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茹娟娟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 茹娟娟
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卒中后抑郁证的临床发生率和相关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共计涉及到患者的例数为200例。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合并发证: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进行调查,采用脑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和所有患者进行访谈,按照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对抑菌诊断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在患者脑卒中的3~6个月以内,出现抑郁症状患者例数为75例,其中重度抑郁患者有58例,中度抑郁8例,轻度抑郁患者有9例;患者脑卒中6~12个月,出现抑郁症的例数为105例,其中重度抑郁62例,中度抑郁12例,轻度抑郁39例;患者脑卒中12个月以后,没有新增抑郁症患者。通过Logistie回归分析,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种数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程度、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性格、职业、卒中次数对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脑卒中发病以后出现抑郁症状主要会发生在患者脑卒中的3~6个月内,6~12个月患者抑郁症状的人数为进行性发展,12个月以后基本没有新发的抑郁症患者。而加重患者脑卒中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和患者的,年龄、家庭关系、脑卒中的次数有关,患者和病症相对来说较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为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和功能的锻炼缺乏,同时也和患者性格内向、抑郁严重程度、卒中次数多以及年龄较大存在一定关系。
脑卒中;抑郁症状;相关因素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种病情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很难康复,增加了患者脑血管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这种疾病也会为患者的家属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因为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复发率相对较高,而且患者会因为疾病产生抑郁情绪,有自杀的倾向,所以在临床上临床工作者更应该对这种疾病重视[2]。当前临潼报道对于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主要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且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取得满意的成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6年1月接收的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层层的筛选,涉及到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77例,在本研究所有患者当中存在有脑梗死患者152例,脑出血患者48例。
1.2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入组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醋中的定义,脑卒中突发的局限性和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征象明显,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超过了24小时,本研究排除其他非血管原因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情况。本研究的脑卒中主要包括有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患者,所有患者都通过了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也经过磁共振成像结果证实。本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诊断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关于脑卒中的诊断进行脑卒中程度的评价。本研究脑卒中发生时间距离就诊的日期均在14日以内,患者年龄在18~75岁之间,所有患者能够配合检查和随访[3]。
1.2.2 排除标准
本研究排除既往存在有痴呆或者是其他已知的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本研究排除药物和酒精滥用患者,本研究排除有存在交流障碍或者是无法完成本研究的评论量表检查的患者。
1.3 方法
进行人口和临床资料收集工作,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信息进行收集,特别要注意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进行收集。人口学资料主要包括由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状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格特点脑卒中类型及脑卒中次数,既往合并疾病。通过具有医学专业的人员对所有患者的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价,保证,所有患者均能够进行临床的言谈,并且采用临床言谈形式作出评价。患者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评分,通过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分,以便于了解患者整体的社会支持水平,量表总分为48分,≤20分表示社会支持少,>20分表示社会支持较好。同时选择采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对患者的抑郁正常度进行评价,17~19分为轻度抑郁,20~29分为重度抑郁,>29分为重度抑郁。同时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选择采用QOLISP量表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选择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因素分析选择logistie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的时间点,其测量值应用重复测量方差的分析方法进行测量,组建比选择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校正水准a=0.05,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
在本研究200例患者中,脑卒中3~6个月发生抑郁症的患者例数为75例,其中重度抑郁患者有58例,中度抑郁8例,轻度抑郁患者有9例;患者脑卒中6~12个月,出现抑郁症的例数为105例,其中重度抑郁62例,中度抑郁12例,轻度抑郁39例;患者脑卒中12个月以后,没有新增抑郁症患者。
2.2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通过多元素的回归分析得出,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主要涉及到患者的抑郁程度、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患者的职业、患者性格特点、患者的促中次数以及患者的年龄等,综合比较,P<0.05。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威胁人类并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主要的疾病,这种病情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较为常见和十分重要的一个神经的系统并发症,临床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大约在20%到80%之间,这种病情远远高于其他的疾病人群。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可以看出,其主要发生率在3~6月之间,6~12月之间为进行性发展,12个月以后鲜有新增病例出现。
综上所述,患者脑卒中发病以后出现抑郁症状主要会发生在患者脑卒中的3~6个月内,6~12个月患者抑郁症状的人数为进行性发展,12个月以后基本没有新发的抑郁症患者。而加重患者脑卒中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和患者的,年龄、家庭关系、脑卒中的次数有关,患者和病症相对来说较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为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和功能的锻炼缺乏,同时也和患者性格内向、抑郁严重程度、卒中次数多以及年龄较大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1]沈抒,谢欲晓,孙启良.脑卒中恢复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5(06):42-143.
[2]夏嫣,南登昆,刘燧,朱斐.卒中后抑郁情绪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06(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