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月,刘彩梅,刘规定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互联网+”时代—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建设研究以丽江为例
钱月,刘彩梅,刘规定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99)
文章对丽江地方文献的收集概况、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实现云共享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地方文献;数字化;云共享
“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而对于某一地区具有史料性且有研究价值的图书资料如历史、地理、人文等问题的文献,即为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的两个显要特征是“地方性”和“文献性”。
地方文献的形式多样,有公开出版物、内部资料、日记、手稿、地方志、族谱、图画、相簿,磁带、光盘等。总之,一切反映地方人物、历史、物产、风貌、习俗等方面的资料,只要可以了解和认识其地方,都可以理解为地方文献。简单来说,地方文献可理解为某个地方的本土作者写的文献或者写某个地方的文献。
地方文献的种类多样,可分为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革命文献资料、风土民俗资料、传记、年谱、手迹手稿、轶事照片及对其进行研究的各种资料等。载体有纸质的,也有非纸质的,如以胶卷、胶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电视片、光盘等形式记录地方文献信息的。
生活在丽江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汉族、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藏族、彝族和白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以纳西文化研究、边屯文化研究较为成熟,相应的文献资料也日益丰富,本文以对纳西文化文献和边屯文化文献的云共享建设为例进行研究。
经过对丽江市图书馆、古城区图书馆、玉龙县图书馆、丽江市博物馆、永胜县图书馆、丽江师专图书馆等的走访调研,笔者对这些地方所收集的文献资源及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了解,概况如下。
纳西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等,经过研究者长期加工整理,形成大量的东巴古籍文献。如《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分卷》《东巴文化研究所论文选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论文集》《纳西象形文古籍(纳西文)》《玉龙第三国:叙事诗》《纳西象形文字对联鉴赏》《东巴神谱:(中英文本)》等一系列东巴文化文献。
永胜边屯文化也是较有特色的丽江少数民族文化,在永胜边屯文化中,以毛氏文化、他留文化、村落文化为核心内容。有《永胜边屯文化与毛氏文化的关系》《边屯文化论》《边屯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板块》《永胜历史文化探析》等大批学术论文,陆续出版了《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神秘的他留人》《清水古镇诗词集》《边屯探源》《边屯展望》《边屯风韵》《程海情韵》《青春栅》《永胜旧体诗集》《永胜洞经音乐选》《永胜民歌选》《永胜原创歌曲选》等文献,在丽江市高校图书馆或市县图书馆中有不同程度的收集。
在数字化方面,只有市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建设,创建了书目数据库,读者可在微信平台上输入书名进行查询。其他的图书馆,虽也建立了地方文献资料室,但未整理出有关地方文献的书目信息,更未实现数字化建设。且各个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收集的地方文献无统一的共享机构,各自为阵,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1建设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有利于珍贵文献的保护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
地方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在长期保存过程中,极易老化,出现变形、发黄、发脆等现象,有些文献损毁程度越来越严重,无法翻阅。另外一些较早的地方文献中有许多较珍贵的古籍线装书,因怕破损、遗失而限制用户借阅。这样导致地方文献被束之高阁,就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以后,更便于对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的存储和传输,用户通过电子版就能查看所需资料,可以避免因直接接触而造成损坏、遗失等现象,有利于文献的保护。
3.2建设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有利于实现全市范围内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共建
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和共享。目前,丽江尚无一家对地方文献进行完整收集并建立数据共享的组织机构。丽江市高校图书馆及各市县图书馆、博物馆的地方文献收藏因没有统一的协作机构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所以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存在重复采购、漏藏、缺藏的现象,阻碍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及利用;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信息资源的流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迫切需要的资料,资源不能被读者所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而通过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处理,建设成文献资源信息库,并将其上传到云端,需要的用户可自行在云端对文献进行查看,各单位也可将自己收集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建成以地方文献的重点藏书为核心的专题数据库群,并且通过云端的组织方式提供网络服务,将极大地促进社会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传到信息库中,这样便可实现优秀特色文化文献资源在全市的共享共建。
3.3有利于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播,宣传丽江特有的文化
