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专校学生全人健康工作坊的评估

2016-03-28 03:41吴海雅梅锦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作坊

吴海雅 梅锦荣

①中国.香港明爱専上学院 E-mail: hnng@ cihe.edu.hk②香港大学 △通讯作者 E-mail: kwboey@ hku.hk



促进专校学生全人健康工作坊的评估

吴海雅①②梅锦荣②△

①中国.香港明爱専上学院E-mail: hnng@ cihe.edu.hk②香港大学△通讯作者E-mail: kwboey@ hku.hk

【摘要】目的:评估身心灵工作坊提高专校学生全人健康的效用。工作坊为期两天,为参与者做好应对未来负面事件的准备,通过增进内在能量、正念觉醒、爱、宽恕等素质,提升学生的全人健康。方法:参与工作坊的是香港某专校学生(n=42,女生占60%)。本研究采用实验前后测试的对照组设计,以全人健康的标准化量表为评估指标。结果:参与工作坊后,学生的沉着平静(安然无住、正念觉醒、活力充沛、灵性自理)显著提升[F(1,91)=15.51 ~21.64,P<0.001];而苦恼情绪(情绪脆弱、烦燥易怒、灵性失向)则明显减少[F(1,91)=4.49~38.64,P<0.05~0. 001]。结论:整合身心灵的工作坊,提升了处于成人初显期专校学生的全人健康,学生可望有更强大的韧力,应对未来的生活压力。

【关键词】全人健康;身心灵;工作坊;专校学生;评估研究

一般专科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年初显期,成人初显期是指青年人18~25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迈向成年期,倾向独立自主,探索生命中的种种可能性。成人初显期又称成人过渡期,青少年后期,后青年期,或成年早期等。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对身份认同特别敏感,倾向自我专注,情绪较不稳定[1-2]。在建立个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会思索一些“存在”的基本问题,例如我到底是谁?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除了这些问题引起的困惑外,成人初显期的青年人也可能要为前途作抉择,感到彷徨和情绪不安[3],因此经常经历高度的焦虑和精神压力。焦虑和情绪障碍的患病率在这个阶段偏高[4],而精神病障碍更以成年初显期的患病率最高[5],成年初显期的心理健康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处于成年早期的专校学生,因为面对着个人形象、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要求,情绪苦恼,承受不少压力[6-7]。香港的一项调查报告发现[8],在样本量760名青年人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觉得生活有压力、精神不能集中、不能克服困难、失去自信、感到郁闷和不快乐等;这些表现都是青年人在精神压力下的心理症状。国外一项纵向研究证实,心理压力是导致成年初显期出现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9]。另一项纵向研究也发现18~25岁青年人的负面情感性,与焦虑障碍、药物成瘾、情感障碍等都有显著的关系[9]。

研究证实,香港青年人的学业压力比国内青年人的要高[10],而且学业压力又与SF-36所测量的健康生活质量呈负相关。SF-36除了测量身体健康,也评定社会功能、整体活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等,所测量的范畴与身心灵取向界定的全人健康相当一致[11],但SF-36欠缺全人健康的灵性维度[12]。

身心灵取向所界定的全人健康,指身体、心理、灵性等三方面的健康,并且在这三方面保持和谐平衡[12]。其中灵性这个维度着重随和,不执着,心无所住,与世无争的态度,并非在于追求成就,优越感,竞争力和成功感等。在推广全人健康的实践工作上,身心灵取向将东方的冥想、太极、瑜伽[13]、正念训练、香熏疗法等,与西方的心理疗法,如表达性的艺术治疗、认知重组、认知行为疗法[14]等相融合。这种融合东西方疗法的模式,曾应用于病人和情绪困扰者,例如癌症患者、离婚妇女、不孕妇女、灾难幸存者,成效显著[15]。本研究进一步推广这种治疗模式,应用于成年初显期的正常专校学生。藉着提高全人健康,加强青年人对应困境的韧力[16]。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工作坊参加人数约12~15人,共举办3个为期2天的工作坊,总人数42人(年龄18~25岁,女生占60%),作为对照组的50人(年龄18~25岁,女生占62%),并未参加工作坊,但相隔两天重复填答全人健康量表。所有参与者都是香港某专校社会工作高级文凭或副学士学位二年级的学生。

