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婧/文 IC/图
冻结“铜川”火患 保鲜民生安全
谭 婧/文 IC/图
这个冬天,上海百姓的餐桌上,不会再出现“铜川路海鲜”的身影。准确地说,“去铜川路买海鲜”也将停留在这个季节,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一段湿漉漉的回忆。
10月31日是铜川路水产市场最后一天营业的日子。当日24时整,这座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海鲜、水产品批发市场彻底关门落闩。至此,在经历了二十年让人欢喜让人忧之后,这张“海鲜地标”真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的命运早已注定。
就像七浦路标志着服饰,吴江路代表着小吃,永康路意味着酒吧一样,在上海的城市词典里,“铜川路”与“海鲜水产”早已牢牢地捆绑在一起。1996年10月,在新长征集团晋园实业有限公司的投资建造下,普陀区兰溪路至曹杨路间的铜川路两旁建起占地1.4万平方米的水产市场,吸引了400多个摊位入驻。
因为食材新鲜、地处市区又价格实惠,渐渐地,在一箱箱海鲜进货出货、一批批顾客来来往往中,铜川路水产市场的名声越做越响。最红火的那些年,上海几乎所有饭店都来铜川路采购海鲜,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遍地的积水从来就没有干过,空气里弥漫的海腥味怎么也散不尽……这些画面也是留给物业老员工汪大叔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上世纪9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下岗潮中,刚过而立的汪希勇丢了饭碗。凭借着修补房子的手艺,1996年他只身从安徽来到上海闯荡,在铜川路水产市场做物业工作。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0年,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眼前的老大叔。“刚办起来的时候走走就到头了,后来越开越大,店铺一个接一个搬进来。”汪大叔踩过一片臭水塘径直往里走,有家店铺正在搬离,人手不够请他过去帮忙搬一下制冷机。
这些年来,谁家铺子房顶漏水,谁家下水道堵了,谁家地面需要弄平整,店主们都习惯来物业找他,“这些都要拆掉,连念想都没了。”汪大叔略微皱起眉头,轻叹了一口气,“但拆了也是好事情,这些东西以前没少让我们提心吊胆。”
说这话的时候,汪大叔特意停下脚步,神情严肃。开办至今,铜川路水产市场拉动周边经济,丰富了老百姓菜篮子,可也埋下了消防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负面问题。汪大叔说,以前帮商铺修房子的时候,最见不得的就是一些商户将成堆的泡沫箱捆绑叠放在卷帘门的彩钢板上,又堵住过道又靠近热源,“做我们这行都知道这两样东西特别易燃,放在一起更危险。”还有的商户试图请汪大叔帮忙修理并不是自己租赁的店铺,而是为了扩大经营“版图”在店铺周围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王大叔解释道,这种违建本身不通电源,好多老板就拿黄胶带把电线固定到房子里。“黑的、白的、黄的电线,要是早点来看,真的就是蜘蛛网一样。”
穿过散落一地的泡沫碎片、虾皮蟹壳,踩过商户倾倒的洗鱼虾的污水,汪大叔走到请他来的店铺门口,和老板点了点头就加入了帮忙。他说,市场关闭后会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谋以后的出路。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个还有不到48小时就要彻底关闭的水产市场,竟没有太多萧条景象:有熟客来淘一波实惠,有小贩抓住机会抄底采购。除了“10月31日全面关闭”“拆”等标语和个别拉上卷帘门的铺位,一切都遵循着最熟悉的生活节奏。
处在市场里的人,才明白忙碌与喧闹背后的矛盾,保安老侯也是其一。老侯是上海人,2012年开始在铜川路水产市场做保安,那时的市场总摊位已经达到2400多个,占地约206亩,包括铜川水产市场、百川综合市场和利民冻品市场三部分。“这里的保安大都是本地人,我今年60岁,算年龄大的。”老侯笑着说,自己站好最后一班岗,市场关闭就准备退休。
虽然只做了四年保安,但因为家就在市场附近兰溪路上一个小区,所以他对这里熟悉无比。每当遇到老邻居,总有人和他抱怨起市场的脏乱差,“味道太臭了!经过就想吐。”“侬晓得,今天小区门口又被进货的车堵啦!”老侯坦言,几年时间下来,乱停车问题是他最大的无奈。“我们市场的夜市最热闹,很多人喜欢晚上来进货或者吃夜宵。”老侯指着一辆停在通道上的黄鱼车说道,“人一多车也多,有人随便就把车停在机动车道或者市场通道上,总是堵住路。”老侯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提车把头,试图把它往边上靠靠。
