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资博
(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020)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发展态势:2008—2016
王资博
(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020)
中国2008—2016年评选出了第一至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竞争榜有进有出,共性叠彩,个性夺目。为推进中国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对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总体发展战略、基本发展理念、典型发展举措等进行了考察分析。并以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为发展参照系,提出推进中国文化企业发展升级、竞争升位的若干举措:在主体上,民营、国有共进;在手段上,内容、平台联动;在要素上,资源、品牌互促;在路径上,制度、机制配套;在动力上,内力、外力协同;在成效上,重点、小微齐抓。
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强国
中国从2008年到2016年评选出了第一至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理路越来越清晰,全国文化企业30强在新常态中的生力军地位和风向标作用越来越明显。科学把握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共性与个性,系统考察其总体发展战略、基本发展理念以及典型发展举措,并基于这些发展实态前瞻思考推进中国文化企业发展升级、竞争升位的策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08—2016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整体特点
第一,经济繁荣崛起企业集群,企业集群吸聚文化强企。30强文化企业的数量与所在地经济繁荣度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区迈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开始以更具增值性的高端服务业为主,此时第三产业的占比将会占据主要成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莫不如此。就北京而言,朝阳区凭借工业大区(北京市电子、纺织、机械、化工、汽车工业基地)的企业集群优势,加速打造文化创意强企富集的文化强区。2011年该区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的区级可支配财政收入已经略微高出房地产创造的财政收入。我们发现,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的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天创国际演艺、中国东方演艺、完美世界、山水盛典就集聚于北京朝阳区。
第二,以开放(内引)促发展,以发展促开放(外联)。随着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产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企业30强在国际舞台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第一届的天创国际演艺、第二届的江苏凤凰出版、第三届的深圳华侨城、第四届的完美世界、第五届的深圳华强、第六届的百视通、第七届的北京万达、第八届的科大讯飞等等,这些30强文化企业无一不证明开放度作为反映对外交流与文化外贸水平等的重要变量,已成为衡量文化强企全球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的体制机制对文化创意、文化资本、文化科技和管理理念的引进大有裨益,还能营造出互动、包容的文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第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国文化企业30强贡献日益突出。从2016年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有关情况看,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骨干文化企业的总体规模实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无论是从全样本从还是分区域样本看,毋庸置疑,全国文化企业30强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一方面,全国文化企业30强能带来切实的直接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增长、就业岗位的供给以及扩大政府财政收入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全国文化企业30强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优势还具有较其他因素更大的溢出效应,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能给自身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产业。
(二)竞争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文化企业特点
一方面,新业态新优势。在新晋30强企业中,新兴业态类企业居多,增幅居各类别之首,这反映了新兴业态类的比重快速增长。而且,入选的新业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速可观,说明以新媒体(东方明珠新媒体、江苏有线)、数字出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网游(福建网龙)、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主题公园(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为代表的业态创新推升了这些文化企业的既有优势和潜在效益。实践证明,文化与科技(深圳华强、科大讯飞、汉王科技)、文化与旅游(西安曲江文投、北京万达文化、山水盛典文化)、文化与信息(江苏有线、拓维信息、东方明珠新媒体)、文化与金融(2016年30强文化企业中17家已经上市)等的深度融合是30强文化企业发展的大势所在,也是其新优势生长点所在。
另一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30强文化企业数量分布不均。在第二届到第八届评选中陆续竞争进入30强榜单且第八届仍然在列的17家文化企业中,东部占了13家、中部有3家(中原出版传媒、科大讯飞、湖北长江广电传媒)、西部仅1家入选(西安曲江文投)。总体来说,我国东部地区因其固有的经济、科技、市场、人才比较优势,故30强文化企业数量分布最多,文化企业优势资源越来越趋于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上广”聚集。东中西各地30强文化企业及控股、参股、关联企业在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作用均越来越突出。需要指出的是,中部的湖北长江广电传媒凭借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优势加入激烈竞争格局,并积极以“广电+”拥抱“互联网+”,在2016年成功入榜30强。在第八届(2016年)评选过程中,西部地区仅有西安曲江1家入列30强企业,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均仅有1家企业符合参选条件[2]。
(三)在后续竞争中落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文化企业特点
一方面,个性夺目,曾经辉煌。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丰富和多元,演艺业已发展成为全球基础性文化产业。云南映象大力弘扬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运作《云南映象》形成了演艺业发展的“云南模式”。上海东方明珠系中国第一家文化类上市公司,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成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四川新华发行整合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业务和资源,成为中国书业境外上市第一股。上海东方传媒电视购物业务迅速发展,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汉王科技主要从事“以模式识别为核心的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开发和应用。广东奥飞动漫是国内第一家上市动漫企业。北京光线传媒是中国最大的多媒体视频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其中《人在囧途之泰囧》摘取了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另一方面,竞争激烈,位次起伏。桂林广维凭借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效应跻身第一届30强,但在后续评选中位次不保,近年几乎被收购,如2013年9月传出索芙特将定增12.8亿元收购桂林广维,2014年5月又有山水文化与桂林广维重组合作传闻,2015年1月八菱科技因“标的股权存在质押及轮候冻结(查封)的情形”,终止收购桂林广维,2016年5月又传出毅信控股拟出资逾4.6亿港元间接控股桂林广维。多家文化企业因网络游戏开发而声名鹊起,但该行业竞争最残酷,挤出30强的几率也高。主业没落、转型无效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网游类文化企业一步步跌下神坛[3]。显然,这些竞争失势的文化企业,要想继续掌握主动权,实现逆转,就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八连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总体发展战略考察