1.2方法

本研究从身心灵的取向,以表现沉着平静和免于苦恼情绪界定全人健康,并且以全人健康量表[17]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是根据身心灵取向编制的。量表共30个项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沉着平静,又分为4个分量表:安然无住(不执着,接受生命中的改变)、正念觉醒(觉察自已和他人的需要)、活力充沛(热诚,有能量)、灵性自理(心平气和,追求灵性生活),沉着平静高分代表健康。第二部分是测量苦恼情绪,分3个分量表:情绪脆弱(苦恼,容易受困扰)、烦燥易怒(焦虑不安,伴有躯体症状)、灵性失向(无望,欠缺生命意义)等,苦恼情绪低分代表健康。受测者在10点测量尺度上,选择与自已情况合适的分数(1=完全不合适;10=完全合适)。

全人健康量表的7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4 ~5项目)都具有可接受或满意的信度(克隆巴赫α =0.67~0.89)。根据香港一个大样本(n=1195)进行确证因子分析的结果,证实了7个分量表的独立性,表明了全人健康量表的因子效度[17]。

1.3数据的搜集

工作坊的学生于活动前后填答全人健康量表,对照组的学生则相隔两天重复填答量表。受测者不填写姓名,但填写个人手机最后4个号码,或任选4个数字以资识别。

表1 工作坊第一、二时段的小组活动主题、目标及内容

1.4工作坊前的面谈

参加工作坊的学生于活动前一个星期接受面谈,面谈时间约15~20分钟。面谈目的主要介绍工作坊的性质和內容,并藉此了解参与者对工作坊的期望,对身心灵取向的认识,个人的强项,以及对参加工作坊表示关注的事项。面谈结束时,给予的邀请函中,除了说明工作坊的日子、时间、地点,以及参加工作坊必须必备的物品外,也提醒参与者在工作坊前一晚,必须有充足的睡眠。

1.5工作坊的内容

工作坊的目的是通过整合身体、心理、灵性三方面的健康,促进个人的成长。增强沉着平静,减除苦恼情绪,以达致全人健康。工作坊为期两天,共4个时段。每天分上下午两个时段,每个时段约3个小时。表1和表2是各个时段的活动内容。

表2 工作坊第三、四时段的小组活动主题、目标及内容

2 结果

2.1工作坊的效用

仿石器材结构需要使用到较多的金属骨架,容易出现暴露雷达特征,尤其是在垂直面与水平面形成的二面角部位,在仿石器材的垂直面、钢骨架结构较多的部位,雷达波反射强烈,与自然山体明显不同,暴露特征明显。需要进行雷达吸波处理,与背景雷达特征匹配。

男女生在全人健康量表的得分以及参与工作坊后的改变,并无显著差异,所以男女生的数据合并为一组加以分析。分析方法采用重复量数方差分析比较工作坊前(T1)后(T2)全人健康量表的得分差异。对照组T1和T2的得分差异,也以同样的方法加以分析。最后分析工作坊前后时间(T1和T2)与组别(工作坊组和对照组)的交互作用,见表3。

表3 T1和T2的沉着平静和苦恼情绪(±s)

表3 T1和T2的沉着平静和苦恼情绪(±s)

注:邓肯事后比较检验组间差异,均值上标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 P<0.05,***P<0.001

项 目 对照组(n=50)T1 T2工作坊组(n=42)T1 T2 时间×组別F(1,91)沉着平静 安然无住 29.7a±6.3 30.2a±5.9 30.7a±6.3 36.1b±6.3 21.64***正念觉醒 27.7a±4.6 27.2a±3.9 27.3a±4.4 30.5b±4.3 23.99***活力充沛 23.3a±5.2 23.3a±8.9 23.1a±5.0 28.2b±5.1 15.51***灵性自理 17.0a±4.3 16.9a±4.0 17.1a±4.3 19.8b±4.4 18.78***苦恼情绪 情绪脆弱 29.1a±7.6 29.0a±7.2 27.4a±8.3 21.3b±8.4 35.67***烦燥易怒 26.4a±16.9 24.4a±7.9 23.8a±9.0 16.7b±6.2 4.49*

由表3可见,对照组T1和T2之间的全人健康(沉着平静和苦恼情绪)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唯一例外是灵性失向,T2时显著增高[F(1,49)=5.63,P <0.05,效应大小(ES)=0.66]。至于工作坊组的全人健康,于工作坊后有正性的改变[F(1,41)=22.8 ~55.35,P<0.001,ES=1.492.32]。工作坊组和对照组在T1全人健康量表的得分并无显著差别,但在T2时,两组的全人健康显著不同[F(1,91)=10.87 ~22.39,P<0.001,ES=0.691.53],以工作坊组的全人健康较为优越。各分量表的交互作用(前后时间×组别),都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工作坊组的沉着平静在T2时得到提升,苦恼情绪减弱;但对照组并没有这种正性的改变。

