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实践特点和发展趋势*

2016-03-25 01:09:15毛文璐
观察与思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群众观发展趋势

毛文璐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实践特点和发展趋势*

毛文璐

提 要: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强力反腐败,展现出了当前形势下“群众观”所蕴含的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全党深入贯彻“群众观”的发展价值,深入推进“中国梦”下党的建设与人民主体发展协同共进,最终形成党、国家与人民的“三位一体”,并引领“中国梦”更好、更快地实现。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 群众观 实践特点 发展趋势

作者毛文璐,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师,法学博士(长沙410006)。

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群众观基础上,新的“群众观”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在当前形势下,党的“群众观”被赋予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主题,并通过当前强力反腐等措施跟进,更好地促进和提升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①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

站在新世纪国内外环境的大变局中,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遇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要应对当前复杂局面,密切党与人民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必要。基于此,本文重点撷取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的社会实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丰富并发展了的党的群众观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明晰党的群众观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

仔细分析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观”的认识和实践,总体来说,这个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最基础的执政理念——“群众观”,是伴随着我们党的发展历史而日益得到强化的,是在继承和发扬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并通过采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载体,展现出了“群众观”鲜明的理论特征和实践风采。

(一)进一步深化了新时期“群众观”的重要历史地位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我们党长期执政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明确提出了“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的执政基调。他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5页。这是对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的进一步具象和升华。

人民主体地位的描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直是浓墨重彩的地方,并且通过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将党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坚持了人民主体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到,感同身受,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赋予了我们党“群众观”新的内涵,并在当下产生出了更加灿烂的光芒。

(二)创新并发展了群众路线实践的方式方法

党的十八大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以当前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为切入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通过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着重对“关键少数”即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顿,从而净化了党内风气,增强了人民主体意识在全党上下的深植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5页。笔者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如今已经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与“群众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人民紧密相连的治国思路。

一段时期,我国腐败问题愈演愈烈,“‘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③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为此,党的十八后,我们党推行了雷霆万钧的反腐败工作。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薄熙来、苏荣的相继落马,这在党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魄力和智慧让人不得不信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查处,更是将我国反腐败工作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随着党中央“打虎”、“拍蝇”一起抓,党内腐败分子一个个被清理出来,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群众观”的真正内涵,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所需、所盼。不容置疑,人民群众对于腐败的深恶痛绝,与我们党对于腐败的“零容忍”,这两者是高度契合的。因此,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反腐败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用行动彰显了人民的意志,用创新的工作方法践行着新时期的“群众观”。

(三)进一步完善了“群众观”的实践和评价标准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力求用更加务实、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施政效能,同时也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0、5页。正确的政绩观,除了科学筹划、管理科学外,还必须要铸就优良的作风,用大公无私、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来体现,并最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进行评价。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是否存在问题,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而解决问题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也是最清楚的,为此,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实践总要求,这个“镜子”就是人民群众。

许多同学认为,和都是H3PO4电离后产生的离子,而且都带负电荷,应该是可以大量共存的。事实上,由于电离出H+的程度大于其水解的程度,使溶液呈现酸性,而在溶液中只能水解结合H+,使溶液呈现碱性,一个呈酸性的离子和一个呈碱性的离子是不能大量共存的,两种离子相遇后,它们之间会发生H+的传递,而最终形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凡事皆有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这个衡量标准赋予了人民群众,即以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作为衡量党的执政效能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标准。这正是“群众观”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基石,也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源泉。

二、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人民群众是时代的主体,更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务实的“群众观”,配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反腐败工作等具体措施,从而展现出了当前形势下“群众观”所蕴含的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新时期“群众观”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一直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但不容忽视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经济利益的分配和调整,逐渐成为了党的执政和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由于我国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执行的不到位,与民争利、伤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有所增多,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历史阶段,各种深层次问题或矛盾背后的利益调整,非常考量党的执政能力。事实证明,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群众观”的指引下,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工作,很好地凝聚了民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当前强大民意的支持下,尽管前进的道路会有诸多险阻,特别是在国内外日益复杂且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效能必将会很好地显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也一定会完美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0、5页。

