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泉州提线木偶,作为福建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非遗剧种中最具特色的剧种。据记载,木偶真正成为一种表演艺术,最早源于汉代的文献记载,木偶的兴盛则是在唐代。1952年泉州木偶剧团成立,泉州提线木偶戏有了一段兴盛发展的时光。八十年代末尽管业务上依旧蓬勃发展,但财务方面却稍微陷入了不景气的状态。九十年代以来,在王景贤团长的带领下,泉州木偶剧团厚积薄发,有股推陈出新气势,在传承千年先人智慧保留传统木偶戏的艺术特色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创新发展,让木偶戏的艺术高度登上了新高峰。
【关键词】木偶戏;演艺生涯;表演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41-02
回想这几十年来,作为木偶剧团的演员,看着剧团一步步走向兴盛,感触颇深。我的演出生涯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对木偶戏的初体验。年幼的我对着这种神奇傀儡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开始了基本功的积累。尽管学习是很枯燥的,但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辛苦,也就不会有未来出色的表演。
本人于1979年9月进入福建省艺校泉州木偶班,由陈天恩老艺师传授木偶戏的基本线工、唱曲、道白。第一出戏排传统戏《三气周瑜》,在剧中我所学习的是周瑜这个角色。在艺校四年的学习期间,我排演了《郭子伙拜寿》的郭子仪、管家;《哭人彘》中演刘邦;《古城会》中演张飞;《青龙山》中演张邦昌;《煮酒论英雄》中演曹操;《卢俊义》中演卢俊义;《收罗汉中》中演雷有声;《收赤面鬼》中演猪八戒。1981年起,开始下乡实习演出,深受观众的好评。1985年剧团成立第三演出队,我调到第三演出队,继续下乡演出。自此期间又排演了《收猪八戒》中演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中演猪八戒;《张羽煮海》中演独角龙;《千桃岩》中黑熊;开始恢复排练传统的连台本戏《目连救母》我在剧中担任北杂两个行当多个角色,从此以后我就渐渐的往北杂两个行当之中开始深入。
第二阶段,是我作为一个木偶演员从幼稚走向了成熟。1987年我随团往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木偶节,我演《卢俊义》中的卢俊义一角深受观众好评。随团前往澳门演出,在《火焰山》的戏中演龙王、土地,同年被评为四级演员。1989年在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我以《速报审》中的速报司爷一角获的表演得铜牌。在市文化局、戏研社主办的恒通杯戏曲唱腔大赛中我获得三等奖,并被省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3年成立青年演出队,往广东中山市演出《火焰山》,我在剧中演猪八戒。,1994年往日本广岛演出,同样在火焰山中演猪八戒;1995年排演了《李世民游地府》,我演“北”行当多个角色。并参加《目连救母》《李世民游地府》的录像。此后,参加港、澳、台地区各项演出,参加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访谈,我所饰演两角色获得各国观众的好评。
在出演《卢俊义》时我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演得很不错,按照自己的个性来。被老师点醒后我发现,演木偶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戏是要动头脑的,不动头脑,就当不成一个好演员。好演员应该根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要求去设计傀儡的表演。这个角色跟我的本质特点很接近,那我就把我自己的一半带进去。但是卢俊义这个角色,跟我性格不一样,跟我的习惯是不一样的,这对我则是挑战!此时的我就该想怎么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来适应这个角色,而不是一味的迁就自己的习惯。这样的表演,就会大不相同了。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对我的演戏有巨大突破,从今以后我每次拿到一个剧本,就开始做一项准备工作,那就是为我演的这个人物写一个自传。比如说出演《卢俊义》的时候,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出生他左邻右舍的关系,这个剧本里面所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写出来并理清这些线,他第一场出来的时候要做什么,第一场出来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碰到不同的人是怎么想,他会做出什么动作,理解了他整个思想线动作线之后,开始设计他的表演。在第一场里面我主要表演什么,我应该怎样技术性的表演处理,说我哪段口白重要?还是我哪段唱腔重要?我哪一段表演需要表演什么?我都要对这些进行一个设计,在一个小时,或者一百分钟里面,我出了几次场,这几次场,我要怎么出场,怎么下场,中间的表演我要做什么?这是要演员实际演出来的,这样做才能称得上是在塑造人物。此时,我感觉我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而是和角色融为一体,将角色的情感充分的从我的手中表现出来,也许这就是表演的艺术吧。
第三阶段则是从一个成熟的演员一步步的走向一个木偶表演艺术家,零八年的奥运会开幕式,是我这一生中所经历过最庞大舞台,在那巨大的灯光下,通过我的手,向世人展示泉州木偶剧这样神乎其技的表演艺术,至今,我还在探索着木偶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对于木偶的传承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谓创新,不仅指木偶的造型的创新,也包含表演技艺的创新。在同样一种剧目中,想表现出技术层面的东西不难,但是要想通过技术,表现出性格,表现出感情来就难。尽管自己心里面有着千肠百结,有着完全不同的情绪,却难以表现出来。情感的表现不仅是音乐节奏的不同,动作幅度,语言也应该千变万化。再通过自身形体,将自己内心情感传达给观众。能够准确的传达出来情感,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技艺,这就是活用传统。所以技艺里面有两个东西,其一就是活用传统,其二则是创造新传统,你创造出新的东西,别人以后再向你学习,就是你新传统。
今后在木偶剧的舞台上,可以利用现代的灯光技术创造幻影,利用科技在保留原有木偶的特色的情况下,让木偶更加充满吸引力,这些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出现在我们的戏里面,今后的戏里面还可以广泛运用。我们目前能做到的还太少,我们没有做到还太多,它给我们今后的发展留下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现手段的创新。表现手段创新同样有很多的,像我们过去所做过的创新,比如说在火焰山里面,人们在看上去是提线木偶戏,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创新,就是提线跟杖头结合的木偶。它创新一种既用提线的控式,又用杖头来辅助。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木偶,这是很大的创新。在表演“赵氏孤儿”公孙杵臼时,我也做过一个小小的创新。在当时,导演要求要当场脱头置露出白发并当场旋转头发,这是在高台上从未有人做过的表演。我和制作的木偶的林聪朋师傅研究了好久。最后选择了用线藏在头置里。当场脱掉头置,在地台演员的配合下,通过了无数次的练习,终于把头成功的旋转了起来。这对悠久的木偶戏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创新。任何大的改变都是由一点一滴的量变产生质变。
创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人冥思苦想,一年、两年,三年,并没有什么成效,突然开始开窍就来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思考,那就不可能有那瞬间的开窍。所以,我时常在演戏排练空闲的时候用脑袋思考,开始着对创新的幻想。
幻想是创造的开始!许多的经典就是源自幻想!不敢幻想的人永远不会创造!
我幻想着什么呢?我们今后有一台戏,能够从天上演到人间,从人间演到海底,演到水底。而且这个水并非人造的,也不是灯光效果制造出来的水,是真水。我们希望有这样的舞台,比现在更大的舞台,舞台上任何时候都可以把水拉出来,这样的舞台充满张力和视觉的震撼,不过现在还实现不了。所以我们要去创造,创造在我们面前有无限的可能性。过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学习的目的是使我们有能力来应对无限的可能性,来创造无限的新东西。所以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追求。先承好传统,再有新的创造贡献给自己剧组,贡献给自己的剧团,也贡献给自己的人生。这样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可以称作是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