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中的特朗普冲击波

2016-03-23 15:37于海洋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阶层精英希拉里

于海洋

特朗普不是病毒,而是美国政治社会病灶的必然结果。特朗普横空出世

的独特意义就在于,他迫使美国精英阶层意识到,被惹恼了的民众

也许没能力上台面,却可以掀桌子。但其危险也在于此。一个社会一旦

进入了比赛“破罐子破摔”的节奏,那么社会动荡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当希拉里遇上了特朗普,美国大选会变得怎样?

经过了2016年3月初“超级星期二”的多州初选后,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候选人、房地产大亨特朗普分别扩大了各自在党内的领先优势,选情趋向明朗。不过,目前看来,两人还只是可能在两党对决中碰上。特朗普到底能不能代表共和党出战,这个问题共和党内分歧也很大。

而从政策角度而言,上述发问其实几乎没有意义。特朗普的对手不是希拉里,事实上特朗普就没怎么好好准备施政纲领,因为他知道他的拥趸没耐心看;而希拉里的竞选对手也不是特朗普,哪怕明天他们两人就会相向站着做最后的辩论,他们很难就实质性的问题做任何有价值的探讨。

希拉里的对手其实是奥巴马。作为一个最典型最传统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在医保、控枪、移民、对外政策等领域,几乎做到了民主党人的极限。奥巴马做不到的,大概希拉里也做不到。这也是很多人都认为希拉里乏味的原因所在,她只可能是一个强硬版或加强版的奥巴马,但在奥巴马执政两任后,这个国家已对他有些审美疲劳。

刻意而为的失控式狂奔

在商业圈、娱乐圈滚爬多年的特朗普,曾把自己的行事逻辑写成书让全美国人去学习,在美国社会也算是一介名流。在他报名加入这次美国大选时,美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过去虽和体面绅士不搭界但大抵还能保持基本素质的先生,在竞选中竟能激进到将宣泄怨恨视为唯一竞选策略的地步。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几乎就凭着大嘴吐槽,特朗普居然在共和党内的初选中一骑绝尘。

特朗普以前就喜欢标新立异,但那种刻意的浮华和这次大选中失控式的狂奔不是一回事。虽然,哪怕只是大略翻阅过特朗普那本《交易的艺术》的人,都会很清楚特朗普人虽浮夸,却绝不是个疯子。

虽然资产尚不足媲美盖茨、巴菲特,但特朗普在美国社会的知名度没有逊色太多。一个商业奇才,能同时成为真人秀明星和畅销书作家,绝不是仅靠夸夸其谈就可以做到的。这个看似浮华的富商在自己的著作中承认,他喜欢乱中取胜,喜欢大场面,重要的是这两点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大乱就没有大场面,大场面要靠不按套路出牌博取关注、吸引资源。

于是,就在2016年,这位浮华的商人在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大场面中搞出了最大的混乱,他几乎突破了自己所有的下限,刻意把所有竞争者拖到由他引起的肮脏的乱战当中,然后寄希望于战而胜之。无厘头的是,炫富成性、与劳动人民没半毛钱关系的特朗普,竟然成为中下层白人的代言人。这位商业大亨一生得以炫耀的功业,从来和充满挫败感的穷人无关,他也从不给穷人盖房子并以此为职业信仰。

相反,特朗普写的畅销书却是精英们必修的MBA经典教材,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读的心灵鸡汤;他最赚钱的高尔夫产业还有选美,也都迎合着富人圈里的流行生活方式。这位含着金勺出生的富二代在决定参加此次竞选之前除了言语异常粗鲁外,从未有过背离其阶层的行径。除了赢得选举,没有什么别的理由可以解释特朗普的“毒舌”与“暴走”,而他所做的一切是严格按照他从商几十年养成的谋定后动的习惯来做的。

希拉里则是另外一种典型,这位女士的一切都是可预测的、合乎想象和中规中矩的。从二十多岁起,她就穿着订制西装,带着标准笑容,宣讲着标准的美国价值,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和自己的丈夫一起走向权力之巅。如果说此次大选中特朗普可能就没有好好准备一份政治纲领的话,那么希拉里则是那种根本无须准备纲领的人。从政四十余年的希拉里要干什么、能干什么、甚至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干砸了,美国人也大都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

