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
新兴科技的发展除了对传统纸张产生巨大冲击之外,对于纸质产品的冲击也相当巨大。在近乎无纸化办公的今天,依赖于林业资源的传统纸质传媒也纷纷被部分电子书籍所取代。
谈及电子书籍,似乎不可不提其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出生于1943年,不仅是一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还是赫赫有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兼执行总监。
201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预言,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的纸质书将在五年内消亡。书籍的历史似乎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有人拥抱科技的前进,坚信预言指明的方向;有人仍对墨香恋恋不舍,面对似乎无法避免的转变不禁唏嘘感叹。
但似乎巨变并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今五年过去,尼葛洛庞帝的预言显然落空了。
随着当代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依赖于林业资源的造纸行业以及纸质传媒,不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纸张服务,也将传统阅读方式继承与发展。
根据目前数据来看,纸质书并没有消亡,反而销量却在增加。
与此同时,国内电子书的发展似乎进入了平台期,甚至有人说Kindle更新换代都没什么革命性的改变,可见这个行业几乎连竞争都没有。
当电子书像影碟那样被安上一个普遍通用的格式和DRM措施以后,上述传统图书的一些优势可能会消失。但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说,传统图书比电子书更有经济价值,也有更多的折扣空间。电子书的优势在于方便携带、易于在电子设备上阅读,但也仅限于此。在没有电子设备,没有网络,甚至没有电的情况下,电子书籍根本无法为用户提供阅读体验。
以造纸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随着全国林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保护,山东省内各大造纸厂商也逐渐降低了企业对林业资源的依赖。为了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同时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纷纷推陈出新,从造纸工艺着手,确保林业与造纸业共发展。
目前山东纸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模式的提升和优化,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除了林业资源以外,还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构建了“一草三用”和生产过程污染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模式。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实施资产整合,推进循环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并且奉行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模式,始终把践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多年来一直坚持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环境和谐,水资源利用率达90%,污水进行三级深度脱色处理后用于植树造林和农业生产。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建立高效技术服务流程的同时,运用删除、合并、重排、精简现有流程,对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改进。一是自主梳理问题流程,二是通过过滤管理评审推进流程优化,三是发挥技术优势及时纠错解决异常流程,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也缩减了纸质传媒的经济成本。从而导致一台电子设备以及电子书购买费用加起来远比一本精装书还贵,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子书依旧太过昂贵。尤其对于一个经济拮据的人来说,购买纸质书在省钱方面是电子书无可比拟的。
很多人认为,传统纸制品相比于电子产品,包括电子阅读器来说,竞争优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纸制品的制作过程大量消耗林业资源且排出的各类废气破坏现有环境。其实,电子产品在消耗能源和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相比传统纸制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大多数人认为的刚好相反,线上业务的开展其实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一大主要贡献因素。
虽然电子产品的高效率性能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其可持续性发展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比如电子产品公司必须寻找自己的原材料,加工制造硬件设施,而这些设施都需要通电运行,然后是通电发热后的冷却,这些过程都会向环境不断地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据统计,每个月因google搜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达260吨,而这个数据在逐月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电子书的使用而产生的电子垃圾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加之由于全国各级部委推广宣传林业保护制度,以林业资源为主要能耗的传统造纸业也提出了科技革新方针,与此同时,作为用纸大户的中国出版界也改变了用纸种类,摒弃了传统纸张,大力推广使用再生纸。出版物走近再生纸也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必由之路。
再生纸作为一种以废纸为原料,经过分选、净化、打浆、抄造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并不影响办公、学习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保护视力健康。
在全世界日益提倡环保思想的今天,使用再生纸是一个深得人心的举措。目前已有部分出版社、杂志社及学校印刷使用了再生纸,为中国的出版界送出了第一批由国产再生纸印刷的绿色读物,受到了读者和环保人士的欢迎。再生纸的使用不仅保护了现有林业资源,也推动了纸质传媒的壮大与发展。
在数字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传统纸质书籍似乎早就应该被时代所淘汰。但事实上,人们在展开一些深度阅读的时候,似乎还是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印刷的方式,因为透着油墨香的纸质读物承载的不仅是内容本身,更多的是一份文化与内涵。
当看书的目的不只是获取知识时,电子书便无法替代纸质书的存在。造纸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以木材为原料,造纸成书,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书本与纸张密不可分,而纸张更是木材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在以木材等林业资源为原料的纸张上书写纪录,所代表的早已不仅仅是承载的知识本身了,更重要的是纸张背后的文化意义。
不论之前各方专家曾多么坚定地向我们灌输“传统纸制品将没有明天”的观念,仅从近几年的图书行业发展数据来看,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的纸质产品的生命力依然非常强大。
从近两年我国图书出版数据可以看到:我国2013年共出版书籍356122种,总印数48.30亿册(张),总印张442.12亿印张,定价总金额929.24亿元。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7.25%,总印数增长9.41%,总印张增长12.20%,定价总金额增长12.57%。不难看出,2014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总量相较2013年略有提高,呈现出温和增长的态势,我国书业市场也已成为规模仅次于美国、全球规模排名第二位的市场,在全球图书市场占比12%。
而另一项针对学生用纸的调查也证明了,纸质产品依然非常受欢迎。针对学校用纸量的“第二届年度返校报告”的调查显示,课堂用纸量呈上升趋势,调查中高达82%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纸类材料进行学习、考试等,而这一调查数据显示同比2015年的调查结果增长7%。学生对于纸张的认同感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肯定。
由此可见,电子书改变的只是阅读方式,阅读仍以内容为王。在中国书市,多数经典作品或最新作品为纸质出版。而阅读那些内容深刻的书籍,读者依旧首选纸质书。知名图书策划人金丽红就说:“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媒的。”
由此可见,电子阅读器不是万能的,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各种环境问题,而它的出现也并不是纸质产品的终结。林业制度的变革与传统纸质产品的发展必将打破电子阅读器所带来的市场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