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蝉 刘江
关于脑血栓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王金蝉 刘江
随着脑血栓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医学界对脑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不断加深。中医对脑血栓的治疗以平心气、调节饮食结构等为主要治疗方向。西医对脑血栓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针剂或药物注射。部分中西医联合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更佳,具体的中西医联合用药仍有待探究与临床应用证实。
脑血栓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透支着人们的生活健康,脑血栓的发病率逐日上升,脑血栓患者人数不断扩大[1]。脑血栓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针对脑血栓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中医治疗方式、西医治疗方式及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本文通过中医及西医对脑血栓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体系,寻求更为优良的脑血栓治疗方案。
脑栓塞即栓塞性脑梗死,指的是某些异常气体、液体、固体随着人体血液循环进入供应脑颈部动脉或脑部动脉,引发血管腔急性闭塞,促使局部脑血液流动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甚至软化、坏死的疾病,颈内动脉系统发生脑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2]。脑栓塞发病较急且病情较重,患者的中等动脉血管被脱落的栓子堵塞,供血困难,从中等动脉的起始部起发生大片状脑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3]。医学界对脑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不断加深,取得一定突破。
2.1 诊断
中医对脑血栓的诊断通常经历望、闻、问、切的过程,其主要诊断机制为:机体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是致病根源;患病部位在脑部和心脏,与肝肾状态密切相关;肝肾阴虚为病理基础,饮食作息不规律,肝阳上亢、肝肾之阴较虚,遭受外邪或情志刺激导致气血上冲,冲击脑部,神窍闭阻,导致脑血栓;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火、瘀、风,该病理因素的形成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引发;主要症状为:起病急骤,意识混乱,昏迷,肢体瘫痪,半身不遂且长期无法恢复[4]。
2.2 治疗
中医对脑血栓的治疗以平心气、调节饮食结构等为主要治疗方向。复方麝香注射液是治疗脑血栓常用的中药制品,具有通络经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进展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良好。进展性脑梗塞通常由于患者的工作压力过大产生过度疲累或嗜肥食、嗜酒,引起肝阳暴涨、阴亏虚,气血逆流引发经脉紊乱,导致半身不遂、猝然昏倒等。复方麝香注射液能够根据致病机制产生对应疗效。
3.1 诊断
西医对脑血栓的诊断通常通过与患者沟通并结合研究观察对疾病进行确诊,其主要诊断机制为:通常在安静状态下突发疾病;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呕吐及头痛现象;致病因主要为血液病、动脉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生较为缓慢,通常呈阶段性推进或逐渐推进,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发病后1至2天内的意识尚较清楚,偶尔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的腰穿脑脊液通常不含有血液;患者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颈部动脉系统体征及症状;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为脑血栓[5]。
3.2 治疗
西医对脑血栓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针剂或药物注射。基于脑血栓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的疾病特征,西医主张积极预防:强化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症患者群的积极防治;对已经出现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血液凝固性增高、脑血流缓慢、血压急骤降低、血粘度增加等症状的积极预防。
对于脑血栓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处于急性期的疾病患者,需加强护理,保证其充足卧床休息,严密监测其血压情况,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防治血压异常对患者局部脑血液流量产生冲击,恶化病情;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充分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为其进行排痰措施,进行必要的吸氧、补液支持;使用706代血浆或右旋糖酥40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注射量在250ml至500ml之间,每日1次,持续用药7日至10日为一个疗程,可促进患者的血液稀释并恢复脑部循环功能。
在脑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研究中,尚未得出统一的应用方式,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该药物仅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恢复期,疗效尚不确定。口服肉桂嗪、氟桂嗪及30mg至90mg罂粟碱静脉滴注等为脑血管扩张剂治疗脑血栓的常用方案。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对血栓进一步扩散、短暂脑缺血、血栓复发的预防效果优良,常用治疗方式为:口服25mg至50mg双嘧达莫,每日3次;口服25mg阿司匹林,每日1片至2片。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症;能够对进展型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具有减少病发情况、缓解病情等作用;对完全性中风的疗效不佳;有肝肾疾患、溃疡病史、出血倾向、年龄过大、严重高血压的脑血栓患者禁止进行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有新进展,通常采用搭桥手术或血栓内膜剥离术对颅外动脉阻塞、狭窄进行治疗,疗效优良,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脑血栓但仍处在研究阶段,尚未获得医学界肯定,常用治疗方式为:使用高压氧舱内202.6kPa进行吸氧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医院的具体情况等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治疗脑血栓,能够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及临床实验证实:对进展性脑血栓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中药常使用复方麝香注射液,西药常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尿激酶,能够发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醒脑开窍、减少自由基生成、保持大脑低温、保护脑细胞等功效,患者的恢复状况良好,基本得以治愈。相关研究显示,部分脑血栓患者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佳[6]。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脑血栓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具体的中西医联合用药仍有待探究与临床应用证实。
中西医联合治疗脑血栓必须要对中西药配合成分进行充分了解和验证,对药物的性质、功效、相互排斥性等综合考量。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于进展性脑血栓中已初见成效,更多的突破仍需在不断探究中获取。
(作者单位:贵航集团302医院)
[1]倪珏民,陈晓,吴晓力.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04):758-759.
[2]丁颖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9):1155-1156.
[3]邵立芬.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11):1460-1461.
[4]赵晶.中药解毒化瘀颗粒联合传统西药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4):899-901.
[5]于昉.中西医结合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7):87-87.
[6]关久利.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早期规范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0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