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视栏目传播形态与观念研究综述

2016-03-25 10:23白毛毛
戏剧之家 2016年4期

白毛毛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戏曲电视栏目传播形态与观念研究综述

白毛毛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戏曲与电视结合,“戏曲电视栏目”也应运而生。在中国电视生态的时代演进与观众审美趣味的岁月变迁中,“戏曲电视栏目”也随着中国观众审美趣味的转移和变迁,在形态和传播观念上多有发展,历经专题化、杂志化、综艺化、娱乐化、竞技化、品牌化的衍变。本文试图以不同阶段戏曲电视栏目的形态特征为主体,以栏目电视制作、编排形式上的特点和作用为依据,研究戏曲电视栏目形态观念的衍变,以探求戏曲电视之未来走向,试图给当代戏曲电视传播实践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戏曲电视栏目;传播形态;传播观念;衍变

戏曲栏目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诞生至今,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形态和传播观念上历经了多次的衍变。通过对2006年至2015发表在学术期刊、学报及高校学位论文中关于戏曲电视栏目研究论文的整理、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戏曲电视栏目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戏曲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与分析;对戏曲电视栏目风格定位、综艺元素、言语方式、文化内涵的研究;戏曲电视栏目提升路径;戏曲电视栏目现状、问题、对策研究等方面,鲜有涉及戏曲电视栏目传播形态与观念的研究。结合这一现状,本文对我国戏曲电视栏目传播形态与观念进行了梳理。

一、依赖舞台演出的专题化传播

八十年代初,电视戏曲栏目仅仅是最初的栏目制作传播,主要呈现某一剧种、剧目、演员或戏曲现象。栏目以转播剧场为主,电视这一现代媒介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制作与播出依赖于舞台演出,节目制作成分较少。

这一时期并存着三种栏目类型:

(一)活动类。这类专题采用组织大型电视活动的形式吸引观众眼球,使栏目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很大知名度。早期的诸多戏曲栏目社会反响很大,比如:上海电视台早期的《大舞台》,创建之初组织的剧种流派演唱会、昆剧精品欣赏、戏曲武功比赛、反串文艺晚会、旦角表演欣赏、京剧清唱比赛、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等专题,一次次受到戏曲界和广大观众的青睐和肯定,使栏目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1]。

(二)专题类。这类专题经常播出一些反映戏曲界重大活动和戏曲最新动向的专题片。栏目或报道戏曲界优秀人士的艺术探索之路,或展示戏曲界继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或表现各地剧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或介绍各界戏迷票友和业余社团的活动信息[1],如:早期中央电视台的《戏曲欣赏》。

(三)晚会类。这类专题主要以播放舞台戏曲选段为主,有名家名段和新剧目展演等,侧重观众对戏曲剧目的欣赏。

二、类似杂志样式的多主题板块化传播

八十年代后期的戏曲栏目在结构上采用杂志般的版块样式,将不同的戏曲内容经过精心编排组合后定期推出,类似杂志的定期出版。栏目采取多主题的表现形式,运用夹叙夹议的创作手法,以增加节目信息量,扩大观众覆盖面,因而对提升电视戏曲传播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中央电视台的《九州戏苑》,设置了“名家名段”“梨园新秀”“古韵新风”“吟口头牌”“戏迷角”等版块,集娱乐性、新闻性、知识性为一体,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完成整合传播[2]。这样的结构安排既相对简单灵活、易于操作把握,又体现了制作者对电视传媒在时间上开放性、连续性的发现和运用,可谓是戏曲电视传播艺术观念上的极大进步。同时,多主题板块化栏目组合有利于营造活泼的电视节目氛围,各版块之间也可因时因地迅速调整传播策略,既拓展了观众层,扩大了收视半径,又使戏曲电视传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专业化的戏曲电视传播与多样化的观众选择也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