老侯的举动不仅缘于他的职责,也是一起火灾事故留给他的触动。那是2012年8月晚上7点多,一家干货店的老板最先发现铜川路水产市场的百川市场北侧,一幢二层仓库正在起火。借着风势,底楼和侧面数十间水产铺子被迅速点燃,几十公里外都能看到浓烟。“烧得特别快,当时浓烟熏得人直流眼泪,整个天都红的。”老侯回忆,后来还有好几声爆炸声传来,“应该是店铺里的制冷钢瓶爆了。”
消防车虽然来得很快,但由于乱停车堵住了停车场过道,十几辆消防车全被堵在外面。“车来了却进不去,那些海鲜干货和泡沫箱、包装袋在一起烧得特别猛,消防员只能拿着水枪跑步到现场灭火。”老侯的神情有些暗淡,“可惜了一个值夜班的小青年,没跑出来被烧死了,唉。”老侯长长地叹了口气。
后续报道披露,这场大火是电线起火引起的,二楼使用的是彩钢板这种易燃材料从而造成火势迅速蔓延,数十间水产商铺损失惨重,一人葬身火海。正是亲眼目睹,使得老侯把通道不畅通的问题看作眼里揉不进的“沙子”。
消防、交通、环境、治安……越发严重的负面问题把铜川路水产市场压得喘不上气,曾经立身扬名的它被接连扣上了普陀区城市顽症综合整治重点区域、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区域等帽子,无法再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4月11日,饱受争议的铜川路水产市场,终于等来了半年后要关门绝市的确切消息。
面对千头万绪的市场情况和错综复杂的问题隐患,自公安、消防、街道、商务、安监等部门组成的关闭指挥部成立起,下设的综合整治办公室几乎是夜夜灯火通明。短短几天,铜川水产市场的主要通道和入口处陆续贴出公告启事和隐患整治宣传标语,商户们也收到了由整治办发出的关闭告知书。围绕着“搬”字,综治办将市场划分为15个责任区,成立起每组5人的15支工作小组,面对面地约谈商户,查封火灾隐患。整治办还以“铜川印记”为名全程宣传市场整治关闭工作,让大家在微信公众号里就能了解动态。
“阿拉今朝就搬!”8月23日下午,一声爽快的承诺从综治办的会议室里传来,在市场里经营了快20年牛蛙、甲鱼批发生意的顾先生夫妇说完这句话,郑重地在搬离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立即着手搬场。在搬离奖励机制和前期招商会的促进下,他们成为铜川路水产市场经营户中提前搬离的第一人。谈及这一决定,顾先生夫妇虽难掩不舍之情,但仍坚持配合整治,“现在的市场就在高压线下,通道天天堵,用电也不是很方便,换个地方也许还能增加新客户呢!”顾先生说道,“据说这块地方要建14号线,我们就是普陀本地人,自然盼着建设得更好啊!”
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工作也成为2016年市委“补好短板”重点调研课题之一,为了防止隐患死灰复燃,普陀消防部门天天进市场巡查,脚底起泡、喉咙嘶哑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常态。面对一些抱成团的“钉子户”,综治办只能从一次次集体约谈,调查走访中寻找突破口——并非每个商户都“只要钱不要命”,很多人只是碍于抱团的情面而不敢妄动。在深夜里逐户做思想工作后,他们的心门被一一敲开。最后,原本众星捧月的“带头商户”成了孤家寡人,也只能主动整改。
10月30日,细雨霏霏。市场的主干道上拉起了3米高的绿色网布,围墙开了8个出入口,方便商户出入搬离。“进来看看吧,还剩最后一盆了,便宜得很!”43岁的朱阿姨仍在卖力地吆喝着。20年前,朱阿姨带着4岁的儿子举家从江苏来上海。7000多个日夜,她的生活全围绕着这间小小的店铺。20年后,他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银行工作,朱阿姨也要搬往新址。“城市在发展,个人生活也总会变化啊。”这位朴实的老板娘笑着说,这几个月找下家、签合同、做清仓都很顺利,就想在最后一天再喊上几嗓子,再等等老客人。
零时,在温度骤降的深秋凌晨,铜川路水产市场正式谢幕。一周内,90%的商户都会分流至上海江杨、江阳等六大水产市场。此后这里的消防、交通、环境会进一步改善,14号线将穿越其中,部分区域也将引入绿化。不少人纷纷举起手机,定格铜川路水产市场那份鲜美回忆,为了明天的安全和美好,握手道别,有缘再见。
消防、交通、环境等负面问题和区域发展规划迫使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门落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