2.2全人健康各分量表的改变

为了以图示表述工作坊组全人健康状况的改进,特将各分量表的原始总分数转换为量表分数,方法是把各分量表的总分除以量表的项目数,各分量表的可能量表分数是1~10分。图1是参加工作坊前后沉着平静各分量表的量表分数,图2是苦恼情绪于工作坊前后的得分比较。

图1 参加工作坊后沉着平静的正性改变

图2 参加工作坊后苦恼情绪的正性改变

参与工作坊前沉着平静的分数是中度水平(5.7 ~6.1),而苦恼情绪的分数则为轻度至中度水平(3.7~5.5)。参与两天的工作坊后,所有沉着平静的分数都显著提高(6.6~7.2)(见图1);而苦恼情绪则降至较低的水平(2.7~4.3)(见图2)。两个图示清楚的展示了工作坊的效用。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成年初显期专校生的全人健康,参与整合身心灵的工作坊后显著提高。其中灵性自理和灵性失向都有正性的改变。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青年人的研究[16],健康的灵性能提升应对生活压力的韧力。相信参加了两天工作坊的专校生,因为全人健康的提升,也应该有更大的韧力,应对生活压力。不过工作坊能否帮助学生成功渡过成年期,则有待验证。在现实生活中要发挥成年人的各种社会功能,不是单靠应对压力的韧力就足够的,还要看其他社会心理素质,例如智力、毅力、责任感、合作态度、规划能力、自我效能感等,都是担当社会任务的重要条件。

3.1工作坊前的面谈

3.2成人初显期不稳定的特征

相对于工作坊组全人健康的提升,对照组并没有正性的改变,这是实验前所可预期的。未预见的是,对照组的灵性失向在T2时显著较差。工作坊后的访谈发现,对照组在T1与T2期间要完成两份要求极高的功课,大部分同学都甚感难应对,极度疲累,这种经历可能影响情绪,提高了灵性失向的分数。灵性失向在短短两天就有显著的负性改变,倒也反映了成年初显期青年人情绪不稳的特征。

3.3工作坊重要的活动

由工作坊参与者的反馈,得知给人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用的两项活动是“种子成长过程”和“放下重担”。种子成长过程帮助学员欣然接受生命不可避免的改变,而“放下重担”则以不执着和心无所住的精神,去化解苦恼情绪。这两项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成年初显期间要面对的困难,欣然面对改变,从而化解生活中的苦恼情绪。概括的说,培养不执着和无住的态度和化解苦恼情绪,正是工作坊的目的。评估的结果表明,大致上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藉着种子成长过程的活动,学习沉着平静,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改变,并觉悟存在的境况,从而发挥个人的最佳水平[17]。从身心灵的视角看,苦恼情绪是因为不合适的固着所引起的;是因为固着于某些关系、价值、对象而产生的痛苦,放下重担的活动有助化解苦恼情绪。

3.4应对重返自我中心

秉持安然无住的人生态度,化解苦恼情绪,有助参与专校学生迈向成年初显期的另一个阶段,即重返“自我中心”阶段,这种重返自我中心的阶段是指从接受父母保护辅导的依赖,进入社会大环境中独立自主的阶段[18]。在工作坊学得的无住和不依附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环境不断出现的改变,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欣然接受,并减少苦恼的情绪。

3.5工作坊的适用性

本研究表明整合身心灵的工作坊可提升正常专校学生的全人健康。相信若能提高成年初显期专校生在身体、心理、灵性等三方面的健康,他们就有更大能力完成成长与发展的任务,有效的处理成年初显期不可避免的改变。当然,适应改变并非成年初显期独有的。一如佛教思想所认为的,生命经常在演化,而改变乃恒常的现象[19]。日常生活发生的事件,都是一种改变,都得花精力和时间去适应,每个人都经历着生命的改变。因此,身心灵工作坊除了应用于成年初显期的青年人,也可应用于其他年龄组别的正常人。

3.6工作坊的持续成效

工作坊的一个缺失是没有安排活动后的随访,由于工作坊后大部分同学都已毕业离校,联系有困难,致未能评估工作坊的持续成效。不过另一项研究证实[19],参与同类身心灵工作坊的妇女(n=71),5个星期后仍然保持提升的全人健康。相信参与工作坊的专校学生也能维持身心灵健康。其实在工作坊4个时段的活动中,都着重教导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醒学员在工作坊之外的时间,要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练习冥想,保持正念觉醒。在工作坊学得的知识和技巧,若能坚持练习,相信必能维持高度的全人健康,能以更大的韧力,应对成年初显期的生活挑战。

