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妍妮
摘要:根据中国农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监控管理框架,支行层级实施风险监控制度是贯彻信贷新规则的要求,执行风险控制优先原则,引导专业条线积极拓展收益好、风险低的票据贴现业务,逐渐打破信贷风险过于集中的局面。目的是加强信贷管理,有效监测和控制信贷风险,以信用管理系统为基础操作平台,综合运用各类有效信息,对支行信贷风险工作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评价。
摘要:风险监控;制度;信贷;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一、内容与规则
风险监控,顾名思义指综合运用信贷、运营等相关管理应用系统为基础,提取各类有效信息,对信贷风险进行监测信贷风险监控遵循规范管理、动态监测、及时预警、有效控制。支行级信贷风险监控范围涵盖信贷客户本外币贷款、贴现等表内信贷业务,贷款承诺、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监控内容包括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客户信用是指客户的主体资格、经营管理、财务收支、担保措施发生变化或受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市场行情影响,导致其偿债能力和履约意愿下降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违反我行政策制度规定办理信贷业务所产生的风险。
1.加强到期信用监控
一是扩大到期信用管理的范围。由只监测本币扩展至全部的本外币贷款及贴现。二是扩展资金监测落实范围。前瞻性预测客户本息偿还情况。除要求对于到期信用需至少提前一周存足资金到还款账户外,要求对于客户有可能出现利息逾期的情况也要前瞻性进行预测;监测还款计划执行情况。各行及前台业务部门应按季监测分期还款计划的客户的还款情况并上报分行。三是强化资金查询分析系统应用于到期现金收回管理。在贷款到期前10日、结息日前3日,通过“账户交易明细查询”功能查询客户账户余额情况;在贷款发放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贷款资金流向监控”功能,查询信贷资金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保证资金安全;通过“货款归行占比分析”功能,监测客户贷款归行情况,以掌握客户潜在风险。按日对到期贷款进行监测。四是定期监测到期贷款情况。针对到期贷款逾期增多的情况,各行应按日提取到期贷款情况进行监测,分行将定期通报各行监测客户资金存入等其他情况。
2.加强预警监控
一是制度上保证预警工作顺利开展。下发风险监控细则。根据总行下发的《信贷业务风险监控管理办法》,制定《大连分行风险监控细则》,着重从预警信号处置流程及预警信号解除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细化,明确处置流程;优化预警指标。根据我行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录入总行预警指标进行重新梳理,合理确定预警触发时限。
二是扩大风险监控的范围。加强对展期、重新约期客户的监测。对于现金流紧张等原因,展期、重新约期客户,持续关注此类客户的现金收回情况及企业经营情况;建立风险客户监测台账。对因客户逾期、欠息、正常客户转关注等敏感原因而触发预警的客户、小微企业预警模型触发的预警客户,将建立监测台账,进行重点关注、监测,并定期发送两级行行长及前后台业务人员和进行挂网,以提示风险;对潜在风险客户机器控制。利用C3预警控制工具对全行潜在风险客户进行余额控制,对列入2015年度潜在风险退出名单的客户逐户进行系统控制,通过机器刚性制约,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是主动识别、提示风险。主动预警风险客户。对于出现行业、突发事件等问题显现的风险客户进行主动预警,通过了解经营状况、网上查询相关信息等手段,对行业风险进行进一步提示;前瞻性识别风险。对因欠息而多次触发预警、正常贷款转关注触发预警等类的在风险增大的情况下,主动进行预警,前瞻性的识别风险;发布重点监控预警信号清单。将重点预警信号整理总结形成《重点监控预警信号清单》定期发布,通过分析风险形成原因和提出建议解决方案以提示风险。
四是持续跟踪风险信号。在自律监管工作当中,利用预警系统提供的风险信号,针对性的对风险客户进行风险排查;非现场检查。通过线监控方式实施非现场检查,发现违规线索及时现场核实,通过在线监测和现场核查的有机互动,提高信贷风险甄别能力。五是对风险监控情况进行监测。分行将定期监测各行风险监控方案质量、风险监控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是否持续对风险信号进行跟踪,并定期进行通报、提示。
二、主要策略
根据不同信贷风险信号发布形式。对应管理部门制定信贷风险监控标准和流程;监控支行管理客户和审批业务的风险。
一是强化监督和工具应用,提高识险能力。以《防假治假工作指引》为工具,全面识别信贷业务中的假主体、假报表、假合同、假担保等虚假行为,以银监局大额风险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我行C3相关系统为信息来源,多渠道关注风险信息,以社会行为和专业行为为管贷手段,全面监控企业风险,对病态企业风险前瞻识别,杜绝存量客户经营“猝死”。
二是加强薄弱环节管控,提高控险能力。下发《贷后管理工作指引》,便于贷后制度的查阅、解读、传导、执行。通过C3中的标识、限制,考核上的赋分、奖惩,结果上的排名、问责,实现贷后管理“机器、机制、责任”约束。按照需求匹配与风险控制原则防止过度授信,对销售归行与存款份额低于贷款份额的客户,要压降额度。加强隐蔽集团客户识别与管理,应作为集团客户管理的必须进行标识与管理。加强财务报表真实性管理,坚持“三主三辅”,即:自证为主、他证为辅,现场为主、非现场为辅,现状为主、历史数据为辅。个贷方面,加大对总分两级行核心客户开发楼盘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合作中介的品质把控,从严控制关系人按揭、外地人按揭、抵债房按揭、尾盘按揭,防范弃贷、骗贷风险。
三是探索风险化解方式,提高化险能力。从“活”处着眼,从“多”处着手,改变出现风险一律停贷收贷的简单管理方式,积极探求多元化风险化解方式。一要分类施策,切实防范和化解问题客户风险。对经营遇到暂时性困难、合作意愿良好的企业,积极通过用信品种、期限、主体调整,或第三方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恶意套取资金、逃废债务的企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和金融同业合作,采取强力手段监控资金、追查资产,严防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二要加大事实风险的处置化解力度。主要立足自主清收,重点抓好大额不良、新发生不良、有偿债能力以及抵押担保足值等不良贷款的直接清收。对大额不良,实施提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批量转让工作,严格组包条件,从严控制形成不良不足一年的贷款入包。对具备条件的客户,要通过单户转让、债务减免等方式,努力盘活资产,减少贷款损失。继续加大不良核销力度,做到“能核尽核”。
基准原则对信贷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异常风险情况及时预警;风险监控后台部门需指导监督本级行客户部门及下级行按时处置风险预警信号,发现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并要求客户部门制定有效风险处置方案促使风险化解,建立规避风险的长效机制;定期向行长和贷后管理例会报告信贷业务风险监控情况和对客户部门及下级行预警信号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情况;总结通报支行信贷风险及监控情况;对支行信贷风险监控工作进行自评估等。
通过定期监督重要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数据、关键指标、限额执行等情况,全面了解本行风险水平以及变化趋势,合理分析并做出前瞻性判断,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与各部门风险经理交流沟通运用集体智慧,采信各专业的风险点、产品线、流程环节或有的风险隐患信息,计量和识别支行各业务层面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
三、全新意义
契合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当前的风险管理及监控工作。全面提升支行风险控制水平,以稳健促发展,优质高效监管,实现现代企业良性的业务经营活动。提高区域资金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资金通道,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推动并加强银企双方合作,保障金融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同促进区域金融管理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利军,宋月.民航机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质量相关性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4(02).
[2]朱敏珊.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陈晶.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