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过程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硬如磐石,坚不可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建立自己强大能力。在实践中和摸索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就成为了各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我国企业制度相对落后,也使得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本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分析我国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我国的企业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行业主要分布在老大密集型和环境污染型企业,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世界商品的大流通,这样的优势也渐渐失去了,虽然我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一直在增加,从1994年的306.3亿人民币,增加到2009年的5802.1亿人民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4年的0.64%到2009年增加到1.70%,也着实说明我国在企业研发创新方面的努力,可是在1994年的时候,美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就已经超过我国2003年对此1539.6的投入了。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在1994年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就是我国当时投入的两倍多了。再看同为邻国的日本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高投入,1994年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式13596.03亿日元,到2008年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7377.22亿日元,可见,日本从来都是注重对企业的资金和科技,支持其企业创新发展。而相比之下,我国对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却远远不够。
(二)我国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企业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没有形成
(1)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在 1949 年~1978 年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只能作为国家行政的附属物,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微观主体。企业只根据国家计划来组织生产,很少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生产和加工与市场脱节,主要以政府主导企业生产,没能形成有效地市场机制和市场供给,这种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结构特征使企业没有被淘汰和破产倒闭的威胁,没有从内部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形成竞争优势的压力。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模式以及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和产业竞争过度。但是鉴于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的双重保护使得相应的市场进入壁垒均失效,导致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无法出现真正有国际竞争力潜力的大规模企业。
(2)尚未建立成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机制
我国长期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资本市场、人力市场、融资租赁市场、企业家市场等发展不够成熟,各个市场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没有现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地与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没有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
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导致企业严重缺乏竞争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谁的产品质量高,谁就会有市场,产品质量可以说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能够最大限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敲门砖”。目前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但是由于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加之技术含量低,最终导致附加值也低。有一些产品尽管出口数量很大,但销售额不大,创造利润的能力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目前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差甚大,发达国家的产品合格率和优质率分别达97%和75%,而中国仅为70%和23%,中国每年出口的产品中,只有25%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实力。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普遍低下
中国在企业创新和创新资源方面取得的进步较小,2005年—2010年间,中国创新指数的全部5个一级指标,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创新绩效,从2005年的第17位,跃居到2010年的第5位;其次是创新环境,虽然在2005年—2010年间出现过波动,但是总体表现仍然进步明显,从2005年的第27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18位;再次是知识创造,从2005年的第37位,逐步追赶到2010年的第29位。但相对而言,中国在企业创新和创新资源方面取得的进步较小。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企业创新分指数只上升了2位,中间波动较大。新加坡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的企业创新分指数排名同样出现较大的起伏,而欧洲国家则表现稳定。专家分析这一原因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比重较大国家的企业创新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2009年,中国企业创新分指数比上年退后6位,从第12位降到第18位;但2010年,又提升至第15位。中国在“创新绩效”和“企业创新”方面,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自主率仍然不高,对外国先进技术仍有较高的依赖。在“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方面,虽然中国R&D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技产出不断增加,但是在各相对指标上,仍然显得进步迟缓。
二、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主要手段。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法治化。同时,要深入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现代企业制度下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就是让集中的权力分散化,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际上我认为是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化进程从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制机制的市场化,第二个人的市场化,第三个资源的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市场化就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在机制上真正建立我们各级人员的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这个机制必须按照市场去运转。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破除创新发展中的制度障碍。 第一,推动 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9%增加到55.1%。一方面,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了新产能。包括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运营;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里程占世界总量60%以上,进军海外市场;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37万辆,累计保有量达49.7万辆,居世界第一。许多战略高技术贴近民生进入市场,创造了新市场、新消费。据悉,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广泛,已经有200多个不同产品应用于渔船、汽车甚至快递送货的自行车上,形成产值已达1000多亿元。与此同时,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0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首批创投子基金,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增加科技贷款超过1.2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支持政策,其带动和放大效应正在凸显。与2011年相比,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增加2.5%,带动纳税额增加15%,促进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2%,达到了21万亿元。从这个角度看,调整科技投入的结构,支持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新动能增长,产生新的增长点。第二,突破 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 据了解,虽然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杰出人才和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仍待提升。“2015年中央预算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为25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大约480亿元左右,比例占18.5%,主要是项目经费。 近年来,除了科技成果取得可喜成绩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也有新突破
3.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竞争力的根本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间竞争中最为本质的内容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人才环境、留住和吸引人才就成为每个企业所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的体现,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换句话说就是人在价值理念上认可这个企业制度的安排,这种价值理念就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就是指在当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不断的改革创新问题,企业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文化,也就是说包括企业精神上、企业经营哲学与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的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地跟进企业的发展,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现与实质的统一,并且与本企业的技术特点和经营治理相结合
4.实施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以为潜在的竞争当做一道进入的壁垒。差异性产品、差异性服务、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替代和模拟的特点。非比寻常是随着差异化程度和购买者对某一商品偏爱程度的增强,排斥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就越高。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这一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信誉可以减少该领域的进入点,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介入。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多的表现在这个国家有多少世界著名的企业及品牌,美国的经济世界第一,同时美国的品牌也是世界第一。一般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知名品牌越多,因此我们国家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企业实施品牌化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品牌战略也也是核心竞争力重要体现。
5.创造良好的市场及法律环境
国家要加快经济立法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尽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防止各级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对知识产权的践踏.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技术若得不到有限的法律保护,就失去刺激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其次,国家要组织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做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的保护。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出台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法律政策,增加企业经营的核心,给予那些善于创新的企业以政策优惠,淘汰落后的产能,增加企业的融资环境,给予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优惠的融资政策,出台有利于刺激大、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叶飞,邝国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0(02).
[2]薄湘平,易银飞.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7(12).
[3]Gary Dessle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7
[4] Arther Sherman. Managing Human Resource(11t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1994
[5]程燕.打造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
[6]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秦殿军,万娟.自主创新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