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胆草人工栽培技术

2016-03-27 19:25:25郑世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渤海镇农技站323500胡伟平杜一新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3235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沼液种苗苗床

郑世炎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渤海镇农技站 323500)胡伟平 杜一新(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 323500)

地胆草人工栽培技术

郑世炎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渤海镇农技站 323500)胡伟平 杜一新*(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 323500)

地胆草是重要的中药材资源,但因自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出现了市场供应紧缺的现象。为更有效地给浙江地区地胆草人工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人工栽培扩大其初级产品供应,从种植地选择、翻耕整地、繁殖方式、种苗移栽、园地管理、采集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地胆草人工栽培技术。

地胆草; 人工栽培; 技术要点

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俗称苦鸡姆,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鹿耳草、草龙胆、龙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等,为菊科地胆草属直立型多年生草木植物,在我国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湖南、湖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均有分布,喜长于开旷山坡、山谷林缘、疏林地林下、河湖滩地、路旁、草甸等海拔400~1 700 m、具有一定植被覆盖度的潮润地。地胆草是重要的草本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泻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胆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疖肿、湿疹、蛇虫咬伤、急性肠胃炎、尿路感染、急性中耳炎、肺热咳嗽、乳腺炎、肿毒、疟疾、小儿口腔炎、头痛、头晕、鼻腔出血、心慌心跳、小儿抽搐、骨折、腹泻、痢疾、脚气、水肿、腹胀、疳积、疝气、目赤、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带下、耳聋、胁痛、口苦、口疮、壮热骨热、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止烦、风热盗汗等多种疾病[1,2],因而具有极高的医学药用价值。

地胆草主要靠采集自然野生资源而供于药用,但长期只采不予养育的掠夺式索取,致使地胆草自然资源日趋减少,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现象。鉴此,已有专家对地胆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浙江地区也有个别农户对此开展了尝试。为更有效地给浙江地区地胆草人工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以期通过人工栽培扩大其初级产品供应,笔者根据地胆草生物学特性,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结合生产实践探索和进行农户访谈的基础上,总结了地胆草人工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 种植地选择

地胆草属野生植物,适生性较强,为追求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应选择管理及排灌较为方便或易于改良、土层较深、肥力尚好、壤质土、不受严重干旱影响、阳光直射不太强、较为潮润的田块种植为宜。同时,根据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现实,为缓解粮药用地矛盾,在实行地胆草人工栽培时,应注重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尽可能选择山坡地、林缘地、旱坡地、疏林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空旷地、果园坎壁、林果园套种等进行种植。此外,地胆草栽培的目的是供于药用,为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地要求区域内植被保护良好、近处无污染源厂矿企业、土壤不受污染,空气及水源洁净[3]。

2 翻耕整地

针对不同田块类型,其翻耕方式和方法不尽相同。(1)在山坡地、林缘地带垦荒种植,一般应于栽种上一年的冬前,先进行劈山整地,在种植区内规划设计栏水沟、排水沟、引水沟后,根据地形走向深翻约30 cm,结合翻耕清除树根、竹鞭、石块等,将田块整成宽2~3 m的水平种植带;(2)在疏林地进行间作种植,应于上一年的冬季,清除种植地灌丛杂草并进行翻耕,使新开荒的土地经冬季冻垡有一个熟化过程;(3)在果、药园进行林下套种,一般结合果、药园规划于冬季或春季进行整地[4];(4)在田、园坎壁处栽种,一般实行育苗移栽,只需在移栽前对其进行除草便可栽种。除在坎壁栽种外,一般都应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进行种子直播或幼苗移栽。移栽前2~3 d要进行施肥翻耕,每667 m2施农家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175~225 kg或三元复合肥40~50 kg作基肥。施肥翻耕后,根据地块类型与宽幅整成连沟宽1.3~1.5 m的垄畦后,按行株距20 cm ×15 cm,开约8 cm宽的浅穴或浅横沟待播、待栽。

