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基于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实证研究

2016-03-24 07:35:32黄丹俞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南京大学南京210046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讲座图书馆培训

●黄丹俞 (1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2 南京大学 南京 210046)



高校图书馆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基于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实证研究

●黄丹俞(1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2 南京大学南京210046)

[摘要]文章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网络调研,使用EXCEL表格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98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构建由新生教育、课程教学、讲座培训和个性化教育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参考文献15。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985高校图书馆

1引言

2013年长春召开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上,多个学者在报告中都提到了新环境下开创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介绍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尝试[1]。同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第十分会场的主题为图书馆用户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图书馆转型中的用户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合作式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系统”和“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等主题是国内顶尖专家在会上分享的研究成果和展望[2]。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张立研究馆员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的梳理,认为未来研究应集中在深化理论水平,构建其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开拓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新模式,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读者不断增强的信息获取需求[3]。

全媒体时代,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升级信息素养指标模型,构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图书馆转型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98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2.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强调信息检索的基本通用技能和图书馆资源利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应用能力,有信息素养独立课程教学、课中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等多种形式[4],传统的文献检索课隶属于信息素养独立课程教学范畴,我们所熟知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培训)是信息素养课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素养课内教学或课中教学则指一些融入专业课程的嵌入式教育或问题导向型教育。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及一些文献对此类活动的命名不统一,有的命名为教学培训或用户教育,有的称之为信息素质教育,笔者将这一类活动均统称为信息素养教育。

通过访问各所“985”高校的图书馆网站获得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9月间多次访问样本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基于其网站所呈现内容,统计其信息素养教育所属栏目及服务模式构成,并进一步抓取现场讲座主题场次、讲座主题、组织方式等详细数据内容,掌握各个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总体概况和部分细节。应用EXCEL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和统计,分析各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1)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总览。据统计,39所“985”高校图书馆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网站栏目导航一级目录为“服务”或“读者服务”,二级目录多命名为“教学培训”或“读者培训”或“用户培训”,也有一些高校直接命名“信息素养教育”栏目或平台。此项服务的开展由课程教学、定期(滚动)讲座、专场(预约)讲座、新生培训、网络培训、课件(视频)展示和其他一些特色培训项目共同组成。

课程教学是由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课或信息素养课,许多高校图书馆开设多门文献信息检索的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有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两种模式,也有分文科与理工科或更为细致的专业型文献信息检索课,课程教学的开展率为84.6%(33/39);定期(滚动)讲座指的是预先确定好时间地点的针对数字资源利用与信息素养技能讲座,地点一般设在图书馆,图书馆提前发布讲座通知,全校师生可自行前往或预约参加培训,服务开展率为92.3%(36/39);专场(预约)讲座面向院系或小团体的个性化需求,接受预定的培训讲座,服务开展率为66.7%(26/39);新生培训是面向刚入学的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的有关本校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培训活动,有讲座、课件和培训平台等多种形式,服务开展率为56.4%(23/39);培训课件和视频是将现场讲座的课件和现场录像制作发布,供师生下载或在线查看,64.1%(25/39)的图书馆提供课件,而提供视频的图书馆仅6家,且大多数只提供部分讲座的视频;网络培训是为师生聚合WOS、EBSCO、Elsevier、Springer等国外资源平台所提供的在线课程链接,各图书馆会选择学校所订购的数据资源平台方所提供的网络课堂,服务开展率为56.4%(22/39),有些图书馆会专门开辟网络培训聚合页面,有些图书馆则直接在通知里告知时间与链接。除以上这些服务项目外,不少图书馆还另辟专栏,提供一些特色教育项目,如嵌入式培训、一对一教师培训、博士生查新培训和馆员培训等,作为本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得力补充。

(2)定期(滚动)讲座的开展与主题分析。通过网站对39所高校的定期(滚动)讲座的讲座栏目、主题数、场次、课件开放性和是否预约这5项进行调研。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病区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选项,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即为总护理满意度。

高校图书馆的定期培训项目多以“资源与服务利用”为名开展,主要针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和开发利用。各校的讲座主题数和场次存在非均衡性,主题数和场次最多的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学,共有33个主题分61场次进行,每周都有多于一场的讲座开展,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讲座都多于20场每学期,基本上每周都有讲座。但也有少数高校图书馆的讲座数量很少,甚至不开展定期讲座服务。26所高校图书馆均有学期或月度的讲座列表提前公布于网站,可以通过网站获得明确的主题和场次数量;11所高校图书馆的讲座采用临时通知的方法,网站上不进行聚合展示,这些高校的讲座主题和场次无法通过网站获得,无法统计与分析;另有两所不提供讲座服务。25所高校图书馆提供所有或部分讲座课件给用户在线查看,其中有6所高校提供视频在线观看。讲座时长一般为1~1.5小时,包含讲授时间和上机实践训练和问答时间。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这3个图书馆的讲座采用预约制度。

