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与实施成效

2016-03-24 21:03红,姚
草原与草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牧民

李 红,姚 蒙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与实施成效

李 红,姚 蒙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在保护草原生态过程中所付出的经济损失给予了合理的补偿,是建国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重大的惠牧政策。内蒙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较适宜当地的一系列配套实施办法,通过制度的落实,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当地相关部门利用政策引导牧区广大群众从事二、三产业,牧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情况

内蒙古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加之人口的较快增长,人为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投入严重不足等因素,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之时,国家从2011年起,在全国13个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在保护草原生态过程中所付出的经济损失给予了合理的补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惠牧政策。

1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意义

经过五年的政策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经成为内蒙古强农惠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补贴成为涉农补贴政策的一大亮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也已成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党中央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贯彻“五个”发展理念,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的需要,对于推进草原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内蒙古草原基本状况

草原生态是内蒙古生态的主体,内蒙古草原地处祖国北疆,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拥有草原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全区草地类型自东向西主要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形成了五个地带性草地植被带。全区由西向东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和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和乌珠穆沁五大沙地,以及阴山北麓和黄土丘陵风蚀区。内蒙古草原生物丰富多样,在2330多种种子植物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约100余种,受到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分别有50种和47种,还有许多属于濒危、珍稀、孑遗植物和狭域特有物种。饲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饲用植物793种,其中禾本科134种,豆科87种。

3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主要做法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补充,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自然恢复和工程措施并举的指导方针,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持续退化的趋势。为了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落到实处,内蒙古自治区创新机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地区实际的政策落实措施。一是根据内蒙古天然草原的平均载畜能力,测算“标准亩”计发资金。二是将正在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和自治区实施的阶段性禁牧工程统一纳入到补奖机制中,实现政策统一。三是采取“四到盟市”落实任务。四是实行封顶和保底措施,保障绝大多数牧户利益。五是分期减畜制度,有效缓解畜产品市场的供需波动,避免牧民收入大起大落。六是设立村级牧民草原管护员公益岗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监管力度。七是实施转移安置试点工程,将“转人”与“减畜”相结合,合力解决人-草-畜矛盾,减轻草原承载压力。

4 草原生态保护措施

一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工程等国家重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为抓手,采用形式多样的工程技术措施,加快草原生态恢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来,具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末,全区已有蒙草生态环境集团、亿利资源集团、草都集团等草业龙头企业投入资金上百亿元。在技术上采取“飞、封、育、种、改、保”等六项措施,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和建设质量。

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草畜双承包,“双权一制”和确权承包制度。积极划定基本草原和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明确草原生态保护“底线”。推行四项草原保护制度: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草原生态监测评估制度。

三是采取针对性强的法律措施。加强立法,有法可依,2003年《草原法》修订颁布后,我区第一个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基本草原保护条例》。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立法配套建设工作步伐明显加快,相继修订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野生植物采集收购管理办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政策。目前,全区已形成了适应内蒙古地区特点的“一法两例两规章”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体系建设。目前,全区有旗县级以上草原监督管理机构107个,在编草原执法人员1876名。机构实现独立设置的68个;实行参公管理的82个。自治区本级和4个盟市以及32个旗县相继成立了草原监督管理局,机构队伍的健全,为全区草原保护工作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区草原违法案件发案78831起,立案77714起,结案76872起,立案率与结案率均达到98.5%以上,移送司法机关1029起,极大地震慑了人为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5 成效

5.1 草原生态恢复速度明显加快

五年来,严格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得以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监测显示,2015年自治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3.8%,比201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比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2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9.8%提高到81.1%,草原地上平均生物量达到每亩68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13公斤,草原“三化”面积比2010年减少了671.3万亩。

5.2 推动草种产业发展

牧草良种补贴项目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快了牧草良种推广,促进了人工草地建设,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牧草良种补贴的深入实施,草种需求量迅速增加,牧草种子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内蒙古自治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两个项目的实施,内蒙古人工草地建设中使用牧草良种的比例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内蒙古人工草地建设的良种化进程,为草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

5.3 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使当地农牧民的政策性收入提高了789元/人,占到人均政策性收入的30%左右。并通过优化畜群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生产效益,带动了全区牧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2015年全区农牧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人,比2010年增长了约一倍,农牧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5.4 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升级转型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畜牧业生产方式在逐步转变,畜牧业生产设施明显加强,饲草饲料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草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引进优良畜种,调整畜群结构,变头数畜牧业为效益畜牧业,促进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牧民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2015年全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5324万亩,连续3年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区贮草棚和牲畜棚圈面积达到824万平方米和5507万平方米,比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分别增加了66.8%和52.8%,牲畜舍饲比例提高了22%。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有效带动下,过冬畜畜棚面积达到1.1平方米/羊单位,贮草225公斤/羊单位。全区牛羊肉产量稳定在140万吨左右,牛奶产量稳定在80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在牧区牧民畜牧业生产经营理念和草原保护意识悄然改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各项补贴资金,正在成为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牧民落实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惠牧政策得以顺利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深入实施,使广阔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焕发生机。

S812.5

A

2095—5952(2016)04—0004—03

2016-04-10

李 红(196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高级畜牧师,从事草原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牧民
牧民的遗嘱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