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飞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6)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纺织材料学教学改革分析*
陆 飞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服装材料的追求品味越来越高,这就对纺织专业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培养更多应用型的创新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纺织材料学作为高校纺织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纺织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创新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
纺织材料学;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纺织材料学是高校纺织服装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的知识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化,使其在纺织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作用不断提高,然而本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知识量大,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学好该课,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重点突出实用性与创新性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充分整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下对教学改革的体会。
纺织材料学是高校纺织服装类专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也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更是以后继续深造研究的必备基础,中国高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均开设此课程。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纺织原材料及纺织成品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属性特征,掌握纺织材料性能的检测方法,对当前纺织材料及特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了解,并要求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纤维原料进行合理设计纺织产品、检测和识别纺织材料、研制新型纺织材料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合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以便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纺织材料学这门课程内容中,它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大块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纺织原料与产品的品种、性能、结构、命名、成型方法,纤维及其集合体的结构、性能和加工与成形的关系,对纺织材料的介绍和表征方法等内容。所以,对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应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2.1 充分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现阶段高校纺织服装类专业普遍使用的《纺织材料学》教材内容包括各种纺织材料及其分类、纺织材料性能结构及材料检测等非常广泛的内容。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多和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以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分配问题。为此教师可对课程教学作如下改革。
2.1.1 合并共性课程内容
当今随着纺织材料技术的发展,纺织材料的种类较多,各品种材料的教学内容比较分散,如果逐个学习,不但学生难以全面系统掌握,而且教学课时也不充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合并具有相同或共性的课程内容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便于学生形成知识内容的框架,使学生能掌握各种纺织材料的共性特点,从而对纺织材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比如,可将麻纤维和棉纤维合并成天然纤维,将蚕丝和毛纤维合并成蛋白纤维进行讲解。在合并的同时,要突出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原理和检测方式等重点内容的教学。
2.1.2 分层细化各章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把各章节的内容按照教师讲授内容、指导自学内容、完全自学内容进行细化分成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如常见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等知识;在第二个层次中,该部分知识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较好作用,但因课时限制不能讲授,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如典型纤维的内部结构和特征;第三个层次的内容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完全让学生自学,如特种纤维在特殊行业的应用。
2.1.3 理论实验协同教学
在纺织材料学教学中,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且实验课的教学时数为理论教学的一半,为了充分高效利用有限地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相互协同与分工。比如,对于材料的鉴别和检测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课堂上进行原理和检测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把检测仪器的结构、操作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放在实验课上讲解,既能缓解理论课的课时不足的问题,又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2.1.4 注重应用内容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加强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讲授一些实际应用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进行纺织工艺计算时,书本上讲解的都是要严谨精确,而在实际的企业应用中,常常将一些影响比较小因素忽略不计,仅计算主要因素,以使计算快速方便简单。让学生既要掌握精确科学的书本计算,又要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会灵活运用。
2.2 加强实验课程内容教学
实验课的教学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运用模块化的实验内容体系教学,把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在每个层次中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内容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2.2.1 运用基础性实验,打牢实验能力基础
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实验包括基本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技能 、常用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等内容,这些基础性实验可通过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和能力。
2.2.2 运用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学生充分掌握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按排学生根据多个主题进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纤维的鉴别时,就可以根据纤维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实验进行纤维的鉴别。通过运用综合实验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2.3 运用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进实验室,进行自主拓展性实验,这样既能巩固和强化所学实验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与方案、自主收集实验数据、自主分析数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3.1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要提高纺织材料学课程质量,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多种方法的作用。一是运用启发方式教学。教师要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积极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运用启发方式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知识、能力和态度情感的培养;二是运用自主探究方式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天然纤维织物和化学纤维织物在服用性能的区别时,通过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来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交流讨论式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3.2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为了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一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既能加大教学容量,又能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二是运用实物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纺织材料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实物,如,多种纤维、纱线、织物等实物,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来认识纺织材料的特性与各种材料的区别,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进行体验式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纺织企业、检验认证中心等单位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纺织材料学的教学要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把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纺织人才。
[1] 李建强,徐卫林.《纺织材料学》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前期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51-153.
[2] 宗亚宁,徐淑萍.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4):346-349.
[3] 武继松,徐卫林,李建强,等.纺织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3):177-180.
*资助项目: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SWU116030)。
陆 飞(1985-),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讲师,主要从事纤维素纤维材料功能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