通过网站可获得23所样本高校图书馆2013~2014第二学期讲座的主题448个。将448个主题抽取关键词后进行聚类,分别归类到“资源与服务概览”、“信息资源与检索”、“学科研究与写作”、“实用工具与软件”和“其他”这5类下,各类主题数量与比例如表1和图1所示,与王莲老师介绍的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讲座主题类型比例相类似,也符合其所提出的“纺锤形结构模型”之说[5]。

表1 讲座主题与统计数据分析表

图1 讲座主题比例

资源服务概览类讲座主要是综合介绍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如馆藏资源介绍、文献获取与原文传递和学位论文提交等;信息资源与检索类讲座是讲座的主要组成部分,数量上占所有讲座的一半以上,主要介绍图书馆所购买的各类数字资源平台、网络信息资源及检索技巧等,资源覆盖面大,内容与各校学科特点相匹配,WOS、Ei、CNKI等主流数据资源出现频率较高;学科研究与写作类讲座大多讲授如何利用一些资源平台和工具追踪学科前沿、进行开题文献调研、基金申请和科技论文写作,针对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切实之需;实用工具和软件类讲座的主题较为集中,主要讲授计算机操作系统、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NoteExpress等)、专业类软件(Photoshop、Latex、云笔记、思维导图等)、office软件和统计与分析软件(SPSS、CiteSpace、InCites等)这几类;其他类的讲座则有介绍信息素养的、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及面试技巧礼仪等,数量较少。讲座普遍重信息素养应用技能培训,较少涉及信息道德与信息意识的普及教育。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承担了信息素养教育这项任务,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领域之一,突破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发展出讲座、在线平台、网络课堂等其他教育模式。但是,各个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都自成一体,名称混乱、栏目各异,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教育理念差异性大,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与指标,可供参照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缺失。

3构建高校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多层次立体化的构想是建设于用户细分和教育手段多元的基础之上的,多层次指的是将用户细分,针对不同层次(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同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不同阶段(毕业开题、基金申报、文献调研……)而产生的不同需求;立体化指的是教育内容和手段多元化,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教育手段,注重传统教育与新兴教育手段的融合,既能秉承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习惯,又能迎合新生代数字环境下的交流习惯,最大限度地涵盖所有用户的需求特点,构建由新生教育、课程教学、讲座培训和个性化教育这4大块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文献检索课作为基础通识教育,辅以新生入馆培训和培训讲座作为拓展。在此基础上,开拓嵌入式教学、信息专员培训和微课等深入到学科课程中的新兴信息素养教育,总体上形成从普及到拓展再到深入这样层层推进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逻辑[6]。

图2 高校图书馆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3.1多元化新生教育

新生教育的目的是让新生快速了解本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是图书馆吸引用户和培养用户的制胜一环。新生培训的内容包罗万象,需要通过较短时间或较短篇幅表述清楚,可以有集中讲座、观看视频、参观游览、在线平台等多种类型,针对本科新生、硕士研究生新生和博士研究生新生等不同层次需求开展多种教育形式。

3.2细分型课程教学

高校文献检索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普及,属于非专业性的通识教育范畴[10],这种通识教育若泛而不精则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按文理科、学生类型或选修必修等进行细化,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开设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课程有7门,针对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图书馆概论》、《文献检索与利用(化工类)》、《文献检索与利用(理工类)》、《文献检索与利用(社科类)》和必修课《文献检索与工具书利用》;面向研究生开设选修课《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应用》和必修课《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7]。这种细分的课程体系定位明确,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网络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可以让我们突破时空限制去获取更多资源,网络公开课、MOOC浪潮,也为我们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高校图书馆自身师资缺乏的状况下,MOOC课程或其他高校的课程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精心筛选并聚合了众多的网络视频教学,也邀请其他高校的教师来讲授[11],弥补自身不足为本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老师领衔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分别在中科大网络公开课、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线,武汉大学的黄如花教授在中国MOOC大学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这些课程都吸引了超过2 000多学员注册,相当一部分学员完成考核获得证书。有实力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同样尝试开设推广本校的优秀信息检索课程,师资力量较弱的高校图书馆则可以选择为进行链接推广或组织观看,帮助本校师生获得更多更优秀的信息素养教育。

3.3全覆盖型讲座培训体系

一个完善的培训讲座体系由多方面组成,首先是良好的组织和策划,其次是丰富的内容和易获得性,最后是延伸服务和反馈,环环相扣。讲座不是课程,分散而每场自成一体,主题规划需注意承前启后从易到难,层层推进,辐射到师生的整个信息获取、组织与利用的全过程。讲座的开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可以是Online(在线讲座)、Offline(现场讲座)也可以Offline to Online(将现场视频上网)等多种形式。