(二)新时期“群众观”进一步开拓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

(三)新时期“群众观”进一步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全国人民描绘了“中国梦”,这个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 。为此,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迅速启动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并且对正在损害党的肌理的腐败分子给予了严厉打击,这是新时期“群众观”的切实体现,也是“中国梦”一步步推进的阶段性内容。

三、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尽管也有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样不容乐观。这时就非常考验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而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梳理,其中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用科学的“群众观”来推进我们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效能,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必将会引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向更深领域和更高阶段持续发展。

(一)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唯一和最高标准

党的十八大后,进一步密切人民群众的实践,这充分展现出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来源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其所属的八千多万党员,更是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因此,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念,更是我们党用来审视自身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也是最高标准。而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也自然会根据党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方面的实际成绩,来进行主观与客观的综合评价。④杜鸿林:《党的十八大主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构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因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效能,要以民生为内容,以民心为导向,以民本为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说:“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古时候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①《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人民日报》2012年12月31日。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群众观”的指引下,实行了一系列得民心、顺民意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未来的执政历程,一定会围绕“人民”这一中心,持续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更多的政策措施来予以推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中的核心地位将日益显现。

(二)建立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在全党深入贯彻“群众观”的发展价值

目前,党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持续开展,尽管各种活动具有阶段性,但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精神却永远不会结束,需要在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围绕人民所需、群众所要,推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并一直贯穿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②《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1月20日。

“四风”问题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党自我反醒、自我提升的重要切入点,其治理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群众观”的实际效果。因此,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们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持续进步,通过建立起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把历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党今后的群众工作中去,必将在全党形成深入贯彻“群众观”的愈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进而凝练成全党上下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说:“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比如,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有大量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做……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取得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成长效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成果。从中央到地方,对很多作风问题都有一些制度性规范,但有些形同虚设、形同摆设,牛栏关猫,很多作风问题不仅没有遏制住,反而愈演愈烈。这些问题,都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抓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③《习近平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人民日报》2014年5月10日。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给政治清明、党群同心以坚强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6页。

目前,党中央在持续强力反腐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加强反腐败工作机制建设,力求用法治来保障和推进反腐败工作取得持续成效。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此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腐败有其存在的土壤。我国当前在强力反腐败的同时,铲除腐败存在的土壤也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反腐倡廉政机制建设方面,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丰富党风廉政教育内容,创新党风廉政教育形式,坚持开展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正反两面教育并重,用身边的先进典型鼓舞人,用反面典型案件警示人;二是着力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采取“制度+科技+监督”的模式,强化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积极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对于腐败分子,一定要提高惩戒的力度,加强反腐败的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全党全国人民相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我们党内是不存在特权阶级的,更没有腐败分子生存的土壤。

展望今后的反腐败工作,在新时期“群众观”指导下,我国必将在制度建设和案件查处方面共同用力,通过加强权力运行机制的优化设计,用大刀阔斧的改革姿态和严密的制度构建,杜绝腐败滋生的制度可能,同时继续铁腕反腐,并且将腐败案件的启动、调查、审判、惩治,全部纳入法制,杜绝“人治”或可能会存在的冤假错案,而相应的监督体系则会更加明确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权利,即依靠人民群众来掀起反腐败的大潮,而反腐败的成果也必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以“群众观”为指导,深入推进“中国梦”下党的建设与人民主体发展协同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由此可见,“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包含了人民主体的基本要义,即:中国道路要靠人民来践行,中国精神要靠人民来承载,中国力量更是直接来源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与勤劳付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我国国情的历史必然,更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因此,在当前乃至未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融为一体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的时代基础。②高奇、周向军、李国泉:《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368页。他还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368页。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尽的,尊重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让人民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管理者、监督者,是新时期“群众观”的基本要义。因此,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我们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必将会得到持续深化与发展,通过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出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形成党、国家与人民的“三位一体”,并引领“中国梦”更好、更快地实现。

责任编辑:凌 雁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性修养理论的发展与贡献研究”(15YBA36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群众观发展趋势
领导干部如何锤炼过硬作风
人民论坛(2017年1期)2017-02-18 15:48:4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7期)2016-11-07 11:14:15
试论当前国际金融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经济市场条件下营销战略发展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快速原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乡镇配网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55:52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世纪桥(2015年4期)2015-05-12 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