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森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烟草产销大国,烟草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国烟草生产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劳动力配置机制不合理等因素业已成为我国跻身烟草强国行列的重大瓶颈。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烟叶生产效率,成为我国烟叶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烟叶生产;合作社;劳动力配置
中图分类号:TS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一、引言
烟叶生产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烟草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烟叶种植产量,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烟叶生产效率,保持烟叶生产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已成为烟草行业生产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依照国家烟草专卖局“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工作指导方针和陕西省烟草管理局的相关政策,在总结多年来陕西省烟叶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烟草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提高生产率为中心,以创新劳动力配置机制为主线的新型烟草生产模式和劳动力配置机制,希望对我国烟叶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陕西省烟叶生产特点及劳动力配置现状研究
1.陕西省烟叶生产分布及特点
烟草属一年生日照草本茄科植物,具有适应性广、可塑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产量与品质并重的叶用经济作物。到目前为止,烟草在我国的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烟草是陕西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广、经济效益较高。但陕西省烟区多在经济较落后的贫困地区,如陇县、千阳等地。
从整个烟叶生产行业来看,烟叶种植模式在不断创新,种植技术在不断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势在必行。但由于陕西省烟叶生产发展较慢,烟叶生产仍以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为主,仍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种植模式。陕西省烟叶种植要想改变传统的低效率模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仍面临不少难题。
(1)劳动力严重缺乏。由于受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和外出务工的影响,陕西省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种烟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小孩,烟农素质(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劳动力老小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每到农忙时期,就会出现雇不到人,不能及时采摘成熟烟叶的情况,从而影响烟叶产量。
(2)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陕西省烟叶种植主要分布在陇县、合阳等地理条件较为贫乏的地区。这些地区可耕种土地面积少、条件差、分布零散。从抽样调查的几个样本点来看,烟农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烟叶的意愿非常强烈。可耕种土地面积少,不能满足烟农的种植需求,种植面积相对分散,导致劳动强度加大、用工增多,经济效益低下。土地可耕种总面积过少、地域上过度分散等自然因素已成为烟叶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的最大瓶颈。
(3)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烟叶种植过程中,烟叶对水的需求是非常敏感的。但是,陕西省烟叶种植区域降雨量偏少,自然降水不能满足烟叶成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且陕西省烟叶种植地域主要分布在陇县、合阳等较为贫困的区县,这些区县塘坝、沟渠等水利设施较为匮乏,烟田抗灾能力较差。薄弱的水利设施将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烟叶种植经济效益。
2.陕西省烟叶生产劳动力资源配置现状
我国烟叶生产劳动力配置机制普遍存在劳动力来源不稳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受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和外出务工的影响,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种烟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小孩,烟农素质相对偏低,老小龄化严重趋势越来越显现,[1] 烟农队伍不稳定已成为一种常态。不稳定、低素质、低效率的劳动力投入又必然导致烟草生产的低产量、低效益。
3.现行劳动力配置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陕西烟叶生产的劳动力配置存在烟叶生产环节劳动力配置的普遍问题,即劳动力来源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效率低下等。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特点,如产权不明晰,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劳动力配置不合理主要是以下因素引起的(如下图)。
(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国家产业政策等。烟叶种植经济规模,种植技术、种植品种、种植方法的先进性,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等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结构及配置。经济规模越大,种植技术越先进、产业政策扶持越多,劳动力配置效率越高,生产效益越大。
(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产权、利益分配、生产管理模式等。产权越完全,烟农的利益越大,生产管理模式越先进,烟农的积极性就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
图1 影响陕西省劳动力配置机制的主要因素
结合图1可知,劳动力缺乏、产权不明晰、种植模式落后、利益分配不均等因素是陕西省烟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想提高烟叶种植效率,就需要建立新型烟叶种植模式,构建高效率的新型劳动力配置机制。
三、烟叶合作社生产模式的构建
国际合作社联盟关于合作社的定义是:“合作社是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 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的需求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他们按企业资本公平出资,公正地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并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2]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兴起是政府对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即在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背景下,散户经营规模过小,很难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很难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我国烟叶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烟叶生产具有地域广、面积大、投入高、周期长等特点。如果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生产管理,很难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因此,生产模式与劳动力配置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围绕打牢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烟叶生产模式。本文建立的烟叶生产合作社模式是指政府、烟叶加工企业与烟农共同建立烟叶生产基地,政府、烟厂与烟农三者利益共享,共同承担烟叶生产风险。如图2所示。
图2 烟叶合作社生产模式的构建
1.政府的职责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生产、加工等环节税收优惠;负责烟叶质量体系、标准化体系的修订与完善;负责发布烟叶生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息;构筑烟叶标准化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3]。
2.烟叶加工企业的职责
投入合作社运作的主要资金;指导烟农合理规划烟叶生产面积、品种;建立烟叶生产物资购-储-供体系;建立烟叶成品收购体系;传递烟草行业即时供需信息;负责技术指导;从加工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扶持烟农等。
3.烟农的职责
以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社,并享受与之相应的利润回报;组织专业合作小队,负责烟叶生产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工作,如移栽、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打顶抹叉、采收、烘烤、交售等。
图2描述的模式近几年发展快速,从今后烟叶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此模式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其优点是把烟叶加工企业、政府、烟农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新型、高效的劳动力配置机制和合理的利润分配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合作社生产模式基础上的劳动力配置新机制
为减少烟农的劳力投入,提高劳动单位产值,缩短烤烟生产周期,降低种烟风险,实现烟叶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在烟叶生产实践中引入新型劳动力配置机制,使烟叶生产与管理根据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高效化。通过对各地区烟叶生产中劳动力配置机制的研究,本文在合作社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化+业余化”的劳动力配置机制。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专业化+业余化”的劳动力配置机制
1.专业小队
专业小队是由经过政府、烟叶加工企业培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烟叶种植者组成的群体。其具有成员科技素质较高,队伍结构稳定等特点。这就要求劳动力来源较为稳定,因此常住人口较为合适;同时,由于专业小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移栽、打顶抹叉、烘烤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环节,因此,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烟农才能适应。除了负责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外,专业小队还司职培训“业余烟农”,引导其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低、较为机械性的工作。专业小队直接接受政府、加工企业的技术指导,具体可依照烟叶生产不同环节细分为移栽小队、打顶抹叉小队、烘烤小队等,精细化是专业化、高效化的基础。
2.普通烟农
普通烟农是由科技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劳动力组成,由于其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烟叶追肥、病虫害防治(喷洒农药等)、采收等较为机械性的环节,因此对其稳定性与技术性要求不高。因普通烟农的流动性较强,故如何保证农忙时劳动力的数量,如何在农忙与农闲时段合理配置劳动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正如如图3所描述的那样,新型劳动力配置机制将经过培训的专业烟农与科技素质较低的普通烟农进行了专业分工与合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烟叶种植效率。
五、结语
作为从事烟叶生产和管理的主要部门,烟草加工企业与政府必须以烟农的利益为基础, 按照“分工合作、规模化为主、专业化为核、业余化为辅”的原则,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技术变革,完善烟叶种植、管理模式,建成一批 “专业化+业余化”的高素质、高效率生产队伍,减少烟叶生产劳动力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样才能保证烟叶生产健康、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邦.对搞好烟叶生产工作的几点思考和设想[J].广西烟草,2008(03):49.
[2]代海涛,曹彩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理论综述[J].北方经贸,2006(04):10.
[3]林北森.国家级烟叶生产示范县_靖西县烟叶标准化示范工作发展之路[J].广西烟草,2008(01):P47
作者简介:乔 森(1988-),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现就职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