通过全面系统地展示馆藏文献信息,为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搭建一个检索和研究地方文化的平台,最终可建设成为人们了解丽江市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达到更好地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强化文化交流的目的。
3.4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地方文献数字化以后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满足了用户在更大范围内检索所需文献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
丽江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来分别开展工作,即纸质地方文献和音视频地方文献。
4.1纸质地方文献
对于纸质地方文献,首先区分为以下类别:图书、图片、族谱、碑铭、乐谱、学术会议文件、内部刊物。先按照这样的分类进行一次文献处理,对每种纸质地方文献进行区分,为数字化添加一种检索属性。
其次把所有纸质文献分类划分整理(内容有交叉以其主要论述内容来划分);接着,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制作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然后,把所有的地方原始文献、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分别转换为通用电子文档;最后,根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来著录标引和录入。
在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进行初步加工后,可通过扫描、录入的方式实现数字化。但在扫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扫描不正确乱码等情况,还需要认真核对。数字化后,需要通过通用检索平台发布给使用者。限于目前课题组人员构成和成本,综合考虑后,决定将纸质地方文献数字化采用现有的特色专题数据库—解决方案万方特色专题数据库作为丽江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平台。该平台是面向高校等单位的科技部门,集数字资源采集、加工、管理、发布、检索、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特色内容管理平台,能够解决组织内部关注数据内容的积累和服务问题。
通过该平台,把之前加工处理的数据分类录入系统,制作不同专题,采用B/S的方式发布,便于检索使用。
4.2音视频地方文献
音视频类地方文献采用按需服务视频点播系统(Video on Demand Services,VDS),集中管理现有的丽江地方音频与视频资源。具体过程如下:(1)对收集到的视频、音频进行类别区分,如形成旅游文化资源、自然风景资源、人文文化资源等类别;(2)在VDS视频点播系统后台制作与类别区分相对应的专栏;(3)根据点播系统要求,对收集到的音视频资源进行格式转化;(4)将格式转化后符合系统要求的音视频资源上传系统;(5)对系统后台已经上传的资源进行发布,制作完成音视频资源本地库;(6)根据相应网络传输协议,对本地资源库网络化,形成可以在局域网甚至互联网访问的丽江地方文献音视频资源库。
最后,对纸质地方文献数字化后形成的数据库资源和音视频地方文献形成的视频点播系统进行统一的接口规划并发布,形成丽江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平台。
最后,丽江市各图书馆作为节点图书馆,利用计量收费的模式,租赁云服务提供商的相关资源如服务器、相关图书管理平台等。而云服务提供商则通过注册会员,设置密码的方式实现一对一服务。接受服务的丽江数字图书馆只需登录租赁空间,即可完成整套业务流程,实现地方文献的云共享。
[1]张筠.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与地方和谐社会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209-211 .
[2]阎佳梅.提供数字化地方文献的思考与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38-40 .
[3]赵永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
[4]李树桐,邹忠民.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息—图书馆传统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处理[J].情报学报,2012(S1):20-22.
[5]于秀静.基于云计算的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6]赵萍萍.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4(10):135 -136 .
[7]李祝启,毛丹.基于云共享体系的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3):88-91.
[8]李新.声像媒体技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1):81-83 .
[9]刘规定,付凤岐,许芬丽.丽江师专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构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25.
[10]付凤岐,刘规定,许芬丽.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丽江师专图书馆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5(1):8.
Rea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cloud sharing system in“Internet plus”era:taking Lijiang as a case
Qian Yue, Liu Caimei, Liu Guiding
(Lijiang Normal College, Lijiang 674199, China)
The collection situation of Lijiang local litera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ng cloud sharing system.
local literature; digitization; cloud sharing
2016年度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名称:互联网+时代丽江地方文献云共享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SZS001。
钱月(1982— ),女,云南华坪,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通信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