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研究

2016-03-24 21:28李伟
2016年4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产业结构重庆

作者简介:李伟(1990.03-),男,汉族,山西吕梁,硕士生,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重庆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当前重庆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为今后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优化路径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重庆;产业结构;现状;优化对策

一、引言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自成为直辖市以来,其经济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植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实力得到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然而,和其他直辖市相比,重庆市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策,为推动重庆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重庆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自重庆直辖以来,经过重庆市人民的奋斗和努力,经济飞速发展,从1997年直辖之初到2015年,GDP从1350.1亿元增加到1.57万亿,翻了6倍多;2015年的人均GDP达到了52549.71,是1997年的9倍多。同时,三次产业增加值显著增长,第一产业从1997年的307.2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150.15亿元,第二产业从1997年的650.40亿元增长到2015年7071.82亿元,第三产业从1997年的552.1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497.7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更快。

重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从2002年的14.2%下降到6.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从2002年的42.9%上升到54.4%。而第三产业总体趋势也是上升但其中有波动。从表中可得知,重庆现产业结构属于“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所在比例不断下降,第二所占比例是不断上升的,其中第三产业出现波动前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近十年来呈现下降趋势。由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结构具有重大影响。重庆直辖以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也说明重庆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二)重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重庆自直辖以来,三次产业无论是各自GDP总量、增速还是结构变动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其产业结构和其他直辖市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基础仍十分薄弱。2015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只有6.2%,而其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却高达36%左右,从中可推知重庆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再进一步分析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发现,农业所占比重最大高达60%,这说明重庆第一产业仍主要以农业为主。这也符合重庆这个大城市,大农村的区情。拥有众多农村人口的重庆,农业基础仍十分薄弱,农业劳动劳动生产率低。并且由第一产业高就业比例和低产值可知,农业生产作为第一产业中的主要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其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低,发展水平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急需提高。

2、部分主导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主导产业选择有待调整。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地区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的优势在于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生产函数,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同时,主导产业也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重庆主要有汽车摩托车、冶金和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3、工业中国有经济成分偏高,非国有成分偏低,抑制了经济活力及竞争力。重庆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和私营工业企业资产总值一直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国有成分所占比重是私营的2倍,一直显著高于私营成分。重庆市工业中国有成分偏高,非国有成分偏低。工业中的国有成分偏高,在一定程度对市场的发育,竞争的开展和经济活力的提高形成阻碍,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创新。

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且发展质量不高。直辖以来,重庆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在2001年以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但从2002年后增速明显放缓,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中成下降趋势,且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差距越来愈大。与其他直辖市相比,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比较低,且在GDP中所占比重也较低,尤其与北京和上海差距显著。代表第三产业前沿方向的,如金融业,其增加值与其他直辖市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不足。高新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凭借其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然而,由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且在进一步发展中存在着政策扶植和落实力度不够,科技资源不足,中小高新企业投融资难度大等问题致使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不足,尚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方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中退耕还林还草这一时机,大力推广种植各种附加值高的经济林,同时结合重庆烟草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积极引导农民大量种植烟草、榨菜等经济作物,从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利用知识化改造农业,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知识密集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扶植支柱产业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重庆传统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冶金及化工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重庆应大力扶植和振兴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和调整。同时,要集中力量巩固壮大汽车摩托车、冶金、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推动汽车摩托车行业的强强联合,增强重庆汽车工业的规模效益。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

一方面,重庆可通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条件,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交通、餐饮等其他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当地就业量,拉动区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惠普和富士康两大电子信息产业相继入驻重庆,必定会推动重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走上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因此,重庆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代表科技前沿的信息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另外,在农村,可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特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餐饮服务业等符合农民需要的第三产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

随着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特别是伴随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高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重庆市首先应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本地区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信息工程、生物技术、高效节能和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另外,重庆市也要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一方面围绕农业产业化、汽车、冶金、医药化工、食品等工业的发展,组织实施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另一方面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回报率大的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吴双.重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农村经管,2010,(21)

[3]王宏.对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产业结构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