一方面,以社会效益优先为长远发展战略。11家八连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导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遵循文化产品生产传播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越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越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他们已经将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内化为企业创新动力和长远发展战略,越来越明确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发展战略因企业类型(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出版发行类等)各异,但阶段战略总基调与中国文化产业“2009年至今的转型阶段”[4]相适应。11家八连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2008—2016年阶段战略总基调恰是“转型”。近年来,江苏凤凰出版数字化建设步入盈利期;浙江出版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湖南出版产融结合迈出实质步伐;湖南电广传媒从单一的广告代理转变为全业务广告经营;安徽出版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的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江西出版则在全国率先完成“转企、改制、上市”三步并作一步走;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带动一大批转企改制后的国内演艺团体进军国际市场,开拓发展空间;中国电影集团加快了整体重组改制的步伐;保利文化则于2010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化标准渐成体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重点方向是新媒体、新业态。
(二)八连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基本发展理念考察
第一,侧重创新发展。文化企业发展需要构建创新驱动体系,也就是需要实现创新发展所附着的一系列创新性手段、工具、形式和途径的发展。文化企业践行创新发展理念,需要逐步推进理论创新、制度优化和科技进步等各环节。湖南电广传媒被科技部授予“中国科技投资业务创新奖”。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荣获“文化部创新奖”。
第二,侧重协调发展。协调的基本功能在于统筹兼顾、促进协同,从而提高运行的效率。在八连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基本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是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对各种要素进行匹配、调剂、分工及协作,使其有机结合、步调一致、服务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第三,侧重开放发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2015年投资举办或承办“一带一路”文化项目共计35项,涉及沿线50个国家[5]。安徽出版集团2008、2009两年,出版物及电子文化产品实物出口遍及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版文化企业出口份额的60%以上[6]。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全球员工超过1.7万人[7]。
(三)八连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典型发展举措考察
第一,着力制度改革。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设计相应制度安排,修订或消除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制度和政策。同时,还着力从体制改革上完善,从运行机制上优化。湖南出版2008、2009年两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通过制度改革基本解决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等三大问题。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启动改制,2011年资产总额增长193.78%,净资产增长210.98%[8]。这些表明,30强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第二,着力格局构建。既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规划发展目标的大格局,又立足实践中的具体实际,细化为具体的方案、布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致力于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格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构建了多媒体、多业务、多终端的发展格局。江西出版集团公司构建了传统主业与新兴业态相结合的经营格局。
第三,着力资源整合。一个系统的资源整合,就是要着眼于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的协作、调整、配置和重组、重建,整合资源,实现系统诸要素的整体效应。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强力推进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整合资源,2010年末净资产市值91亿元,是2005年的6.07倍[9]。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搭建起“达晨创投+中艺达晨+华丰达晨”的达晨私募基金管理平台,分别涉足创业投资、艺术品投资、产业投资领域,增强了影响力和整体实力。
第四,着力重点突破。文化企业在具体的竞争发展实践过程中,应集中力量抓主业、突出优势寻突破,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过程的顺畅与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少儿社则连续12年保持国内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第一。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以视频业务为主导、以数据业务为主攻、以差异化信息服务多种应用类产品为抓手的业务经营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主体上,民营、国有共进
一方面,做大做强民营文化企业。综观第一至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民营文化企业稳步发展、保持活跃(其中2013年民营企业有7家入选,2014年有9家入选,2015年有8家入选)。建议从全国层面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在工商、财政、金融、项目、用地等方面推出更优惠的“政策包”。扶持行业影响力高、成长性强、在业态创新和走出去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做优做强国有文化企业。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许多国有文化企业充分展现了转制优势和活力。在第四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2003年以来转企改制的企业共19家,占总数的63.3%。国有或国有控股24家,占总数的80%[10]。要打造国有文化强企,就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增强竞争力和辐射力。建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借鉴西安曲江文投公司的有益经验,引导国有文化企业构建投资公司,科学开展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运营,加大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如安徽出版集团成为了全国唯一有两家企业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出版企业。
