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港深经济一体化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6-03-24 17:34杨玉棋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影响

杨玉棋

摘要:港深一体化发展既是推动两地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打造世界级国际大都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港深一体化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势,其发展成果惠及区内各方[1]。在港深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香港将继续保持国际中心的城市定位而深圳必然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这是由香港、深圳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深港经济一体化将推动深圳城市的国际化并共同形成深港都市圈。

关键词:港深经济一体化;深圳经济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一、对深圳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深圳国际地位的提升

20多年来,深圳受益于香港甚多,不只表现在投资和贸易上,更为深刻的影响是在经济运作和国际惯例的接轨上。香港作为亚洲的大都会、国际化大城市,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最好的榜样和老师。深圳要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目标要实现存在着很多困难,如产业结构之后,第三产业产值不足;经济金融体制收中央政府通知,无法形成自由流通体制;城市管理和市民素质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国际生活环境,而香港正好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2.有助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深圳贸易发展

香港本身是一个吸引外商投资并跟国际接轨的通道,深圳特区与香港水陆相连,运输线短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基地,两地之间开展贸易,具有其他地区不能相比拟的方便条件。这不仅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发挥特定的纽带作用,而且专区建设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从香港进口,本地产品、特区鲜活产品向香港出口更具有特有的优势,由深圳输往的商品上市快、损耗小,换汇率高,也有竞争力。利用香港在国际市场上的客路、销售网络、运输条件及其在有关国际贸易协定中的地位,可以扩大产品经营转口数量。

3.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推动深圳物流业发展

香港已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具有丰富的全程物流和国际物流经验,熟悉国际惯例,有助内地企业争取海外客户信心,拓展国际市场。在备忘录的推动下,深港两地物流企业结盟,两地互相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商机。

要改善香港的物流业运作状况,必须将深圳地区的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成本降低,从而提升竞争力。香港并不是深圳唯一的选择,但是香港可以成为一个比较便宜的选择。不管进口或出口,进出香港一定要经过深圳,而经过深圳,对深圳来说就一定有商机。

4.有利于深圳金融业发展,并提升其金融地位

借着毗邻香港的优势,深圳可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到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深圳的金融机构也能够走进香港,这样有利于深圳建立外向型、国际化的金融产业。深圳也可以加强与香港金融市场的衔接,学习和借鉴香港金融市场运作的经验。

5.有助于深圳创建新兴产业

香港有科技信息、科技融资与实验实验设备的优势,以及自由港的优势,与深圳的科技转化、科技产业、科技人才优势结合,可以大大提升原有产业水平,并在新兴产业上,如生物工程、新科技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

6.有助于深圳走向国际化道路

国际化的城市就要有国际化的服务业。香港几十年来辛苦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管理的法律、财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机构,他们来深圳创业,给深圳提供好的方法和经验,去开拓国际市场,共同赚外国人的钱。

7.有利于深圳制定更好的交通管理方案

香港发达的交通,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之一。结合深圳特区的具体实际,香港交通管理大部份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借鉴和移植的,并可以作为具体对策,搞好深圳的交通管理。

8.有助于产业转移

有了香港这个国际商港、国际工商业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支持,无论如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最终是要撤出深圳的,能够留在深圳的必定是高科技、资本密集产业或金融、信息、服务行业。

二、对深圳经济的消极影响

港深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前景是广阔而美好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新的时期,港深经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深圳来讲,主要体现在:

1.房价上升

随着香港制造业的转移和深圳经济的发展,深圳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提高,弱化了深圳原有的优势。

由于深港之间地价、房价和日常消费服务品价格相差较大,很多港人有意到深置业,从而会带来深圳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通关尚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港人每年在深圳购置物业8000-10000套,投资额约40-50亿元。彻底取消通关后,深圳的房地产业又迎来一次发展的机会。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的最新博文称,深圳房价暴涨,根本原因是粤港澳经济一体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转移,是香港使深圳房价飞涨,只要切断港深之间的联系,就能使深圳房价立马大跌[2]。在此之前,深圳房价从每平方米5980元上升到9300元用了2年时间,从2007年1月的10670元到6月21日的15487元,价涨50%只用了半年时间,深圳房价上升幅度远远超过了深圳人的工资增幅。

2.许多企业将无法在深圳立足

深圳居民与香港居民收入巨大的落差给深圳居民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无利可图而拒绝给员工增加工资,害得更多员工丢饭碗,许多企业将被迫走出深圳。

3.深圳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昂

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物价居高不下,许多商品和服务费用与毗邻的香港相比已相差无几,产品竞争能力不断下降,1995年后,过去一直盈利的零售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便是明证。在此形势下,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大举内迁,但在日益繁琐和严格的深圳企业登记手续条例下,外商日益对深圳丧失信心,迁往价格更为低廉的投资场所[3]。

