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
摘要:当前,中国的国家话语权受到西方话语的严峻挑战,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积极回应西方国家的挑战,实现中国话语权的复兴。
关键词:中国;话语权;战略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01
话语权即讲话者语言的影响力。而国际话语权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间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既是软实力的表现,也是硬实力的表现。
一、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
当前,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首先,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中国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世界应该也必然应该多听到中国的声音,但西方舆论里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相去甚远。这说明必须要传播好中国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
其次,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抵御“西方话语霸权”,塑造好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个崛起的道路上必将冲击西方大国的国家利益。于是,为了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凭借其强大的话语霸权故意丑化中国,面对着“西方话语霸权”,我们要做出应用的回应,需要提高自己的话语权。
再次,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演绎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家间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我们越来越发现话语权的重要性。于是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一种话语权的复兴。因此,要走好中国自己的路,演绎好中国的故事,必须要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二、当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几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较之以前有了巨大的大进步,但话语权提升与综合国力提升不同步。我们经济总量已经第二,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话语权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在话语权方面的相对弱势,有中国自己的原因,但主要是西方大国对中国的话语霸权。在经济上,西方国家主导了主要的经济规则话语权、主要的金融机构话语权等经济规则;政治上,西方大国并不认同“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在国际话语权问题上,仍然处于被孤立、甚至被丑化的局面;文化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普世价值”向其他国家推销,抵制中国的文化伸张;军事上,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态势也很明显。所以,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权挑战几乎遍布在所有领域,世界话语权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局面。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必须要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进行战略谋划。
三、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选择
影响话语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硬实力的因素,也受软实力影响;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的挑战。因此,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应从多方面入手。
第一,把握中国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打造话语权的硬实力支撑。当前中国的硬实力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在经济上,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经济转型等问题带来的多重挑战;在政治上,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面,既有传统大国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又有周边国际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既有对中国模式的质疑,又有对中国负责人大国形象的肯定;军事上还面临着西方的军事遏制。但和这些挑战相比,中国当前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最大的机遇就是世界总体和平,中国卷入战争的几率极低,既然世界总体是和平的,我们就应该利用好和平的世界大环境,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力。
第二,展现中华文化精神的禀赋特质,重拾话语权的软实力自信。西方话语完全替代中国话语是不可能也是不可行的,但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很多人对中国文化不抱信心这种认识大可不必,因为中国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源于根植于民族传统的包容精神。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5000多年至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能够吸收一切好的成果,为我所用。我们在文化上的信心还源于中国特有的“和合”理念,与资本文化的强势和阿拉伯文化的极端不同,中华文化注重“和”的处事思维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条不同的思路,这种思路越来越被其他国家认可,这有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第三,发挥中国道路和经验的示范作用,扩大话语权国际影响力。当前,中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成功的经验,对那些徘徊在西方模式边缘的国家,对那些非西方模式的国家甚至对西方国家本身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所以我们要向世界说明白我们的发展策略和理念,发挥中国道路和经验对世界尤其是非西方模式国家的示范作用,扩大话语权国际影响力。
第四,增强设置议题能力,加强制度性话语权建设。这些年西方设置的议题往往成为世界的焦点,“人权”“反恐”等等,而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重建世界秩序”等话语在世界上的声音相对较弱。因此,中国想要提升话语权,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我们设置议题的能力,而设置议题的能力还有赖于中国制定规则的能力。正是源于此,“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第五,实现从“解读中国”到“中国解读”的跨越,传播好中国声音。过去的中国一直处于被解读状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这个开始寻求主动的解读世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鞋论”有力的说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西方模式国家的心声。中国解读世界,尤其注重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解读,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
总之,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某种程度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话语权的复兴。因此,要走好中国自己的路,演绎好中国的故事,必须要提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随着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中化民族的复兴梦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王秋彬,崔庭赫.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思考[J].公共外交季刊,2015(04).
[2]中央党校课题组,赵柯,左凤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经验、挑战与对策[J].对外传播,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