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2016-03-27 01:01牛立新何丽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痛风性附子血尿酸

牛立新,何丽清

(1.山西省临汾市中医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2.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hronic gouty arthritis with Gancao Fuzi decoction and Jiangling Banxia Decoction

牛立新1,何丽清2

(1.山西省临汾市中医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2.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用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西药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1~2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甘草附子汤;姜苓半夏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17∶1[1-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西医治疗以促尿酸排泄及抑制尿酸生成为主,前者药物毒性、副作用大,后者复发率较高。中医学根据其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于“痹证”“历节病”等范畴,在防治方面具有优势,而经方尤其是有突出疗效。近年来,笔者运用经方甘草附子汤合姜苓半夏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临汾市中医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男32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48.0岁,病程1.5~21年,平均8.0年。西药对照组男33例,女7例,年龄33~69岁,平均48.6岁,病程1.5~20年,平均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孟昭亨提出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4]。符合上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符合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年龄18~70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继发性痛风;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疾病;老年性痴呆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其他影响骨代谢的严重疾病;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服用甘草附子汤合姜苓半夏汤,药物组成:桂枝12 g,制附子(先煎)12 g,白术10 g,茯苓15 g,泽泻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生姜10 g,炙甘草6 g。水煎,1剂/d,早晚服用。西药对照组服用别嘌醇0.1g/次,2~3次/d,塞来昔布0.2 g/次,1次/d。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并进行健康宣教,清淡饮食,禁止饮酒和高嘌呤饮食,多饮水,勤排尿,避免辛辣刺激和劳倦、受寒等。治疗前后主要检查血尿酸、血沉两个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指数比较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指数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指数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血尿酸(μmol/L) 血沉(mm/h)西药对照组 治疗前 568.77±43.22 57.56±16.02治疗后 379.25±31.091)30.29±13.451)中药治疗组 治疗前 569.16+44.31 59.73±17.33治疗后 362.37±32.381)2)25.19±10.181)2)

[1]Ma Zhongshu,Qiu Mingcai.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risk actors of gout[J].Geriatrics and Health Care,2006,6(1):48.

[2]宋薇,刘精东,陈志雄,等.南昌地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1-1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9.

[4]孟昭亨.痛风[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27.

[5]狄朋桃,方春凤,李兆福,等.浅述从脾肾论治痛风[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95-96.

[6]杨瑞宇,李兆福,李具宝,等.3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回顾性分析[J].光明中医,2013,28(8):1 569-1 571.

[7]朱婉华,顾冬梅,蒋恬.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17):1 521-1 522.

(编辑:翟春涛)

3 讨 论

痛风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因患者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导致湿热内蕴,脾胃运化失调,肾虚气化失司,不能分清泄浊则聚湿生痰,以湿热流注关节为主。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以脾虚湿困、湿痰浊毒、痰瘀痹阻经络关节为基本病机,往往由感受风湿之邪诱发[5-6]。著名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痛风特征“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品;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石,或溃流脂液。”并指出:“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主要原因”[7]。

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此方乃缓去风湿之方,主治风湿蓄于关节,用附子温经散寒定痛,白术健脾胜湿,桂枝、甘草散风邪而助心阳,因病邪深入关节,意在缓行,故以甘草为君。姜苓半夏汤出自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五,其本是为“反胃”而设之方,方中人参、干姜补益中焦,崇阳补火,以健脾之运化水湿痰浊,茯苓健脾利水,半夏以泄痰浊,降胃气。全方可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从而使脾升胃降,体内湿浊之气排出体外。因此医家们也用此方治疗痰饮咳喘。笔者认为慢性痛风多为湿痰浊,源于阳衰土湿,而此方即是从健脾祛湿化痰入手,本着异病同治、治病求本之原则,故将此方与甘草附子汤合用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使风湿、痰浊一并除去,并补虚固本、温阳益气,达到扶正祛邪并顾之目的,使得标本兼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这一将经方与时方合用的方法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亦能对经方、时方的灵活运用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

R259

A

1671-0258(2016)04-003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02538)

牛立新,副主任医师,E-mail:niulx197112@163.com

何丽清,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hlqyx@163.com

猜你喜欢
痛风性附子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