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2016-03-28 18:14谭淑��
教师·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深渊美术作品美术

谭淑��

美术鉴赏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认为有感悟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形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等。毋庸置疑,这些鉴赏方式对鉴赏美术作品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不过,在我看来,美术鉴赏是一个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鉴赏元代任仁发的《二马图》,首先用感悟式鉴赏,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作品中画了两匹马,而且画得很像;再稍微仔细一点,我们还可以感悟到这两匹马一肥一瘦,有很大的区别;再深入一点,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我们可能会想到“不管肥马瘦马,任仁发画的都是好马”等。而鉴赏《二马图》,我们能到此止步吗?显然不能。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会辜负任仁发创作此画的“倡廉讽腐”的良苦用心,也会削弱《二马图》“以画传话”的社会批判价值及其穿越时空的艺术人文价值。这就带出一个新的问题,即怎样才能把握美术作品意旨的问题。怎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握美术作品的意旨呢?我认为,可以走“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道路。

一、探问“是什么”

所谓“是什么”,就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所观察到、判断出的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物、景物,也可能是人物、景物“组合”营造出来的某个情境、事件;可能是抽象的点、线、面、色彩等,也可能是由这些美术作品形式语言要素“组织”创造出来的某个意象,等等。

例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通过观察、判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坐姿妇女肖像,她身着深色服装,身体稍稍朝向左侧,左手倚放在扶手上,右手轻搭在左手手腕处,面露“神秘的微笑”;她的背景是幽深、渺茫的山水和充满神秘感的天空。

又如,鉴赏《向日葵》,我们看到埃贡·席勒的是枯黄瘦黑的“向日葵”,克里姆特的是叶茂花鲜的“向日葵”,凡·高的是辉煌热烈的“向日葵”。

再如,鉴赏巴勒斯坦著名的镶嵌画《智慧之树》,我们看到的是:一棵巨大的果树下面,左边是两只鹿在觅食,场景十分温馨;右边是一只狮子在啃食一只鹿,场景十分恐怖。至此,大家应该明白“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判断“是什么”的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要准确判断出对象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分为局部特征和整体特征,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组织的关系。

例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十一个人物形象中,他们的年龄、身份、衣着、面色、表情、动作、气质都各不相同,有的饱经风霜而充满智慧,有的身材魁梧而憨厚耿直,有的步履艰难而愁苦无奈,有的年少孱弱而疲惫不堪;还有酷烈的阳光、荒芜的沙滩、焦黄的河岸、惨淡的天空、满载的货船等,共同构成了人物活动背景。所有这些,都给人以贫苦、艰难、无奈、无助与无望的情感震撼。总之,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集中在“苦难”这一撼人心魄的特征之中。

二、追问“为什么”

在弄清楚“是什么”之后,我们要走的就是第二步,即追问“为什么”。所谓“为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作品形象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个性特征、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需要我们去探究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和历史风貌。所谓“知人论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例如,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名画《深渊》,从“是什么”的角度看,他画的不过是搭在小溪上的破旧的木桥,从左至右从桥下流过分上下两层的似浅实深、深浅难测的溪流,溪岸边神秘黝黑的森林,寂寞地伸向森林中的小路,森林背后灰黄的云彩与天空,寂静地照映在木桥、草丛、小路、水面上的残阳余晖与倒映在水面上的幽灵般的树影。其总体特征是,光影幽暗异常,景象深邃莫测,气氛万籁俱寂,画面苍茫逼人,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孤独与无望,暗示着内心的苍凉与凄怆。

为什么会这样呢?解谜的方向有很多,这里列举三个:一是列维坦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往往是“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感悟艺术、感悟生命,在感悟苦难后抵达崇高与静美”。二是列维坦的艺术个性,他的风景画的基调是“忧伤”,题材往往是阴郁的天空、昏黄的残阳、苍凉的暮色、幽静的池水、宁静的湖泊、沉寂的树影等,从中,“我们触摸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苍茫与忧郁”。三是列维坦的创作原委,原来《深渊》取材于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个农民的儿子相爱了,磨坊主坚决反对,买通了征兵局,将青年农民抓去当了兵。因为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所以姑娘闻讯后深感绝望,便从桥上跳入水潭溺亡了。这个故事一直盘桓在画家的心底,耿耿不能释去。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处景象,于是依照这一景象创作了一幅风景画,这就是《深渊》。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这“深渊”里,有姑娘的热烈的爱情和无限的遗恨,有灵魂的无声的哭泣;有画家的无尽的痛楚和无言的控诉,有灵魂的真诚的祭奠。“深渊”,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更是社会人生的。显然,这种作品的鉴赏,需要鉴赏者具有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识见功底和关注社会、悲悯人生的人文情怀,否则,鉴赏便无法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为什么”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知人”和“论世”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全面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全面把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要表现的时代主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里闪烁出来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光辉,才能看到乌东“伏尔泰坐像”焕发出来的荡动的激情和高贵的锐气,才能看到罗中立的“父亲”的凄楚、迷惘又略带期待的目光里透视出来的饱经沧桑却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才能看到江丰的“风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用血肉之躯筑就的中华民族的新的长城……例子不胜枚举,道理归于一个:离开了“知人论世”,所谓的美术鉴赏,所谓的探求美术作品的意旨,都无异于向水捞月、缘木求鱼。

综上所述,我们简要介绍了鉴赏美术作品意旨的方法步骤。概括起来说,探问“是什么”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观察、判断的过程,它要求仔细、全面,不能对作品有任何遗漏,而要既有局部认识,又有整体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给下一步的鉴赏行动奠定基础。追问“为什么”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探究、发掘的过程,它要求准确、深刻,不能对作品有任何误解甚至歪曲,而要既贴合作品形象本身,又结合作者与时代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含英咀华、探骊得珠。

最后得强调一下,鉴赏美术作品意旨肯定不止我们上面所讲的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不断丰富学识,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美术鉴赏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探索美术鉴赏的规律,总结和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美术鉴赏的水平。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以校园微电影为载体实现高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的整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XJK013BZXX014)。

猜你喜欢
深渊美术作品美术
“欲”的深渊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数字深渊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一朵深渊色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