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豪林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归氏二孝子传》(明·归有光),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加工。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完全选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此之前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选材,都是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各选一段,进行比较阅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文段浅显易懂,考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读懂,同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2015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所选的材料就突出了“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第1题考查考生运用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能力。考生阅读课外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对词义的理解,而运用工具书解决有关疑难问题是必备的能力。命题者从文章中选取了一个常用的多义词“比”,给出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这个词的四种释义,请考生选出与文中语句里的“比”词义相同的义项。这道试题考查了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第2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这道题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命题思路。虽然阅读材料选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内容与课内文言文息息相关。命题者巧妙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材料联系起来,通过比较、辨别课内所学的文言虚词与阅读材料中相同词语的用法,让考生感受到课内所学知识可以迁移到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解决阅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所选的课内语句全部出自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没有出现超范围命题的问题。
第3题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中文言实词的理解情况。考查的几个实词,都是阅读材料中重点语句里的重点词语,也是阅读文言文常常见到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只要考生课内文言文学得扎实,这道题就不难作答。例如:“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中的“由是”,与《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由是”同义;“钺贩盐市中”中的“市”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门庭若市”的“市”同义。
第4题“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考查的是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情况。这道题的出题思路比较新颖。命题人一改往常的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的考查形式,而是要求考生展开合理想象,再写一段话。这样既考查了考生对句子的理解情况,又对考生的想象能力进行了考查,试题的综合性明显提高。
第5题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这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文章主人公归钺的孝行是在第二段中集中表现的,文章写了他五个方面的表现,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概括,就能把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试题中的阅读材料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主题鲜明。命题者充分利用命题材料,命题形式灵活,命制的试题由浅入深,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收到了良好的考查效果。
附: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目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已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高。
1.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已有饥色_________(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