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珍,王芳,孙晶洁,闫云花,王相恩(.乌海市农业产业化指导服务中心,内蒙古乌海 06000;.乌海市农牧业局机关事务中心,内蒙古乌海 06000)
对乌海市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
安桂珍1,王芳1,孙晶洁2,闫云花1,王相恩1
(1.乌海市农业产业化指导服务中心,内蒙古乌海 016000;2.乌海市农牧业局机关事务中心,内蒙古乌海 016000)
本文通过对乌海葡萄种植规模的变化、品种结构得调整及收益情况,分析了当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优质葡萄生态禀赋优势尚未转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产业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产区品牌与市场培育相对滞后,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主题旅游产业尚待进一步提升等几个方面。同时,提出乌海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应该从调整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引导葡萄种植,探索完善种植收益保障机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开拓葡萄与葡萄酒集散地等着手进行改进和提升。
乌海;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发展;思考
乌海市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是黄河中上游欧亚种葡萄的优势栽培区。乌海葡萄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时增时减,品种不断增加,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产量不断提高,收益总体不断上升。目前,葡萄酒庄不断兴建,葡萄酒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德国、丹麦等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葡萄品种有10个获国内大奖,有41款葡萄酒在国内外获奖。2008年乌海葡萄获得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2年汉森葡萄酒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2015年注册成功“乌海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森公司上榜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质量得到全国葡萄界的公认。因此,乌海葡萄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1.1葡萄种植面积分析
乌海市从1963年开始引种、试种葡萄,累计种植面积达3330 hm2,目前保有面积2133 hm2,其中:鲜食葡萄700 hm2(温室33 hm2),酿酒葡萄1433 hm2,葡萄年总产量1000万kg左右。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旧城改造、扩容征用,包括修路、功能区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等征用,加上立地条件差,水利、防护林设施不完善、苗木质量问题、管理不到位致死,还有酒葡萄相对效益低等砍伐,调整种植结构、改建大棚、改种蔬菜等,造成葡萄大面积减少;二是2009-2013年乌海政府出台更加优惠的葡萄规模化种植补贴政策,种植面积稳定且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15年以来,受经济下行的影响,近两年扩大种植面积的难度加大。
1.2葡萄种植品种及种植结构分析
乌海葡萄品种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主要是鲜食品种,主栽品种为龙眼、无核白、马奶子、园白、无核紫、巨峰等,主要是单家独户种植。2004年,红地球、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无核白成为主栽品种,目前红地球葡萄的面积最大,有467 hm2。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酿酒葡萄发展迅速,目前品种达20多个,主栽品种有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美乐、黑比诺等,其中,赤霞珠种植面积最大,有1133 hm2。
乌海葡萄种植30多年来,随着葡萄酿酒业的发展,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的比例逐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全部种植鲜食葡萄,逐步发展为鲜食葡萄与酿酒葡萄的种植比例3:2,再发展为目前的1:2。
1.3葡萄种植收益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10家葡萄酒公司、10户露地葡萄种植户和10户温室葡萄种植户的结果估算,目前,乌海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从业人员2000多人(含临时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
葡萄种植生产中,人工成本较高,特别是葡萄埋土和出土时,人工成本不仅较高,而且雇工困难。机械化程度低,机械作业仅限于规模较大、种植规范、有作业路的葡萄园,即便是机械化埋土和出土,也需要雇人辅助。根据推算,机械化作业出土成本0.3~0.5元/667m2,但人工成本80~110元/667m2,可见机械化作业的重要性。
通过抽样调查测算:露地鲜食葡萄产量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750 kg/667m2增加到目前的1500 kg/667m2;酿酒葡萄产量由2005年的300 kg/667m2增加到目前的600 kg/667m2。2011-2014年,露地鲜食葡萄种植平均收益约1.1万元/667m2;温室葡萄种植平均收益约2.4万元/667m2,酿酒葡萄种植平均收益约0.1万元/667m2,酿酒葡萄纯收益较低,适合企业自产并深加工。乌海规模化新植葡萄补贴近4000元/667m2以上,种植葡萄的利润空间很大。
2.1优质葡萄生态禀赋优势尚未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土壤条件差,防护林、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葡萄产业经营成本高;葡萄种植规模和产量规模仍然偏小;葡萄酒加工企业少;管理水平及效益偏低;主打品种不突出,成规模又受欢迎的鲜食葡萄品种种植面积较少。