不会出人意料的希拉里也从不追求标新立异,她清楚她能讨好谁,讨好不了谁。无论她怎么努力,特朗普的票仓也不会变成她的。这与其策略无关,而只与其形象相关。永远穿西装的希拉里是一个标准的政客、成功的官僚,但就是学不会撸起袖子和基层民众谈笑风生。在几十年的聚光灯照耀下,关于希拉里的一切都已经无法掩饰,她究竟站在哪个阵营也是无法掩盖的。她再怎么试图表现出自己的亲民范儿,草根们也产生不出“代入感”。相比“政治素人”特朗普而言,这方面是她在这次大选中的先天缺失,相比最大的不公平。

虽然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对决目前还只是一种可能,但对于美国大众乃至全世界的看客而言,哪怕幻想一下正统的希拉里与完全不正统的特朗普进行选战的情形,都会觉得快感飙升。从舆论价值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政治热闹放眼美国历史,也只有开国元勋汉密尔顿和副总统博尔决斗、麦卡锡议员与陆军法务代表韦尔奇的辩论等寥寥案例可与之媲美。

更有趣的是,对特朗普与希拉里之争的幻想,目前已经不仅是最能调动美国公众兴趣点的政治事件,也是娱乐活动。尽管最终结果谁能胜出尚难预测,但过程的精彩看点之多,会是什么“真人秀”“纸牌屋”都要瞠乎其后的。

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包括希拉里的竞选顾问都相信,如果两人对战,希拉里将遭遇一生以来最尴尬最难堪的选举。以特朗普的“大嘴”程度,不当众拿克林顿桃色丑闻、希拉里同性恋传闻、邮件门等等大肆开涮,是不可能的。而且,虽然在选举中相互攻击和抹黑并不稀奇,但像特朗普这样荤素不忌、几乎没有下限的,放眼美国可能找不出第二个。从几轮初选看,在特氏乱刀狂飙下还能保持平常心、按固有套路出牌的几乎没有,也很正统的小小布什(杰布·布什)早早就告退。

另一方面,所有美国媒体都认为特朗普出战是希拉里和民主党的福音。悲观些的对希拉里没信心,但对美国政治体系有信心,他们觉得美国人会任性,但不会一直沿着任性的路狂奔从而支持特朗普到底。初战遇到特朗普是晦气,那是美国人有气要撒;决战遇到特朗普是福气,毕竟美国人撒完气还得想着正常过日子。因此,哪怕与之对决的是邻居大娘,美国人的政治理性都会在最后关头把特朗普拒绝于白宫之外。

乐观些的则对希拉里这个人有信心,但信心不是来自希拉里的竞选纲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没人是因为竞选纲领的缘故败给特朗普的。他们相信的是希拉里的淡定,换个说法就是不怕“脏”。希拉里纵横政坛几十年,有个才华绝高却超级不省心的老公,自己又是争强好胜却不擅收尾的性子,出纰漏、遭炮轰已成习惯。此次大选两党所有候选人中,说到见的风浪、挨的捶打,有哪个敢说超越希拉里?希拉里的镇静,其实就是不在乎,是真正经过历史考验的。

3月7日,美国北卡罗采纳州,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出席竞选活动

政治社会病灶的必然结果

美国2016年大选进行到现在,所有人都在消费特朗普创造的肮脏的竞选氛围。而特朗普在消费大众的围观的同时,也成功地把万众吐槽转化为自己在竞选中的战斗力。凡轻视特朗普者,无论是在道德上鄙视还是实践层面不屑,都把特朗普竞选,理解为一场烟火表演,瞬间目眩神迷,转眼间就留不下什么了。

“特朗普表现得像一个‘民粹,支持他的都是民粹”,如今这成为一个很简单、很容易使精英集团得到道德优越感和舒适度的说辞。但是,类似特氏是个大烟花而烟花易冷的说法似乎自特氏宣布竞选时就成为外界的几乎一致的推测。可结果呢,这个烟花在大选中绽放得那么久,以至于今天美国人都在考虑他当上总统后美国怎么办了。

民粹其实几乎可以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筐,反全球化者、激进民权者、动物保护组织、长老会教徒、反控枪人士、控枪人士、3K党、素食主义者,都可能在某些情形中被划到这个筐里。这些人骨子里截然不同,唯一的共同性就是处于社会边缘或有滑向边缘的危险,他们需要发出分贝很大的声音,希望能以此获得政府的关注和回应。