3 繁殖方式

地胆草的主要繁殖方式有育苗移栽、种子直播、分根繁殖、扦插繁殖,在各生产地区,农户可根据种苗来源、技术把握程度,依照生产需要和方便生产的准则,合理选择和配合使用。

3.1 育苗移栽

播种前将种子翻晒1~2 d,选择管理及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较深、肥力较高、土质较疏松、湿润的地块作苗床,于4月中下旬播种,播前结合翻耕每667 m2施腐熟栏粪肥约2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200 kg,敲碎土块,整成连沟宽1.3 m左右的微弓型苗床。如遇苗床土过于干燥时,可每667 m2施人粪尿250~300 kg或沼液400~

500 kg对水浇湿苗床,待露干后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5~1.75 kg,与约7.5 kg细泥拌匀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后用精细栏粪肥∶草木灰∶细泥=3∶2∶5的细肥土覆土0.5~0.6 cm,以盖没种子为度。播后用稻草或遮阳网等遮荫4~7 d,于播后10 d左右出苗。育苗期间随时注意天气和杂草生长状况,及时做好抗旱护苗和除草工作。当苗长至3叶左右时进行1次间苗,删密留稀、去弱留壮,间苗后如遇干燥天气或肥力不济时,可用5%稀薄人粪或10%沼液水浇施1次。当苗长至5叶左右时即可移栽,为有利于幼苗根系带土,浇湿苗床露干后起苗移栽。

3.2 种子直播

此方法适用于纯作栽培或于果、药园套种。于4月中下旬,结合翻耕每667 m2施农家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200~225 kg,敲碎土块,根据地形走向和地块形状整成连沟宽1.3~1.5 m的垄畦。按行株距20 cm×15 cm开3~4 cm宽的平底浅穴,视土壤含水状况用5%~10%人粪尿或10%~15%沼液水浇湿播种穴后,将约8粒/穴种子播于浅穴中,播后在穴中覆盖精细栏粪肥∶草木灰∶细泥=5∶2∶3的肥土0.5~0.6 cm。播后注意保持土壤呈潮润状态,当苗长至约3叶时进行1次间苗,长至5~6叶时进行定苗,删密留稀、去弱留壮,如有缺穴,应选取壮苗进行补缺,以保全苗、匀株生长。定苗后随时观察种苗生长情况,按照苗弱浓施、苗壮薄施的原则,用5%~10%的人粪尿或10%~15%沼液水追施1次,尤其是对补缺苗要注意浇施稀薄定根水,以便成活。

3.3 分根繁殖

秋季挖取地胆草地下根茎,注意不要损伤萌芽,将根茎剪成带有3个萌芽以上的茎段,连同须根将其埋入经翻耕、施肥、整地的苗床里,或将2~3段的根埋栽于种植穴中,埋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之后做好抗旱护苗、排水防渍、防除草害等工作。埋栽于苗床的,待翌年根茎苗萌发长至5~6叶时起苗移栽;埋栽于种植穴的,待根茎苗萌生后,加强后续管理即可。

3.4 扦插繁殖

于6~7月、在植株花芽分化前,选取健壮株,剪取枝条,去除顶端幼嫩部分,剪成每段为3节的扦插穗,将其扎成小把,用“5号生根粉”配制成25 mg/kg的蘸根液,将其下端浸蘸5~10 min后,将扦插穗按行株距8 cm×6~4 cm扦插于按育苗移栽规范要求整好的苗床上。 栽插后立即浇水,以利扦插穗与土壤紧密接触。在栽插后20~30 d,架设支架并覆盖遮阳网,同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做好抗旱护苗及排水防渍工作。此外,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除草工作,以免发生草害,影响插穗成活和健壮生长。插穗培育至翌年萌发长出5~6叶时,便可起苗移栽。

4 种苗移栽

采用种苗移栽的,应先按种子直播的翻耕、施肥、整地规范要求进行整地做垄,然后按行株距20 cm×15 cm开设宽约8 cm的浅穴,每穴栽2~3株种苗,栽后随即点穴浇施3%人粪尿或5%沼液水的定根水,以便种苗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以利于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5 园地管理

