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飞
【摘要】课程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综合。文章取《品德与社会》一单元教材为例阐述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取舍。
【关键词】品德 课程资源 取舍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5-01
课程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笔者以《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在品德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取舍。
一、指点江山——直面社会问题
部分教材相对滞后,如第1课《高峡出平湖》,教材编写时,三峡未完工,如今,三期工程已完工,且已进行7年试验性蓄水。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在一次会议中说明三峡工程仍“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妨将关键词定位为:三峡工程得与失,舍去教材滞后内容,如“三峡电站将获得巨大的发电效益”等,由学生搜索三峡工程带来的综合性效益数据,以“三峡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引发学生讨论,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二、梳理提炼——课程资源再加工
第2课《西部大开发》中,教材主要内容为:西部地理位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风景线、西部丰富资源、企业和人才支援西部开发四方面。虽然有了明确主题定位(“共同富裕”),但信息量大,内容多,缺少主线。
根据需要我们将教学环节分为认识西部、怎样开发、西部情结三部分,补充了以下材料:
1.结对学校视频: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学生的上学路。
2.西部落后原因分析:社会及地理因素。
3.来自贵州的感谢信。
整合后的简案:
1.揭题。认识西部省市。
2.结合旅行照片介绍自己认识的西部。评价西部。
3.前不久我们去了贵州结对学校,看到了这样一幕。讨论,西部哪些方面落后?归纳原因。
4.对于西部,我们应该怎么办?
5.认识西部大开发首要难题:水、路。了解西部大开发现状。
6.展望未来,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分别会有怎样变化?
7.教材呈现:企业和人才支援西部开发。
8.我们该为西部做什么?出示资料:来自贵州结对学校的感谢信。
9.情感升华。
对品德教材进行有意识、有规律地梳理,将实施中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才能更好地将课程资源融合,发挥效用。
三、因地制宜——回归生活本色
第3课《日新月异的交通》中教材内容主要为我国交通发展简况、交通发展要因地制宜、浙江交通发展情况、交通方式及演变、活动角(设计三峡旅游线路)、了解城市地铁、交通的作用及种类、学看图例、实践园(设计家乡景点线路)。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内容多且杂乱,部分内容离学生较远,那么因地制宜就非常重要。
随着台州火车站、机场和多条一级公路及椒江大桥、二桥的建成,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很多。本课我们遵循品德课程生活化原则,从“家乡的交通”到“祖国的交通”进行由浅入深、由点即面的研究。
活动过程:
1.导入:你们是怎样来学校上学?父母每天如何出行?
2.调查家乡交通变化,交流、分析结果。
3.感受现代交通的四通八达。
(1)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我省交通有什么变化?A.了解浙江省交通的飞跃:四小时公路交通图;B.对你们出行有帮助吗?出示台州高速公路。
(2)桥梁:(课件出示大桥、二桥)两座大桥的通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3)铁路建设:你了解浙江铁路吗?在铁路建设方面有哪些变化?(出示全国铁路分布图)谈感受。出示青藏铁路相关资料,讨论。
(4)水上交通:介绍家乡大麦屿港口。出示全国港口分布图,谈感受。
(5)空中交通:有哪些发展?身边有什么机场?出示全国航线图讲体会。
4.四通八达的交通给出行带来了方便,我们结对学校的贵州小同学应邀来看东瓯书院,品悠悠书韵,你设计一下出行线路。
(1)研究如何看图例,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2)学生分组分工设计线路,说明用到哪些交通工具,有几种线路和方式。交流汇报。
5.未来的交通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6.谈谈你的收获。总结。
小学品德课标指出,“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可见,进行有效地取舍,引导孩子们在讨论交流活动中澄清片面、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看法,并通过自主甄别与取舍,丰富生活经验,学会分辨良莠,才能获得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