,若松后没有降雨,反而加重土壤失墒。垄底深松,在倒垄时,原垄沟深松而后倒垄。垄帮深松是指在第1次中耕时,结合垄沟深松的同时以2~3cm宽的深松铲在垄帮上深松,深松深度10~15cm。深松的作用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加深耕作层,促进大豆根的发育和根瘤的形成。其次深松可以创造一个虚实并存在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防旱抗涝的能力[4]。

分层施肥及作用 种肥施肥深度是10cm以上,即化肥施在种下5cm处为宜。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17~23cm,即施在种下12~17cm处为宜。化肥深施克服烧种、烧苗的现象,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充足,使肥料不易挥发,减少化肥流失,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左右;可以合理地增加化肥施用量,延长供肥时间,满足大豆对肥的需要。

精量播种技术及增产作用 采用“垄三”栽培模式,每hm2保苗30万株左右,精量播种是实现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机械精量播种做到开沟、下子、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加快播种进度,缩短播期,还能保证播种质量。精量播种的作用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植株分布均匀,解决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稀厚不匀、缺苗断空的问题;改善大豆生育环境,有效调节了光、温、水、肥的矛盾。

3.2 “大垄密植”栽培关键性技术随着“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的改良与优化,目前主流垄距110cm,垄底宽110cm,垄台宽70cm,播种时在垄上种植2行或者3行,3行时中间行的播种量减量。黑河43号在该栽培条件下最佳,每hm2保苗在36万~45万株。

大垄的作用及限制因素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重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库容,利于为大豆提供养分与水分,同时有利于排涝,是旱涝综防的高产栽培模式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主要在品种选择、密度设计、耕作、施肥、病虫草防治等方面仍有许多技术措施不到位,田间作业标准水平不高,导致增产效果不显著。正确实施过程中各项配套技术至关重要,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继承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深松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库容、保水,分层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精量点播确保苗齐,幼苗分布均匀。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重点把握7个关键环节。(1)整地方法:推广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整地方法,做到土壤细碎平整。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量,提高保墒和防旱抗涝的能力。(2)品种选择:选择秆强、抗倒,适宜机械化收割的品种,即以黑河43号为代表的大豆品种。(3)适期播种:当5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四季温带一般适宜播期为5月1-15日。(4)种植密度:黑河43号的种植密度为36万~40万株/hm2,低平地、肥力高、条件好、雨水大的年份,高秆品种应降低播量,密度不超过38万株/hm2;岗坡地、肥力低、干旱年份,密度为42万株/hm2。(5)施肥水平:根据不同茬口以及土壤肥力情况,一般每hm2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30~40kg、钾肥30kg,分层深施,并且要坚持种肥深施与叶面肥相结合。(6)化学除草与调控: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只能作为补救措施。大垄密植栽培由于群体密度加大,大豆植株生长旺盛,会导致徒长,造成落花落荚、倒伏,甚至严重减产。在大豆开花初期选用化控剂控制株高,可保花保荚,防止倒伏,增产效果显著。(7)收获: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干草枯,子粒归圆有色泽,含水量低于18%时,机械联合收割,割茬高度以下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cm左右。

4 应用前景分析

黑河43号的遗传基础相对较广,其广适性适合目前早熟区生态条件及各种栽培技术。根据农民实际种植情况,黑河43号目前推广区域有所扩大,主栽区第四积温带种植面积最大[5],第三积温带也有一定辐射种植,且产量与第三积温带品种相当,品质有所提升,商品性好。在第四、五过渡带乃至五积温带上限也有较大种植面积,如龙门农场、建边农场已经推广数年,可以正常成熟,产量性状、商品性状均表现优良。因此,黑河43号的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1]鹿文成.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11(7):59-61

[2]韩德志.黑河43号遗传背景分析.中国种业,2014(9):60-61

[3]王德亮,杨月霞,姜玉云,等.大豆新品种垦丰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大豆通报,2001(6):15

[4]闫洪睿,张雷,鹿文成,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19的推广应用.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3):47-48

[5]韩德志,闫洪睿,梁吉利,等.黑河43号大豆品种大面积推广分析.中国西部科技,2013(11):55-56

2016-10-23)

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

闫洪睿

猜你喜欢
积温精量黑河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黑河的“护卫队”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到张掖看黑河
文学港(2019年5期)2019-05-24 14:19:42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电驱式侧深穴施肥系统设计与试验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05
精量滴灌灌水器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水利(2015年19期)2015-04-20 08:08:12
黑河的孩子(中篇小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43
石河子市近51a≥0℃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南疆垦区水稻精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