(二)在手段上,内容、平台联动
一方面,坚持内容成就质量和效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实施精品战略,狠抓电影的内容创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打造创新型文化领军企业”为目标,打造内容创新型企业,获奖图书保持全国领先。保利文化注重“内容强势”,卓有成效。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创动画电影《熊出没》系列以2.95亿元超高票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兴的载体平台。建议优化“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鼓励互联网创业平台等的创新、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文化企业技术改造和载体平台优化步伐。诚如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数字影片发行、传输、票房统计、监察等功能的综合运用。中国出版集团百科三版、“易阅通”“华音”“译云”“影像中国”、大佳网等一批特色平台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福建网龙正在建设全球最大VR体验中心。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创意和设计提供专项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创意和设计创业人才拓展市场。
(三)在要素上,资源、品牌互促
第一,以优势兴业强企。充分开发利用特有文化资源,尤其是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按照“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发展带动大繁荣”的发展思路,以重大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做强文化企业。建议利用“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11]的优势,发展知名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企业、数码技术企业、新媒体企业等,积极开发新兴业态。推动中国动漫产业打造知名企业、拳头产品。鼓励文化企业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整合资源,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延伸价值链。
第二,强势筑巢引企。加快建设文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形成完整系统的文化市场体系。对于引进世界文化名企地区总部及其研、产、销中心入驻,建议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优先安排用地。本着区位优势,安徽出版集团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境内关外”出版文化企业。建议有更大潜力和意愿冲击百强文企的地区依托自贸区、高新区、保税区、经开区等,引进和共建一批国际知名研发机构、教科文人才,发展新兴高附加值文化产业,集聚文化企业群,做好文创中心,实现成效优化[12]。
第三,趁势打造品牌。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居第243位,是全国唯一上榜的出版传媒集团。2014年中国出版集团入选“全球出版业50强”,入选“亚洲品牌500强”。建议推动建立文化对外文化产品交流项目库,支持知名文化企业及产品进入文化部重点产品出口名录,鼓励和扶持动漫、杂技、图书、艺术品等打造文化品牌[13]。建议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新推出《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发展指南》。加强文化企业集群建设,努力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从创意到设计,由设计到生产,由生产到宣传、推展、销售“一条龙”的孵化链[14]。
(四)在路径上,制度、机制配套
第一,规划先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08—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为集团做优做强做大,实现“双百亿”目标,迈向一流出版企业奠定了科学基础。2014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集团制定了融合发展的“1221”战略规划,在规划的指引下,集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迈上快车道。这就启示我们,要夯实科学规划保障。在培育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扶持相关文化企业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确定重点领域,避免同质竞争。建议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积极做好文化企业发展规划,要围绕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文化企业布局[13]。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重视文化企业发展,出台《文化企业振兴规划(2016—2020)》,明确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条件等。
第二,组织考评。建议实施文化企业考评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对文化企业考评进行宏观指导,提出促进文化企业振兴的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议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改进统计。如按季度按类别跟踪监测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文化企业等的营业利润、税金总额等指标情况。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规划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制度保障等作为考评的主要内容,引导其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第三,宣传反馈。建议打造“立体式”宣传反馈机制。华强文化科技等文化企业的成功,充分显示出宣传反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建议定期发布《中国文化企业季度发展报告》;开设“中国文化企业网”;开通《中国文化企业手机报》,每半月1期;依托湖南电广传媒等开播《文化企业访谈》节目,每月播出1期;编辑发行《中国文化企业》期刊及《中国文化企业报》。
(五)在动力上,内力、外力协同
一方面,增强技术、管理、人才、营销等内生动力。诚如西安曲江文化集团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江西出版集团公司强调“以人为本,内和”的发展战略,以实现“有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建议力促R&D投入、科技型中小文化企业总数不断增加;加强“维权援助制”,帮助文化企业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完善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体系;成立文化企业专项奖励基金,创新“以奖代补”。创新培养、培训、引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方法;建立“中国文化企业家资源信息库”,加强点对点联系服务;探索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宣传文化项目承包经营制、文化创意产品股份期权制。加大对国际化创意和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对其国际交流进行奖励和资助。鼓励合作建立海外经营实体,并购拓展跨国营销渠道。
另一方面,优化行政、市场、文教、社会等外在环境。建议精简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市场、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健康地发展文化电子商务市场,做大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提质增量、扩大规模、填补市场空白;筛选拟鼓励支持的文化企业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编制《文化企业投资指导目录》。建议扶持文化企业管理、艺术、设计、软件、传媒、表演等学科专业建设;建议加强文化企业课题立项研究。健全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组织建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世界排名前列的法国最大出版集团阿歇特公司联合成立了由凤凰集团控股的凤凰阿歇特公司,打开了阿歇特在全球的发行网络,成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建议依托全球优势资源,努力打造文化外贸新增长点。
