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控制作为医院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是确保医院总体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公立医院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前言
伴随着医药卫生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医院也逐步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医院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要不断地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强化医院的内部控制,并不断的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因此,不断地建立健全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是医院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某些方面和环节,有些医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用习惯或经验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对已经建立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某些重大事项和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预算执行中的约束力度不够等情况。因此,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授权其他机构履行审计职责。目前我国符合设立内部控制审计机构条件的公立医院都已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受医院规模、医院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各级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相差较大,不少医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2.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重视度不足
医院管理者重视收入,轻视管理,因此并没有将内部控制放在经营管理角度来考虑,从多数医院的普遍状况来看,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医院各级主管部门的考核机制主要侧重于对经济指标的考核,并没有强调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有些管理者单纯认为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有了较高的医疗收入,就是实现了对医院的管理,而且个别医院领导错误地把经济责任制当成内部会计控制,殊不知经济责任制只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种[1]。
(2)内部审计职能难以发挥
目前大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存在:人员数量不足、机构设置不严谨、人员素质不一等问题,使得审计质量不高。并且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错位和缺位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都制约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阻碍了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
(3)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公立医院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内审质量的基础,这一方面要求医院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求医院各阶层学习并了解内部控制理念与方法。但实际情况是,个别公立医院往往只重视医院教研事业的发展,只重视医院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忽略了对内控制度的监管,甚至部分医院把经营管理方面的制度应用到内控体系上,这些问题暴露了医院大多没有真正的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更没有理解预算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对医院的重要意义,因而往往也使得医院无法可持续营运,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发展步伐。
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医院内控制度,提高执行的有效性
首先,内部控制具有一个强有力的运行机制,为医院抵御风险,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可由预防机制、纠错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运行机制共同组成。内部控制立足于预防机制,通过优化控制环境奠定企业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等方法建立相互制衡的控制体系,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重大失误以及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舞弊。
其次,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可以将各种资源有机地统合在一起,为医院创造价值。医院只有依靠一套完善的制度才能融合在一起并形成持续的生产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制度就像一种黏合剂一样,可以把这种生产要素有机、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医院的职能。
2.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中,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医院内部控制和管理中。为了更好地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在管理信息中公开各阶层管理者的职责、权限、义务等。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使医院员工清楚地了解医院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医院员工能够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控制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医院各岗位职权批准制度的监督和控制。最终能够使医院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经验型管理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管理模式,实现医院模式化、价值化和网络化的管理。
3.做好风险预警和内控建设
公立医院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得医疗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医疗环境也日趋复杂。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约束医院自身,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防范体系。并且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公立医院医疗运行方面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医院的偿债能力、盈余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错误的经济决策很可能导致医院陷入重组危机,因此为了确保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减少医院的运行风险也是刻不容缓。内部审计部门这时不仅要只看数字和结果,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和总结出内控制度以及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今后再次发生。这就要求建立起识别、评价、监测和控制风险的系统,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评价、检查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找出风险根源,为医院未来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3]。
4.加强人员素质控制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其关键点在于实施内部控制系统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只有配备与承担的职务相匹配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才能使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按照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人员素质应该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丰富的知识水平、接受职业继续教育和培训。
因此可通过考试选拔、专家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训,这种方法的使用将提高内部控制系统执行人员的素质。此外定期对人员的岗位进行轮换来增加对其岗位的熟悉程度及全面复核能力。轮换岗位使某项职务的承担人员发生的错误行为能尽快被发现和揭露,从而予以纠正。同时,在监督的激励下促使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工作,从而增强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内控制度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才能适应不断深化的经济形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最终真正的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保护资金和财产安全,防范欺诈和舞弊,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强化医院内部监督职能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2]白安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8):52.
[3]张进, 张馨梅.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改革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7).
作者简介:黄俊玲(1964-),女,广西柳州人,经济师,审计师,研究方向:医院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