讲座吸引更多人前来听讲,需要有好的宣传和组织策划,学期初就把本学期的讲座计划公布,再辅以每场讲座前进行多渠道通知,比临时性提前通知的效果要好。讲座采取预约机制模式要比自由听讲模式更具可控性,可以把预约人数在10人以下的讲座及时取消改为小班授课形式或一对一咨询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的预约系统下查看各场讲座预约情况一目了然,不论对于用户进行选择还是对于组织者进行讲座规模预估都意义重大。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图书馆的讲座主题丰富且分布合理,可参考性强,其讲座主题并不是零散排布,而是分别列于几大主题之下,多场次,方便用户选择。不少高校会将讲座课件或视频及时上传,作为从Offline到Online的延伸,该举措可以让因故无法参加现场讲座用户、其他校区用户和需要多次学习的用户有机会进行自助学习。而反过来,为在线讲座观看用户提供预约个性化小团体讲座服务途径,将Online培训延伸到互动性更强的Offline面对面培训,可以获得更佳的培训效果。

3.4个性化素养教育服务

变化中的学术信息环境需要多元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一种融入过程、面向问题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实践和推广。从网站调研来看,上海交通大学的“嵌入教学培训”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了27讲针对性的嵌入式培训,分别针对课程和专业的具体需求进行一次或两次的介入式嵌入教育[12]。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教学”为10门专业课所开设,学科馆员根据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讲座[13]。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可嵌入专业课程,也可嵌入研究课题[14],可以采用一次介入式(部分参与式)模式也可以采用全程跟踪式(全程参与式)模式[15],对专业课程的信息需求进行专业的、直接的、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

为提高用户参与培训的兴趣度,不少高校图书馆通过游戏或赛事的形式来开展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生的“闯关达人”游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知识视界杯图书馆搜索达人大赛”、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寻宝大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万方数据杯在线网络检索知识竞赛”等信息检索类游戏或比赛通过别开生面的形式在游玩和比赛中进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极大提高用户的参与热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基于39所“98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实证而获得的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可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985”高校图书馆的现有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与内容细节能为全国更多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提供优质的资源。

当然,每所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规划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针对用户不同的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需求,选择开展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循序渐进,从普及到拓展再深入,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育形式有主有辅,教育方法注重创新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教育,提供更佳的服务。

参考文献

[1]2013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论坛日程” [EB/OL]. http://www.sal.edu.cn/2013/Ltrc.asp.[2014-06-20].

[2]2013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十分会场:图书馆用户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EB/OL].http://2013tsgnh.eastday.com/qxxc/node550/node582/u1a16830.html.[2014-06-20].

[3]张立.近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63-66.

[4]王晓力. 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1): 92-96.

[5]王莲. 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用户培训及其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2 (18): 17-20.

[6]高协,宋海艳,郭晶. 面向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2): 10-14.

[7]清华大学图书馆“教学与培训”[EB/OL].http://lib.tsinghua.edu.cn/service/instruction.html#course.[2014-06-20].

[8]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生专栏”[EB/OL].http://www.lib.sjtu.edu.cn/fresh/.[2014-06-20].

[9]重庆大学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讲座” [EB/OL] .http://lib.cqu.edu.cn/newversion/serviceIntroductionInfo.htm?columnId=911382859431082&osidId=911382859431096.[2014-06-20].

[10]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 (2): 95-101.

[1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 [EB/OL].http://library.nudt.edu.cn/webs/cata_cataNews.action?cataPage=notice&cataid=710&id=98.[2014-06-20].

[12]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培训” [EB/OL].http://www.lib.sjt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48.[2014-06-20].

[13]武汉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教学” [EB/OL].http://www.lib.whu.edu.cn/web/index.asp?menu=v&obj_id=513&r=46539.[2014-06-20].

[14]张冬荣.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服务[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22): 23-30.

[15]汤莉华, 潘卫. IC^ 2 创新服务模式下的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J]. 图书馆杂志, 2010 (4): 43-44.

(刘平编发)

Multi-level and Tr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chema in University Libraries:Based on Empirical Study on 39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Libraries'

Huang Danyu

(1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19, China;2 Nanjin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urveyed the websites of 39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libraries, tabulated, sorted and mad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libraries by EXCEL and constructed a multi-level and tr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chema that was formed by freshmen education, course, lecture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15 refs.

Key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chema construction. "985 project" university libraries.

[收稿日期]2015-01-14

[作者简介]黄丹俞,馆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现在南通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图法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1-0075-05

*本文系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13W64)研究成果之一。

【用户·服务】

猜你喜欢
讲座图书馆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6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去图书馆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