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
艾叶粗提物的分离及其生物作用
●高强
艾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于林缘、山坡、荒地均有生长。研究发现艾蒿有抗病毒、抗菌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艾叶提取物还具有抗癌活性。本文主要论述了艾叶粗提物的分离及其相应的病理及药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以药理作用为主。
艾叶粗提物;分离;药理作用;病理作用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的干燥叶。具有散寒止痛、镇咳平喘、止漏安胎、燥湿止痒等功效。在《本草纲目》、《药性论》等书中对其都有记载[1]。艾叶含挥发油,油里含有异丁醛、己醛、桉油精、萜品烯、ɑ-型松油醇、(S)-马鞭草烯酮、顺式-β-松油醇、侧柏酮、乙酸香芹酯、顺式-香苇醇、ɑ-石竹烯、α-杜松烯、石竹烯氧化物等17种共有成分。其中侧柏酮是其主要成分,含量占挥发性总量的20%以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侧柏酮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生殖毒性等功效[2-3]。本文主要介绍艾叶提取物的分离与其所具有的生物作用。
1.1 材料与方法
(1)艾叶准备
艾叶(Foliumartemisiaeargyi)购自黄石市纪药师大药店。
(2)艾叶水提液
取艾叶4g,用乙醇脱脂后加入适量去离子水,96℃水浴回流90min,得艾叶水浸液,重复4次,将4次的水提液合并,滤纸过滤,备用。
(3)总水提取物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艾叶水提液,浓缩至干,得艾叶总提取物。然后用离子水溶解,滤纸过滤,及得艾叶总水提物溶液。
(4)去多糖水提取物的制备
取等体积的艾叶水提液,浓缩,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去除多糖后,将上清液浓缩至干,得艾叶去多糖水提取物[4]。
2.1 艾叶粗提物的病理作用
2.1.1 艾叶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药物处理肝癌细胞,光镜观察可见对照组和多糖各浓度组细胞状态良好,而总水提物和去多糖水提物的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均明显皱缩,集落内细胞紧密连接;处理细胞24h,多糖提取物的高浓度组细胞也明显收缩;处理细胞48h,多糖提取物的低、中浓度组的细胞形态仍未见有改变[5]。
2.1.2 艾叶挥发油抑杀真菌研究
艾叶挥发油里含有异丁醛、己醛、桉油精、萜品烯、ɑ-型松油醇、(S)-马鞭草烯酮、顺式-β-松油醇、侧柏酮、乙酸香芹酯、顺式-香苇醇、ɑ-石竹烯、α-杜松烯、石竹烯氧化物等17种共有成分。据有关研究显示:用挥发油作用30min可杀灭絮状表皮癣菌,40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60min可杀灭新型隐球菌。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抑杀真菌作用[6]。
2.2 艾叶的药理作用
2.2.1 抗菌作用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
2.2.2 止血作用
几乎来自不同产地的艾叶都含有萜品烯、α-杜松烯、ɑ-型松油醇、(S)-马鞭草烯酮、异丁醛、己醛、侧柏酮、乙酸香芹酯、顺式-香苇醇、石竹烯等成分,从而使得艾叶不仅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还能抗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发挥止血作用。
2.2.3 镇咳,去痰作用
艾叶油能抑制化学物质引起的豚鼠咳嗽,其机理是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起到镇咳作用[7]。
2.2.4 镇静作用
艾叶油有镇静作用,能使家兔活动减少。给小鼠灌胃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时间。
2.2.5 对外补体作用
丁氏将艾的热水提取物(多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结果。山田氏发现生艾叶热水提取物中具有强烈的抗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
有关艾叶的应用在《本草纲目》中还有很多介绍,并且艾叶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有待深入,以使艾叶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方面。除此之外,艾叶提取物还有许多用途等待人们发现。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560-599.
[2]KSSiveenGirijaKuttan.Augmentationofhumoralandcell mediatedimmuneresponsesbyThujone[J].IntImmunopharmac ol.011.11(12):1967.
[3]AlkhateebHakam.BonenArendThujone.Acomponentofmedi cinalherbs,rescuespalmitateinducedinsulinresistanceinskeletalmu scle[J].AJP:RegulatoryIntegrativeandComparativePhysiology(Onli ne),2010,299(3):R 804-12.
[4]尹美珍,王静晖,陈敬钦,等.艾叶粗提物的分离提取及其抗肝癌活性组分筛选[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5):100-101.
[5]李杰,刘玉琴.MTT法在肿瘤研究中的改良及应用
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312
[6]李建民,辛莉.艾叶提取液对黄瓜的保鲜作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6):125-127.
[7]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8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