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苏黎世报》3月23日文章,原题:和平之轴数以百万计的避难者蜂拥而至,向欧盟内部的政治协调工作提出过高要求。对于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答案是复杂的。中国对外政策“向西走”的“一带一路”项目,给和平打开新的前景。
欧洲与中国在欧亚大陆中间地带正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投入数十亿欧元。
但这些跨洲合作又有什么政治价值?对于许多欧洲国家而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项目,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现代的丝绸之路,与其说是给全球化的世界经济重新划定版图,还不如说是一个跨大洲、跨文化的和平工程。为什么不能相信北京的诚意,将其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倡议来看待,而非要称之为新版“门罗主义”呢?只要有新机制成立,且在北京的领导下运作,就一定会给自由的世界秩序带来威胁,这样的想法是带有误导性的。
在地中海地区、中东和东南欧,中国正不断发挥稳定作用。随着经济崛起,中国也开始在非洲东部打击海盗,并在吉布提建立新的军事基地。这应该被解释为一个积极迹象。
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是地区稳定。通过人道主义援助来帮助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地区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以及设立的经济特区,完全可以和欧洲在希腊,甚至是在苏丹、摩洛哥或埃及等国家的难民机制结合起来。
即使北京用基础设施链接欧亚的设想,并非解决欧洲边境问题的特效药,欧洲也必须创造性地利用这个机会。“中国梦”的实现与一个持久强大的欧洲,将取决于相同的和平架构,而不是陷入动荡和军事升级的漩涡。▲(作者马克西米利安·梅耶尔,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