(六)在成效上,重点、小微齐抓
一方面,实施“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扶持工程”。完善《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办法》,其中出口重点企业可享海关便捷通关服务。2011年, 江西出版集团创造性地上市,被誉为经典的“沪深两市中第一家‘边改制、边重组、边上市’的大型国企借壳案”,2010年荣获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最佳并购方案设计奖”。到2016年5月,第八届30强文化企业中17家已经上市。这就启示我们,要趁势做大做强出版、广电、旅游、演艺、网络、动漫等类别的重点文化企业,进而鼓励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文化企业以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组建龙头企业;可通过IPO、借壳等多种形式,加速推动重点文化企业上市。
另一方面,实施“中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工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和控股法人单位共110余家;山东出版集团共有165个全资独立法人单位;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拥有近600个发行网点;汉王科技共发展经销商754家等等。这就启示我们以大带小,走“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壮大之路。此外,建议放宽小微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方式和比例,支持以知识产权、商标、实物、股权、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保费交纳、奖励等方式用于壮大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建议组建具备综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对接中小微文化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建议税务部门在对中小微文化企业减免税负上做细做实。建议各地中小企业局等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推广经验。
[1] 张玉玲,李慧,严圣禾.第八届“文化企业30强”发布[N].光明日报,2016-05-13.
[2] 佘颖.通过资源重组和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打造龙头企业[N].经济日报,2016-05-16.
[3] 石英婧.盛大游戏帝国跌落神坛 陈天桥面临转型败局?[N].中国经营报,2016-02-01.
[4] 重庆市社科联网.第6期“智库重庆论坛”前瞻文化产业大趋势[EB/OL]. [2016-05-13].http://www.cqskl.com/1802.shtml.
[5] 冯蕾,邱玥.创新 创造 创意: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N].光明日报,2016-05-13.
[6]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拓展主营业务 扩大文化资本输出[N].光明日报,2010-05-15.
[7] 杨君,邱玥,陈晨.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4-05-16.
[8] 韩业庭,李苑,易运文.创新发展 锻造旗舰[N].光明日报,2012-05-19.
[9] 李慧,张玉玲,易运文.文化沃土 竞显风流[N].光明日报,2011-05-14.
[10]范周,李志伟,蒋多,等.铿锵前行的时代脚步[N].光明日报,2012-05-21.
[1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12]王妙志,王资博.民族地区文化发展范式升级与成效优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10):114-118.
[13]韩美群. 2001—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演变与发展状况检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3):1-8.
[14]谭玲,华鹰.对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战略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2-118.
[15]王资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探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0):122-127.
(责任编辑张佑法)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p-30 National Cultural Enterprises From 2008 to 2016
WANG Zi-bo
(Chongqing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Chongq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ongqing 400020, China)
From 2008 to 2016,top-30 national cultural enterprises have been annually selected. Some are out of the list, and some new are in it. Their generality and individuality both catches everyone’s eyes.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op-30 national cultural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its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ic development ideas and typical development measures. If we take the top-30 national cultural enterprises as a development frame of reference, we need overall strategies to prospectively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of our national cultural enterprises. Subjectively, private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are progress; as to methods, contents and platforms should be linked; as to elements, resources and brands should be mutually reinforced; as to the path, system and mechanism should be matched; as to the dynamic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 should be coordinated; as to effects, great and trivial benefits should be considered.
cultural enterprise; culture industry; cultural power
2016-07-20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扶贫机制完善创新研究”(2015BS004);重庆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研究”(2016QN-1);重庆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课题“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研究”(201602)
王资博(1984—),男,湖南娄底人,博士,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任务型副研究员,重庆多党合作历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资博.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发展态势:2008—2016[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2):104-110.
format:WANG Zi-bo.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p-30 National Cultural Enterprises From 2008 to 2016[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12):104-110.
10.3969/j.issn.1674-8425(s).2016.12.016
G127
A
1674-8425(2016)12-0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