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关华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浙江实践
——以武义下山脱贫为例
钟关华
提 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治理贫困的指导性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在扶贫攻坚阶段的发展延续。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就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长足推进了浙江的扶贫工作。新时期,浙江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不断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为全国各地实施精准扶贫树立了榜样。
关键词:当代中国 扶贫脱困 精准扶贫 典型范例
作者钟关华,男,中共金华市委常委,武义县委书记(武义 3212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按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现阶段的重大任务,目前正处于决胜阶段。全党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短板,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的贫困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实施精准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①《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②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人民论坛》2015年第10期。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采用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扶贫思路,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高效率地助力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曾采用过“灌水式”、“输血式”、“抢救式”等传统扶贫模式,在当代中国扶贫脱贫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必须 “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①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实施精准扶贫。
一是突出强调精准扶贫的对象与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②《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福建调研时的讲话时指出:“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③《习近平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人民日报》2014年11 月3日。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他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他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提出,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他要求,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④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1日。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时强调:“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⑤《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新华网,2015年7月18日。2015年10月16日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发表的主旨演讲时谈到:“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⑥《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7日。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⑦《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各地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新华网,2015 年12月4日。
二是突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担当。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⑧《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新华网,2015年6月19日。
三是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是进一步指明了扶贫开发的总办法与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考察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①《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新华网,2013年11月5日。同月,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时指出:“一定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②《总书记深情话扶贫,谆谆告诫“六个不能”》, 人民网,2016年3月14日。
五是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六是治贫先治愚,必须重视教育工作。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2012年12月29-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③《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七是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人掉队。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党和国家要把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④《习近平论扶贫工作》,《红旗文摘》,2016年第2期。2015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进一步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⑤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2015年8月24日至25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新华网,2015年8月26日。
八是号召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按照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台了《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
浙江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2002年,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乡镇;2012年,省定扶贫标准比全国标准高一倍……当下,浙江又认真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努力打造精准扶贫“浙江样本”。 武义县是浙江典型的山区县。②武义县属于山区县,特别是南部地区,群山连绵,据统计,海拔800米至1560米的高山约101座。1991年6月,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县南部山区13个乡镇为贫困地区,其面积占全县一半,人口占全县三分之一。这13个贫困乡镇的12.4万贫困人口中,8万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其中有4万人生存环境特别恶劣,发展环境特别艰难。主要表现为“七大难”:出门行路难、儿童上学难、青年婚姻难、有病求医难、用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发展经济难。武义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以整体搬迁、异地安置为主要方法,注重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高山贫困农民积极参与为主要形式,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为主要手段,以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持久推动力,以脱贫致富、和谐共生为主要目标的反贫困模式,是“中国反贫困战略创新的最佳县域样本”③华正学:《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实践——以武义下山脱贫为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到武义县视察异地搬迁工作时指出:武义县下山脱贫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武义县下山脱贫成绩显著,经验十分宝贵,要善始善终继续抓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说:“武义下山脱贫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近年来,武义县委、县政府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以实现全面小康人口全覆盖、全面小康区域全覆盖、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为目标,通过唱好下得来、稳得住、富得快“三步曲”,实现了异地下山脱贫与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繁荣的“三生”共赢,打造了一个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其主要做法在于以下几点:
