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娟++沈雅
摘要:从生态设计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生态园林植物与景观配置,分析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点,提出了今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手法;配置;问题
1 生态园林植物与景观配置
水景植物配置在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色泽鲜明、耐水喜湿、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的修剪,同时应注意堤和岛的划分,展现景深效果。有景可映的水面尽量不要栽植水生植物,水体较大时,栽种高大乔木时应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
路旁植物配置时尽量打造多种园路景观,避免太多雷同。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主路应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灌木,形成特色的景观,较长的道路上要突出主景。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2-3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建筑物旁配置植物时,需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并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山石与植物组织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2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点
2.1 生态功能优先
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是生态设计的最终实现目标。生态设计中更多地加入自然生态因素,利用构建景观多样性,实现生态空间合理的有效配置。提高叶面积指数,需通过由乔、灌、草和地被构建成的复合群落结构实现。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多采用光合效率高、叶面积大且叶片宽厚的植物,由此构建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起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效果。注重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比如绿地应尽量多覆盖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功能的植物,净化园林空气,或者具有祛病功能、释放保健物质的植物等,促进绿色健康生态环境的发展。
2.2 物种多样性
引入现代城市植物种类虽然不少,大部分植物种群规模却很小。植物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对于过于追求“四季常绿”、“一次成型”的做法是可取的,导致具有特定习性、特点的植物被冷落或抛弃。应逐渐增加绿地适应性植物种类,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间的结合,做到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遵循自然现象,打造自然生态景观。
确定植被、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是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的3个阶段。从生态角度出发,单一物种密集的种植做法已不可取,合理选择耐阴植物,丰富树下植物种类,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打造出新物种能自然更新的生存和繁衍生态空间。地带性群落会激发物种潜在的共同生存本能,微生物、动物也有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2.3 因地制宜
改善土壤为立地条件的核心,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从环境、土壤、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出发,提高栽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稳定性。乡土植物的应用作为重点。针对植物生长的发育规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保持群落季相变化和稳定性。
2.4 种间关系
竞争是植物种间关系最直接的体现,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是由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所决定的。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把握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种群应互相补充,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使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和稳定性提升。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乡土植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由引种、迁移、运输导致的成活率低的情况。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首先应考虑适应本土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并尽量做好阔叶树和针中树间搭配。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还应展现出随着季节变换的不同变化,植物群落充分发挥园林四季的生态效能。在设计中可将宽阔的绿地场所栽种耐践踏的草坪,实现人们与绿地的近距离接触,紧急情况突发时,又可作为临时性的避难场所使用。
4 结语
生态园林中植物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植物景观观赏性,完善了生态性能,同时也是困扰设计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最终是由效果决定的。我们应从园林植物配置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打造能力。
现代园艺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