5.1 查苗补缺

种苗移栽后7~10 d,在直播苗定苗时,应进行1次全园检查,如发现有空穴缺株情况,应及时选取预留壮苗进行补缺,补缺后用3%稀薄人粪尿或5%沼液水浇施根水,如遇晴热天气,最好遮阳2~3 d,以利于幼苗成活、缩短缓苗期,促其赶上其它植株的生长进度,以保全苗、匀株生长。

5.2 中耕施肥

在查苗补缺后15~20 d,结合中耕除草,一般每667 m2施腐熟人粪尿500~60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 kg作促苗肥;到7~8月,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50~200 kg或三元复合肥50~60 kg作壮苗肥;之后视植株生长和杂草生长情况,如遇草害较为严重、植株肥力不济时,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00~125 kg或三元复合肥40~45 kg作接力肥;到冬季植株枯萎后结合清园,在畦面上每667 m2施农家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175~200 kg并覆土2~3 cm作越冬肥,以平衡养分供应,促进植枺健壮生长。

5.3 管水摘蕾

地胆草喜生长于潮润、凉爽的生长环境,在其整个生长期间,应根据园地位置通过引、蓄、提、挑等综合协调措施解决抗旱、农事作业用水等问题,并在低洼积水处和多雨天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免造成浸渍危害。7~8月伏旱期,对阳光照射过于强烈而不利于植株生长的田块,可通过采取阳面挂设草帘或遮阳网等措施减少阳光照射,以减轻不利影响[5]。为减少养分消耗,对不是留作种用的植株,到8月植株现蕾时应摘除其花蕾,以集中养分供应根茎,提高根茎产量。

5.4 病虫防治

地胆草在自然野生状态下,一般少有病虫为害,但作人工栽培时,由于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增加了病虫害发生几率。当前人工栽培中偶见发生的病虫害有褐斑病、斑枯病、白绢病、花蕾蝇、蝼蛄、蚂蚁、蚜虫等。由于地胆草人工栽培的目的是生产药材,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因此,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上应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致力于通过种植地域、地块的选择;落实生境调节措施,优化园地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增进系统稳定性能,保护利用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调控作用;加强栽培管理,实行间套轮作,合理肥水运筹,搞好园地卫生,减少病虫基数,造成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抑制病虫发生的园地生境;推广应用“三诱”技术;加强病虫观察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在预计可能造成为害损失的情形下,于病害发生初期和害虫低龄阶段选用阿维菌素、芽孢杆菌、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农用链霉素、茶子饼或烟茎浸出液、植物茎杆灰等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农药交替使用等综合措施,将病虫为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6 采集利用

地胆草的采集加工,因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不尽一致。供作种用的,于10~11月种子成熟期,采收果实晒干去杂后储存备用;供于药用的,一般于秋季采收,采收后全株去杂晒干,以供销售或储存备于药用;作分根繁殖的,于秋季采收,挖取其地下根茎,将其剪成具3个萌芽以上的茎段栽种繁殖;用作扦播繁殖的,于6~7月采收、在植株花芽分化前,剪取地上茎杆,去其顶端幼嫩部分,剪成具3节的茎段进行扦插育苗或栽种。

[1] a5605405.地胆草[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iyk92HrDJARLFs8vKcljz5zoI_Yd1bzmjmAO ibFj Pbxwa3CQWLX-_vS0MV-fkcZ9tFkwDx_BJC7Vs8XR wdlN4 a.2015-06-26.

[2] 王建军,刘宇婧,徐家星,等.地胆草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3):401-409.

[3] 龙胆草的规范化栽培技术[EB/OL].http://www.312green. com/information/detail.php?topic_id=98883. 2010-05-19.

[4] 郑定华,王秀全,余树华,等.橡胶林下间种地胆草技术及其效益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4(7):12-15.

[5] 郑定华,谢学方,高宏华,等.遮光与定植方式对地胆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药材,2015,38(3):433-437.

2016-03-18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沼液种苗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绿色科技(2022年13期)2022-08-05 13:50:16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长江蔬菜(2021年19期)2021-11-16 01:24:22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2021年5期)2021-06-30 02:26:22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新农业(2016年23期)2016-08-16 03:38:09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沼液能否预防病虫
农业知识(2016年26期)2016-03-27 22:44:29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大棚丝瓜沼液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5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3:55
沼液喂猪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