(一)做到“三个优化”,让山民“下得来”
1.优化政策,使山民“有序搬”。将下山脱贫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制订出台《武义县欠发达地区下山移民整体搬迁规划》、《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下山脱贫办法》、《武义县下山脱贫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等政策。采取整村搬迁、零星搬迁和特殊群众下山搬迁等方式,引导山区群众向县城城郊、中心镇和工业园区附近有组织、有步骤地梯度转移。
2.优化服务,使山民“主动搬”。建立由农办(扶贫办)牵头的下山脱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在项目立项、新村规划、建房用地审批等方面实行乡镇全程代理、部门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在土地征用、部门收费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和减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下山脱贫典型,用现实引导说服蜗居高深山的农民转变观念,消除疑虑,主动搬迁下山。
3.优化补助,使山民“搬得起”。加大政府资金补助力度,省补助标准在逐年增加,2003-2007年的省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3000元,2008-2012年提高到每人5600元,2013年开始提高到每人8400元,其中每人28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省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县财政建立异地搬迁专项资金,根据安置对象和安置地点的不同进行适当补助,农村金融机构也给予信贷扶持和利率优惠。
(二)积极排忧解难,让山民“稳得住”
1.加强组织协调,使接纳村“欢迎搬”。将下山脱贫工作纳入部门、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下山脱贫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县领导、部门领导主动联系结对乡镇领导,下村做好接纳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反复召开干部会和村民会,挨家挨户地进行群众的思想动员,充分阐明政策,细致做好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的处置工作,促进了迁移村与接纳村的双向对接。
2.强化后续管理,使山民“安心搬”。理顺管理体制,妥善解决下山脱贫村的行政管辖权归属、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户籍管理、土地山林权属等后续问题。对整村迁移的,由村里统一办理户口,迁入接收乡镇实行属地管理。跨乡镇整村下山迁移的行政村,其在原乡镇的土地(耕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不变,并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由村级组织统一经营管理,也可实行托管。针对异地搬迁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2014年出台《武义县异地搬迁工作实施意见》、《武义县下山脱贫遗留问题解决方案》两个文件,用于指导新形势下的异地搬迁工作,妥善解决老村土地复垦、留守户搬迁等问题,逐步化解下山脱贫工作遗留的各类矛盾。
3.完善搬迁布局,使山民“搬得好”。在下山脱贫伊始,就确定了“山顶向山脚、自然村向行政村、向沿路、沿集镇搬迁”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下山脱贫与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下山脱贫人口向城郊及工业园区集中的地区迁移。目前,武义县建成的100个下山脱贫小区(点),主要集中在城郊、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以及工业功能区附近,全县下山劳动力转产率达到了82%。
(三)多种方式引导,让农民“富得快”
1.依托独特生态资源,以产业开发促脱贫。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后,武义县通过引导下山群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并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文章,带动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挖掘山区生态、地理地貌和民族风俗等资源,开发旅游景点,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换血式扶贫致富模式。如2006年,西联乡牛头山田坪等村整体下山脱贫后,武义县委、县政府启动牛头山旅游开发工程,武义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通过整体承包2万亩山林,合理开发利用下山脱贫村原有的民居等方式,极大的助推了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目前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建成石门峡游览区、上田旅游服务区和下田游乐服务区三大旅游区块,成为武义县旅游的新亮点,已成功创建4A级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达到90.91万人次。依托该景区带动,不仅促进了当地优质农产品的销售,还提供了导游、木匠、保安等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地带动了山区农民就业和致富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原有旧村空宅基地、耕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基地,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入股,发挥其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发展有机茶、高山蔬菜等效益农业;引导下山农民对原有林地、农田通过返租倒包、租赁等形式实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实施下山脱贫后,村民跟原居住地的生产资料发生了分离,利用好这些生产资料,引进工商资本,能够给下山脱贫的村民带来收益。俞源乡九龙村下山搬迁后,原来的山林田地全部承包给武义县九龙茶叶公司,每年为村里带来1.3万元租金收益,九龙山茶叶公司也由于高深山上生产的茶叶质量优异,所产的“九龙山”牌茶叶深受消费者欢迎,效益明显,实现了双赢。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46家,家庭农场289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户数7.4万户。
2.依托丰富人力资源,以培训转移促脱贫。注重技术扶贫,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等手段,帮助农民下山后从原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脱离出来,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扩宽就业渠道,使农民下山后有活干,有钱赚。近年来,武义县财政每年筹措3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先后举办了名茶制作、香菇种养、果树栽培、高山蔬菜、药材种植、数控车工、钳工、烹调、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所有的培训免费对农民开放,下山移民可优先报名和挑选培训工种,每年为培训后的下山农民就近联系工厂务工1万人次以上。
3.依托多种外部资源,以帮助创业促脱贫。鼓励农民借“船”出海、触“网”创业,提升内生“造血”功能。一是大力培育发展超市经济。“超市经济”是武义县南部山区农民走出武义县“闯码头”、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代表,是“浙商经济”中的一个独特经济现象。为扶持“超市经济”做大做强,制定《关于发展超市经济的若干意见》,支撑帮助超市提升经营能力。武义县山区农民,在全国各地开办超市7000多家,年销售收入在350亿左右。超市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仅此一项就转移农村剩余劳力20000余人。二是推进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发展来料加工业,让来料加工成为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全县153个扶贫重点村,已发展来料加工的有90多个,加工点187个,实施异地搬迁的村,已发展来料加工点50家。通过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来料加工对接会等活动,帮助提高来料加工利润空间和业务量,促进低收入农户不断增收,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三是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扶贫的重要抓手和农民增收的利器,着力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全县建设10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社区E邮站全覆盖,使“农产品进城”更加顺畅。四是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采取“扶贫小额信贷”“互助资金”“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缓解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确保农民“二次创业”资金有保障。武义全县组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24家,入会农户697户;全县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丰收爱心卡”共计3万余张;贴息共160多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农民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切实精准帮扶,让贫困人口“不掉队”