三、所存在的问题

港深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特别是CEPA的实施更给港深合作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我们抓住机遇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深港合作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制度和法律的不同,最近一两年深港合作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是民间推动深港合作的力量日益增强、热情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港府的高层也开始考虑一些有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和措施。

目前看来,深港经济合作上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4]:

一是,“一国两制”问题。由于深港两地社会制度不同,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同,又是不同关税区,因此在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复杂,有许多问题是地方政府力不从心的,必须中央政府给予支持才能解决。

二是,WTO原则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港资台资的优惠政策,肯定与WTO的实现国民待遇创造平等竞争条件这一内容相冲突。现在不少专家学者提出,针对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四地的特殊经济关系,也许应当采取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三是,认识问题。对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有待于双方提出更多更实际的合作项目来进行具体落实,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深港合作推向前进。

四是,中央支持问题。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深港合作既超出了国内一般地区之间合作的范围,同时也不同于国内地区与国外的合作。如前所述,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面和WTO原则方面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障碍,而且还远不止于此,因此中央各有关部门也应该充分认识深港合作对于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港深经济合作问题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努力,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携手并进,为港深以及周边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出谋献策。

四、应对策略

1.借鉴香港经验发展深圳经济

深圳和国家有关方面,应解放思想,利用香港的优势。“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经验和人才也是国家的财富。而深圳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和创新城市,需要有国际眼光,需要制度创新。为此,深圳应该大胆引进香港成功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和人才,参与港深合作项目的管理。”

(1)制定相应而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不拘一格发展特区经济。香港经济之所以起飞,其原因之一就是香港有一个实用的、不拘一格的发展战略,即符合香港港情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深圳背靠内地,又有相对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要坚持采用多种手段,既重视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又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

(2)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多年来,香港政府推行“积极不干预”政策,鼓励自由竞争,开放自由企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国际化。因此深圳要发展,也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如香港那样“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实行干预和不干预相互结合。

(3)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吸引力。香港是自由港,实行自由的经济政策,对外来投资一视同仁,而深圳在这一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应该为外商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国际投资环境,拥有更大的吸引力。

(4)重视智力投资,努力搞好人才开发。近十多年来,香港一直十分重视智力投资,重视人才培养,培养出了各类形式的人才,为香港管理的现代化及对外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大批人才。而深圳虽然也注意了教育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各种人才的培训工作,为社会服务。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对香港诸如“信息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以及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深圳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把香港经验学足、用足,对于深圳来讲,无疑是一种再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2.深圳要在港深合作的基础上创新

港深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是港深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担负着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任务[6],更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新道路。例如在科技合作上要有新的措施。例如在人员方面,深圳应建立良好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解决深圳人才赴港难的问题,提供一个跨境配套的人才群体。解决港人的国内个人所得税,及子女教育享受本地户口待遇的问题。促进和资助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在资金方面,目前深港两地在科技经费方面均呈现投入不足的情况,应加大研发投入。深圳应该在资金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将目前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转向关注过程的模式,强化与完善企业配套的方式和评价。深圳应对使用香港研发和服务资源的深圳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鼓励两地的投资机构和企业合作,拓展融资管道,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权益。

在信息方面,深港要建立一个很好的网络,政府推动、业界参与、中介机构主导,这样可以进行全面的技术交流,更多的互相了解和更多的互相投资。港资企业不太主动与政府沟通,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深圳要与香港的公营或中介机构合作,搭建与港资企业密切沟通的管道,将港资企业纳入其经济运行中去。建立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公营或中介机构应该是深港创新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方面,不仅要吸引港资企业和国外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还要鼓励深圳企业到香港科技园开设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进行研发分工。资助和鼓励深港的技术合作,特别是资助重点的联合攻关项目。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创建良好的企业品牌,协助企业走向国际。

综上所述,深圳经济的发展,绕不开香港,也离不开香港。香港连着深圳,不仅仅是地域的问题,在经济交往、人员交流乃至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恐怕没有哪个地方像港深这样深入、全面的一体化。深圳和香港双方各有其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但是双方在经济合作,优势互补,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双方的实力,从而使港深对珠江三角洲以及泛珠江三角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5]。

参考文献:

[1]侯钰,洪英利.浅谈深港一体化[A].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4).

[2]徐滇庆.深圳房价何以能暴涨?缘于港深经济一体化[N].香港商报,2007.

[3]Cheng Siwei. China-East Asia Coope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J].北京:中国国际研究所.2006(3).

[4]李罗力.与时俱进推动深港经济合作[A].港口经济,2001.

[5]国庆.港深经济一体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Yin Wenquan. Chinas Road to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7.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