三、形式时尚多样的综艺化传播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视综艺节目在中国兴起。受央视《东西南北中》《综艺大观》等优秀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一些戏曲栏目也纷纷进行了改进,开始了“综艺化”转型之路。《综艺大观》戏曲版先后在各级电视台闪亮登场,成为荧屏一道独特的风景。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山西卫视的《走进大戏台》至今仍是活跃于荧屏之上的戏曲综艺栏目。

戏曲电视传播的综艺化,不仅使最为传统化的民族艺术形式以新鲜的面貌呈现于电视荧屏,使戏曲节目在电视文艺中的地位得以巩固,而且拓展了戏曲电视传播的方式,开拓了戏曲节目的时代色彩和时尚可能性,成为戏曲电视传播中十分有效的节目样式

四、交互式的娱乐竞技化传播

2000年以来,我国大多综艺节目从游戏到竞猜再到选秀不断变化,戏曲电视栏目也将普通综艺节目中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有选择的借鉴,使戏曲综艺节目也逐渐呈现出娱乐竞技化的倾向[3]。

为此,戏曲综艺栏目无论在节目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贯彻着娱乐化的努力,栏目在设置中也不断增加了竞技性和互动性,以此提升节目的娱乐性。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梨园擂台》,通过设立“周擂台”“月擂台”“季擂台”“年度擂台”等形式进行打擂,甚至还加入了观众投票环节,使原本仅仅局限于戏曲欣赏的节目变为一场又一场的竞技比赛,不仅增强了节目的交互性和观赏性,还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感和戏剧性。有不少地方台戏曲栏目还增加了观众参与环节,这使得许多票友和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当中,甚至可以登台表演,大大增强了观众对栏目的认同感。这一举措也为栏目提升了知名度、增加了人气,牢牢抓住了一大批观众的眼球[4]。

五、产业品牌化的传播

随着中国电视传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网络快速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电视人开始逐渐认识到,只有拥有全新、独特的品牌内涵和强大的品牌核心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可能最大化地拥有观众群。在这一新形势下,“品牌创立”、“品牌打造”已成为电视栏目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5]。为了赢得空间、赢得观众、赢得市场,戏曲栏目也开始了对节目商品属性的发掘,不断地把节目营销提到了议事日程,开始在传播策略上做多方面的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节目品牌[6]。当然,戏曲品牌栏目的打造是个长期的艰巨过程,受多种因素局限,我们没有太多的直接经验可拿。提升戏曲电视传播的品质、提高戏曲电视传播艺术水平、不断创新戏曲电视栏目形式,使其逐步实现品牌化,广大电视人仍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六、结语

虽然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戏曲艺术逐渐低靡,但通过梳理戏曲栏目的形态衍变可以看出,电视人戏曲传播专业化水准的提高、电视节目竞争意识的增强以及传播艺术意识的自觉,在戏曲电视节目的形态衍变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这个呼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我们应对戏曲电视栏目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可取代的电视媒介产品,定能在电视生态环境和电视制作观念的衍变中不断创新发展,创造出更多新的节目样态。

参考文献:

[1]刘徐州.电视戏曲栏目传播观念衍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7).

[2]李晓枫.中国电视品牌节日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7).

[3]郑蔚.电视市场的竟争就是品牌竟争——兼谈开心辞典品牌发展之路[J].中国电视栏目成长报告,2000(3).

[4]周星.“从走进大戏台”看电视戏曲类节目[A].新世纪中国电视文艺研究[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邵振奇.电视戏曲综艺栏目策划手段及传播模式的创新[J].南京师范人学文学院学报,2011(4).

[6]刘守义.办好电视戏曲节日的思考[J].中国京剧,2001(3).

[7]叶龙.浅谈电视戏曲综艺化[J].中国京剧,2006(12).

[8]沈静.电视戏曲栏目的擂台赛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6(12).

[9]关文彬.继承与创新——从《相约花戏楼》谈电视戏曲栏日的包装[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5).

白毛毛(1984-),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临汾市青联委员、临汾曲艺家协会理事、临汾职工语言艺术协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