1.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为每个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武义县委县政府不断总结下山脱贫经验做法,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机制”。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平台,为每个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在贫困人口界定的程序上,严格按照“一报一评二查一公示”程序,通过农户申请、村委会初审、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等程序,由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界定工作。在动态管理平台运行上,分户级管理、村级管理、乡镇(街道)级管理、县级管理四级层面,通过详细的入户调查,全面掌握家庭收入、支出等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纳入动态化管理系统,为后续“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奠定基础。建立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为扶贫和民政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也为住建、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个通用平台,打破了脱贫需求和扶贫力量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贫困人口同帮扶政策、资源的有效对接。动态管理机制还对脱贫销号进行了规定,明确遵循“宽进、慎出、严管”原则,对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贫困线标准的,及时予以销号。
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依托贫困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所掌握的贫困对象具体信息,2014年、2015年先后出台《武义县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工作实施意见》、《武义县消除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实施方案》,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分析分类,根据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通过申请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兜底一批;通过开展社会救助扶贫,结对帮扶一批;通过督孝帮扶,劝导子女赡养老人解决一批;通过金融扶持、产业扶持、就业扶持等发展一批。具体措施上,一是落实财政兜底。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对子女就学负担重、因病致贫,不能纳入低保的,由工青妇等组织和民政等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实施救助性帮扶。二是完善结对帮扶机制,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由“两富”指导员、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每一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制定帮扶措施,确保户户有帮扶干部、户户有增收门路。对于有劳动力而无门路的,采取产业扶持措施;对于有门路而无资金的,采取金融扶持措施;对于劳动能力相对较差的低收入群体,实施就业扶持。
3.建立社会结对关爱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先富带动后富”。多渠道、多层次地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完善经济强镇与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低收入农户重点村结对帮扶工作,有效推进全县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实施。积极倡导民营企业与扶贫重点村开展“村企结对”,启动了三轮“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鼓励规上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进行结对帮扶。2012-2014年,全县有265家规上企业参与村企结对,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187.3万元,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定向招工、来料加工、农产品收购、就学资助等帮扶。鼓励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建立扶贫志愿者制度,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捐资捐赠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①《习近平论扶贫工作》,《红旗文摘》,2016年第2期。欠发达的武义县之所以能够成功探索出以“下山脱贫”为主要特色的“异地搬迁开发型”反贫困模式,成就“世界扶贫史上的奇迹”,关键在于找到了“好方法”“好路子”,从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转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实现了反贫困战略的四大转变:
(一) 扶贫思路精准:由就地脱贫到根源脱贫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②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武义县是近年来的下山脱贫实践正是精准扶贫思路的生动写照。武义县针对深山农民就地脱贫无望的情况,采取有别于过去救济式、输血式的扶贫办法,将世代居住深山的贫困农民向山下搬迁,沿路、沿集镇、沿工业园区整体安置,真正挪出“穷窝”斩断“穷根”,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武义县下山脱贫,不搞面子工程,不仅着眼于“下得来”,更注重“稳得住”、“富得起”,看中的是有多少山民从下山脱贫中真正得实惠,通过整体下山,异地安置,彻底脱贫,迈入发家致富的快车道,搭上实现小康目标的直通车。正因为武义县下山脱贫工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才认准了武义县贫困问题的根源,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良方,收到了让群众满意的实效。
(二)扶贫动力精准:由完全政府推动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开放意识来推动扶贫工作和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要靠市场”。①《习近平的“三扶” 脱贫论》,新华网,2015年9月11日。这深刻揭示了扶贫开发要服从市场规律,用改革开放和市场办法着力破解当前贫困“单项扶贫措施难以奏效,常规工作手段难以改变”的困境。武义县“下山脱贫”模式是供给推动型扶贫模式向市场需求拉动型扶贫模式转换的成功典范。一方面,发挥政府在下山脱贫启动、搬迁和下山后安置、发展等扶贫工作中的主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又没有包办代替下山脱贫工作,成功引入市场机制,山民什么时候下山,以什么方式搬迁,搬迁到哪个地方,选择哪些途径发家致富等方面,完全由山民自己决定,由市场去挑选。
(三)扶贫机制精准:由“外源被动型”扶贫到“内生主动型”脱贫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②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以往一般的扶贫做法是由外部向贫困村输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年年扶贫年年贫。但武义县“下山脱贫”模式充分调动贫困山民脱贫致富积极性,一方面组织山民下山参观、实地感受;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顺应民意,从内心深处激发山民自我奋斗、下山脱贫的强烈冲动,变政府“要我下山”为山民自己“我要下山”,实现贫困者“主动”脱贫致富。这一转变,使下山农民由武义县最穷的人变为富得最快的人,成为武义县最有创业激情的人。
(四)扶贫策略精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③《“平语”近人——关于扶贫工作,习近平这样说》,新华网,2015年10月19日。武义县的下山脱贫实践,自始至终根据区域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注重“五结合”:一是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相结合,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来转移山民、减少山民、提高山民、富裕山民,组织规模工业企业与下山脱贫村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活动,动员企业帮助下山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优先录用下迁农民工,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二是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相结合,分批对全县下山脱贫小区群众开展非农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充分就业。三是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引导山民外出办厂、打工、开超市,实现快速致富。四是与发展来料加工业相结合,完善来料加工业政策,加快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有条件的下山脱贫新村都要发展来料加工点,有效增加下山群众收入。五是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充分挖掘下山脱贫旧村的旅游潜力,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业。
责任编辑:吕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