身心灵取向的工作坊,融合了东西方的治疗模式,在提高成年初显期专校学生的全人健康,有显著成效。藉著全人健康的提升,特別是灵性自理和灵性失向的正性改变,可望增强专校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工作坊对其他年龄组的适用性,值得实证探讨。

参考文献

[1]Arnett J J.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J].Am Psychol,2000,55:469-480

[2]李玉霞.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12-414

[3]Wickrama K A S,Conger R D,Lorenz F O,et al.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of depressed mood from late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J].J Adolesc,2012,35:648-658

[4]Chango J,McElhaney K B,Allen J P,et al.Relational stresso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late adolescence: Rejection sensitivity as a vulnerability[J].J Abnorm Child Psychol,2011,40(3):369-379

[5]Tanner J L,Reinherz H Z,Beardeslle W R,et al.Change in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from ages 21 to 30 in a community sample[J].J Nerv Ment Dis,2007,195:298-306

[6]Wilbum V R,Smith D E.Stress,self-esteem,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late adolescence[J].Adolescence,2005,40(158):33-45

[7]余金聪、韦威全、王增珍,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12-414

[8]Kwong L K. Life events,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 An exploratory study[D].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1991

[9]Kruger R F.Predict mental disorder in early adulthood: 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J].J Pers,1999,67:39-65

[10]Chan M C. Academic stress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M].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 Hong Kong: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3

[11]Lee M Y.Assumptions of integrative body-mind-spirit social work regarding change.In Lee M Y,Ng S M,Leung P P Y,Chan C L W. Integrative body-mind-spirit social work: An empirically based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M].New York,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27-50

[12]Chan C,Ho P S Y,Chow E.A body-mind-spirit model in health: An Eastern approach[M]/ /In Jackson AC,Segal SP.(Eds.).Social Work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Practice,Research and Programs.Binghamton,NY: The Haworth Press,Inc,2001:262-282

[13]熊梅.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98-400

[14]徐晓飞.认知行为训练改善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13-716

[15]Ng S M,Tsui Y L.Integrative body-mind-spirit approach to enhance women’s well-being/ /In Lee M Y,Ng S M,Leung P P Y,Chan C L W. Integrative body - mind - spirit social work: An empirically based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M].New York,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263-274

[16]Smith L,Webber R,DeFrain J.Spiritual well-be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silience in young people: A mixed methods case study[J]. SAGE Open,2013,3(2):1-16

[17]Chan C Y,Chan T Y,Leung P Y,et al.Rethinking Well-being in terms of affliction and equanimity: Development of a holistic wellbeing scale[J].J Ethn Cult Divers Soc Work,2014,23(3-4): 289-308

[18]Tanner J L,Arnett J J.The emergence of‘emerging adulthood’: The new life stage between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M]. In Andy F.(Eds).Handbook of Youth and Young A

·论著·(心理干预)

An Evaluative Study on a Workshop Promoting Holistic Well-be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Ng Hoi Nga,Boey Kam Weng
Caritas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Hong Kong 99907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body-mind-spirit workshop in the enhancement of holistic well -be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The workshop lasted for 2 days.Apart from preparing participants to cope with negative events,the workshops aimed at enhancing holistic well-being through promoting inner strength,mindfulness,love,and a sense of forgiveness.Methods: Participants of the workshop were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n=42,60%were females).A preand post-test comparison group design was adopted.A standardized inventory on holistic well-being was used as an outcome measur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shop.Results: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equanimity(nonattachment,mindfulness,general vitality,spiritual self-care)[F(1,91)=15.51~21.64,P<0.001],and reduction of emotional affliction(emotional vulnerability,irritability,spiritual disorientation)were demonstrated[F(1,91)=4.49~38.64,P<0.05,001].Conclusion: The integrative body-mind-spirit workshop i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holistic well-be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at the stage of emerging adulthood.With holistic well-being being enhanced,greater resilience in coping with future life stress will be expected.

【Key words】Holistic well-being;Body-mind-spirit;Workshop;College students;Evaluative study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1.025

中图分类号:R3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1-0097-06

猜你喜欢
工作坊
研习式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模式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教师工作坊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工作坊:独立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以石育人 润泽生命——走进白银市白银区第五小学黄河石画工作坊
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与基础音乐教育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