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贺印娣替子还债记

2016-03-25 13:59王彦章郝梅子
百姓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吉县大儿子果园

王彦章++郝梅子

山西省吉县中垛乡63岁的贺印娣,是一位很普通的农妇。她在二儿子和丈夫先后因病去世、大儿子因交通事故致伤,家庭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病故的二儿子生前所欠巨额债务,用将近10年时间,通过打理果园、种庄稼、打零工,靠勤劳的双手和微薄的收入,还款21.2万元,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诚信故事。2014年,贺印娣被县里评为“最美吉县人”,此后,她又先后荣登“山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3次可怕的变故,家庭陷入困境

贺印娣生于吉县中垛乡底帖村,出生后被父母送给邻村贺家。养父因意外事故腿部残疾,养母常年腰腿疼,作为长女的她12岁就干起了农活,帮父母支撑6口之家。19岁时,贺印娣嫁给了本乡凉泉村勤劳本分的刘俊德。他们夫妻勤劳和睦,3个儿子懂事孝顺,一家人勤勤恳恳,家庭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然而,从2004年开始,接踵而至的3场变故,使贺印娣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先是二儿子刘建辉在2004年被检查出胰腺癌,在北京、西安做手术,术后回家做康复治疗。那时吉县还没有普及新农合,农民看病费用全靠自己筹集。那时,贺印娣和老伴大半辈子的积蓄,都用来给3个儿子娶媳妇了,二儿子治病花费的钱只能靠借。

贺印娣说:“看着二娃的疼痛,母子连心,想着就是跪在别人面前借钱,也要想办法给娃治病。”亲戚、邻居闻讯后纷纷主动相助,多则两三万元,少则几百元,后来实在不够,他们家就委托亲戚朋友在社会上借贷。贺印娣不会写字,丈夫刘俊德就把借钱的人和数额全部记在一个小笔记本上,借贷合计31.2万元。

但这些钱并没能留住二儿子的生命。2007年1月,刘建辉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贺印娣悲伤欲绝,整天以泪洗面。

祸不单行。2007年10月,贺印娣的丈夫刘俊德被查出胃癌。大儿子刘建明把借来准备盖房子的十来万元钱,拿出来给父亲看病。可是几个月后的2008年2月,刘俊德也离开了人世。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贺印娣感觉天塌了一般。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8年年底,贺印娣的大儿子因一次交通事故造成小腿骨折、脊椎受损,一连3年不能下地干重活。此后,贺印娣帮着大儿子家种了3年庄稼地。

3次可怕的变故,使刘家一贫如洗,债台高筑。

只要能动弹,就要把二儿子治病欠下的债务还上

贺印娣说,二儿子在医院治病期间,她和老伴就商量过,借亲友们的钱一定要还,他们也不容易。二儿子和老伴相继过世后,贺印娣给自己鼓劲,绝不能倒下,只要能动弹就要想法把债还上。

贺印娣对家里的情况反复进行了思量:丈夫得病后,花去的医疗费一多半是大儿子掏的,到现在还有3万元外债,而且大儿子的3个孩子都在上学;二媳妇照顾两个孩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三儿子刘建平患有小儿麻痹症,是一名残疾人,在县城边开了一家小药店,收入微薄。

按我国《婚姻法》规定和农村习俗,二儿子生前治病所欠的30余万元债款,理应由二媳妇或者两个孩子来偿还。但是没有挽留住二儿子的生命,贺印娣觉得很对不住二媳妇,她拉着二媳妇强玲瑛的手说:“妈的身体还可以,建辉治病欠下的债务由我来还,你安心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从此,贺印娣开始走上了艰辛的替子还债路。

贺印娣家有8亩果园,是她2002年从村民手里承租下来的土地,后来她栽了苹果树,经过七八年的培育,到了初果期。即便是一个男子汉壮劳力,这8亩果园也会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何况是一个瘦弱的女人。苹果从吐蕊发芽,到成熟采摘,得经过十几道工序。何况时令不等人,每个工序只有数天时间,别人家人手不够时雇佣帮工,但贺印娣舍不得花钱,她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在果园劳作。

果园的苹果长势不错,但因为是初挂果,年成好的时候有两三万元收入,一般年成只有一两万元收入。

贺印娣在管理果园的同时,还侍弄着3亩庄稼地。这些地种了玉米,每亩玉米每年约有500元收入。农闲时,贺印娣还会去山上打酸枣、挖药材卖些钱。每年夏天,她还去陕西帮人摘花椒,一天下来能挣100元。

到了冬天,贺印娣就去当地的果库分拣苹果挣工钱。果库要对冷藏的苹果进行分级包装,女工包装一天80元,男工封箱一天120元。为了多挣钱,贺印娣总干男工的重体力活儿。这种力气活一天干下来,就连半大小伙子都喊累,贺印娣不喊,腰疼得不行了,她就吃两粒止痛片。

每还一笔款,心里就轻松一点

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使贺印娣的手指粗大变形,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皱纹。“只要能挣到钱,把欠别人的钱都还了,再苦再累也不怕!”贺印娣语气坚定地说。

在日常生活中,贺印娣节俭得近乎苛刻。她多年没有买过新衣服,身上穿的上衣陈旧得连本色都辨不出来。她几乎从不买肉,吃的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她只买面粉,两个月一袋,花费不到100元钱。有一次,化肥经销商组织果农去青岛免费旅游,她共计花了18元,10元为90岁的老母亲买了一串佛珠,8元给自己买了一双拖鞋。她说:“舍不得,我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

就这样,贺印娣通过经营果园和打工,硬是一分分节省,一元元积攒,凑成整数,按照先还贷的、后还借的,先还邻里的、后还亲戚的,先还急需的、后还不急的,现在已累计偿还21.2万元。令贺印娣感动的是,这近10年的时间,没有一个债主向她催过债,还款时都推让先还别人的,还有的债主得知她的情况后,少收了利息。她说:“每还一笔款,心里就轻松一点。别人在咱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咱,我现在还的不仅仅是钱,更是要把诚信与情义还上。”

贺印娣对“信用”有着深切的感受。10余年前,她养了4头大猪,卖了1.2万元。买主当时给了她2000元,剩余1万元给她打了欠条。可是,买主至今连面都见不着。提起此事,贺印娣很气愤,可她说:“人欠我的不还是他的事,但咱欠人的绝不能不还。钱还不完我心里不安生,人不讲信用还不如不活。”

和贺印娣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贺勤忠说:“姐姐家的情况确实苦,亲戚们借的钱都没有想着要,但姐姐坚持要还。她一辈子都是这么苦过来的,所以她能体谅别人的苦。”村干部刘明军说:“村民们都很钦佩贺印娣,她家很困难,但她只让孤儿寡母的二儿媳申请了低保,自己连低保都不要。她说自己有果园可以指望。”

贺印娣替子还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2014年,她被评为“最美吉县人”,县里发给她1000元奖金。后来,她还先后荣登“山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记者采访贺印娣时,她说:“果园租赁合同到期的时候,我正好70岁。果园现在已进入了高产期,我鼓着心劲把剩下的债务还完,还要帮助孙子把媳妇娶上。”说这话时,贺印娣满脸洋溢着憧憬。对她来说,幸福就是把债还上,把情记住。

猜你喜欢
吉县大儿子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山西:吉县苹果形象体验店正式启动运营
呼噜猪的大果园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吉县果园生态问题及果园种草的思路
我家果园丰收了
吉县南柯榼村后土庙舞楼及戏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