2.2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葡萄及葡萄酒行业技术支撑和人才匮乏的问题突出,尚未建成葡萄酒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联盟等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二是企业缺乏稳定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和熟练的技术人员,常常是技术与管理脱节,对科学种植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三是葡萄示范及推广的力度不够,质量体系研发和科技支撑体系薄弱。
2.3产区品牌与市场培育相对滞后
根据乌海生态环境差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酒类品质风格,虽已成为葡萄酒品质和文化的象征,但至今尚未进行产区品牌建设,缺乏品牌建设规划和保护体系。同时,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企业缺乏同步的质量管理,产区与市场未紧密连接,利益相互割裂,且葡萄酒产业的集聚尚未形成扩散效应,产业链条短,市场培育滞后,葡萄酒企业的市场开拓也较为艰难。目前,虽然拥有“乌海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缺乏“乌海葡萄”专卖场地。周边地区的葡萄大量充斥乌海市场,更有销售市场打着乌海本地葡萄的牌子,卖着外地葡萄,真正好品质的乌海葡萄难以获得高的收益。
2.4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主题旅游产业尚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目前酿酒葡萄以企业规模化种植为主,但形成一二三产业链条的企业甚少,带动力尚不明显;多数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葡萄旅游观光采摘尚处于起步阶段。
3.1调整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引导葡萄种植
基于乌海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粮食产量较低,靠黄河水灌溉种植成本又较高,与市场看好的葡萄相比,粮食播种面积亟需调整;择优选择品种,且适度成规模;进一步将葡萄标准化种植向精深方向发展。倡导温室葡萄种植,稳步发展葡萄旅游观光采摘园。根据葡萄酒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发展潜力,充分发挥乌海优惠的政策、粗狂的沙漠、奔腾的黄河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大力推动葡萄酒庄经济的发展。在种植模式上,倡导大、中、小规模并存的格局。
3.2探索完善种植收益保障机制
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推广“酒庄(堡)+农户”、“酒庄(堡)+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更为健康、稳定的葡萄原料供应和价格保护机制,对冲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3.3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盟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校企为主体,项目为支撑,机制为保证的产学研一体化联盟。促进校企之间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增强乌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建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分析检测中心、中试酒厂,全面开展技术研究、中试、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现代葡萄酒试验规划区,着力解决制约乌海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4培育“乌海葡萄”专卖市场,开拓葡萄与葡萄酒集散地
一方面培育“乌海葡萄”专卖市场,严格把控鲜食葡萄品质,确保专卖市场的葡萄来源于本土;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销售地的合作,把乌海优质的葡萄与葡萄酒,引到更多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乌海葡萄与葡萄酒知名度;此外,借力“乌海湖”与 “书法城”,通过举办大型葡萄与葡萄酒展览会、专题品酒大会或连续举办葡萄与葡萄酒节等活动,吸引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参展,让参展者进一步了解乌海是“葡萄之乡,葡萄酒之都”。为进一步打造葡萄与葡萄酒集散地奠定基础;立足“产区+品牌”,围绕“农业观光型支柱产业、地理标志品牌、改善环境、开拓市场、促进关联产业发展”五大任务,以生产高档葡萄酒为核心,倾力打造乌海葡萄酒庄,不断壮大葡萄酒庄经济。同时,通过互联网搭建平台,逐步引导中国西部地区的优质葡萄与葡萄酒在乌海集散。
3.5利用葡萄产业优势,实施精准扶贫
将葡萄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如对于被扶贫的农户,用扶贫专项资金购买苗木、架材等,农业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服务,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提供销售渠道;或者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对口帮扶2~3户农户,被帮扶农户必须严格按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要求和技术规程种植葡萄,所产的葡萄可以使用该企业的品牌进行销售;政府还可以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为被帮扶种植户建造冷库,解决葡萄集中上市、卖果难问题,延长销售期,增加收入。
10.13414/j.cnki.zwpp.2016.05.044
2016-08-01
安桂珍(1968-),女,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党建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Email:nmwhagz@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