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考生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江西省景德镇市园林管理局,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孙正祥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考生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江西省景德镇市园林管理局,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孙正祥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并推出了农村小额贷款政策,这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针对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现状,概述了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控制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为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农村金融;小额信贷;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完善,但与城市金融体系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少数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盲区、由于可抵押的标的较少使得农民的贷款较为困难等。因此,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要实现农业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系统的普及和大力支持。如何加大金融服务于“三农”的力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农村小额贷款作为一种存在于农村的借贷行为,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内业已实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关于小额贷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①孟加拉国GB模式,即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非政府组织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以帮助其脱贫的金融模式[1]。1993年,这一模式被引入到中国并试点运行,经过10多年的试验,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②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是某个或某些组织在某个或某些地区开展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③“e”贷模式,网络银行信贷业务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有益探索,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小额贷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针对小额贷款的操作主体、资金管理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学者主要就农村小额贷款的区域性进行了研究,且通常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西北、西南等地区,而对于发达地区的农村小额贷款研究则较少。此外,学者们倾向于研究小额贷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忽略了小额贷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小额贷款,无论是农户还是农村企业,最关键的技术因素在于风险的控制,即在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最小信贷风险,这既是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农户和农村企业能否贷款成功的关键因素[2]。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信贷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小额贷款逐步发展为非政府小额信贷、农信社小额贷款、政府主导小额贷款和民间自发小额贷款等4种主要形式,但这些小额贷款模式都存在较大风险[3]。目前,针对我国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利率风险
央行对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执行统一的利率水平,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实行的是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而农村信用社对大部分农村小额信贷实行的则是不浮或少浮的优惠利率政策,这导致农村信用社两边的利率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使小额信贷的利率风险在贷前就暴露出来。
2.2信用风险
与利率风险不同,信用风险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主体的行为来进行消除,具体方法包括通过普法、金融常识等来提升农村的整体信用素养以及建立信用评价及信用档案等方式。
2.3管理风险
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风险在小额贷款中经常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应在提升小额贷款的经营水平上,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小额贷款的基础建设,以便提高信息化程度。
2.4政策风险
农村小额贷款要获得持久的发展,除了需要控制上述几种风险外,还要控制由政策改变带来的风险。因为农村小额贷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政策上常常有保护机制,例如给予利息优惠、优先办理、无抵押贷款等措施,如果这些政策措施得不到贯彻执行或延续性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农村小额贷款出现断层,最终不能获得长久性发展。
小额信贷对于解决贫困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持续地为低收入人群服务,小额信贷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否则,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土壤[4]。为此,需要全方位加快小额信贷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
3.1改进支农金融服务,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要完善金融供给制度,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项目资金的供给,使支农资金在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下及时到位。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装备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三是拓展资金供给项目,开办新型贷款品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促进农村科技项目的发展。通过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鲜血液的供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3.2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从多层面来获得充分信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加大对小额信贷的宣传,强化农户的法律意识,明确违约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要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从完善内部财务制度、贷款审批、利率定价等方面入手,真实准确进行账务核算和报表反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入良性运作的轨道。目前,农村信用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管理问题,如内部管理制度不严密、贷款审批手续不完善、财务核算不真实等问题依然很严重。若不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其经营会逐步陷入困境。针对上述问题,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情况下,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积极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此外,要降低对“三农”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由地方财政对农业贷款实行贴息,让利给农民,支持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3.3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搭建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平台。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农村小额信贷的积极、健康发展,既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减缓贫困的需要,也是金融改革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没有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中低收入农户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的融资问题,就很难持续地获得解决。为更好地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要继续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将小额农户信贷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让农户个人信用规范化,并使其成为社会守信的基础工程,创建有利的信用保障和支持系统。二是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农民诚实守信教育,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等活动,为讲信用的农户开绿灯,提高授信额度,对失信农户取消授信资格、降低信用等级,可以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最终营造稳定、和谐的融资环境。三是探索建立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并落实严格的奖惩措施,尽快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工作纳入到对基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有效保护金融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逐步形成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
小额信贷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由单纯的扶贫转移到为目标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为农村金融市场乃至全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实践证明,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时在贷款投放方面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小额农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的外流、载体的缺乏、风险失控、政策法规的缺失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小额农户贷款的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同时,面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加大改革和政策扶持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健康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
[1]张艳君,汪芹.浅谈小额信贷国内外发展状况[J].金融经济,2011,(8):34~36.
[2]任娜.浅析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11,(12):56~58.
[3]郭冬梅.对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风险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6):88~91.
[4]刘婧.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5]刘菲.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D].合肥:安徽大学,2007.
2016-01-18
李考生(1986-),男,助理工程师,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小额信贷。通信作者:孙正祥,sunzhengxiang9904@126.com。
F832.4
A
1673-1409(2016)21-0069-03
[引著格式]李考生,孙正祥.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2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