特朗普那些恶毒但招来鼓掌的名言,有的反宪法、有的反民主价值,有的反种族、性别平等。对于特朗普的掌声不一定就意味着所谓“民粹们”的素质低,美国政治陷入僵局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是,精英们滥用普适价值,把政治正确当做搪塞民众、敷衍塞责的堂皇借口:一讲尊重市场,他们就给亿万富翁减税;一谈多元包容,他们就赦免偷渡移民;一谈维护宪法,他们就替枪店张目、鼓励民众持枪自由。说过来说过去,反正最后政治哲学层面大是大非的问题,都能和只有少数人获益的具体政策联系起来,而老实巴交、不想靠补贴过日子、收入又不高的这些边缘阶层,则步履维艰。

类似的倾向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穿西服”的先生们天天讲大道理,生生把“穿牛仔服”的底层民众逼成了哲学家。而底层民众在遇到问题时,一开始会觉得这些大道理确实有道理,自己要为自己的失败负责,但久而久之,心虚变成愤怒,便有了抛弃道理站在情绪一边的冲动。此时此刻不讲理的特朗普的出现,则无异于天降甘霖。

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一片哀鸿,而特朗普的拥趸,多半就是那时候返贫的,他们在危机中失去了工作、住房、体面和尊严。约翰·保尔森总结了一句“这就是自由市场”,于是他们就得艰难度日。与此同时,纵容次贷危机牟利的华尔街大亨潘迪特却可以一边忙着订购5000万美元私人飞机一边到美联储大咧咧让政府掏钱渡过危机,财长盖纳特同意的理由是“拯救自由市场”。这样的大道理如何教人信服,如何不让限于困境的民众离心离德?

批判民粹是动动嘴动动笔就可以做的事,真正难做的是如何让社会边缘不再扩大,让已经边缘的人别再走向极端。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精英阶层的愚顽自大、故步自封其实更该受到谴责。

社会边缘人群不是一开始就怒气冲冲、蛮不讲理,这种情绪是长期沉默压抑之后的积累所致。民粹的周期性兴起背后,总是与社会精英阶层周期性衰落相伴相生,二者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所谓精英,是否承担了更多责任不好说,但他们从社会中汲取了更多资源、享受更多权利则毫无疑问。只要这个阶层开始封闭固化,丧失干劲和创造力,社会必然走向沉闷。

精英阶层一旦刻意回避真的问题,或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抱定得过且过的念头,他们说服并控制大众追随的能力必然减弱。这种削弱不是骤然来临,而是以双方关系的渐渐淡漠、互不相干为特征。那些自命精英的人士,并非不知道自己对许多问题“没有办法”,但他们不去“找到办法”,却寄希望于一般大众“更没办法”,希望通过比谁更糟的方式继续垄断政治经济权力。

特朗普横空出世的独特意义在于,他迫使美国精英阶层意识到,被惹恼了的民众也许没能力上台面,但却可以掀桌子。但特朗普的危险也在于此。一个社会一旦进入了比赛“破罐子破摔”的节奏,那么社会动荡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在美利坚这个不缺乏人才的全球大国当中,谁能断言特朗普不会被复制。陷入愤怒的底层民众,最开始可能只是以恶搞、娱乐的精神推举出个特朗普。但若他们的愤怒继续被精英阶层无视呢?若他们选出的特朗普辜负了他们的愤怒当选后变成一个和正统的希拉里没什么两样的政客呢?若特朗普太过忠实于自己的角色扮演,最后把愤怒情绪转化成一个个天知道会成什么样的国家大政方针呢?

似乎无论哪种可能性出现,愤怒的草根阶层都无法释怀,娱乐也就缺乏维持下去的动力。这时的社会,要么底层寻找新的更激进的刺激,要么顶层视底层为不可理喻,干脆进一步压缩底层参与政治的空间。这样的局面,只会是双方矛盾更多,而局势越来越坏。

特朗普就像一把钥匙,它可能会打开一扇门,但谁都不知道门后面是什么。而对一个国家而言,这种失去预见性本就是极大的风险。中东的民众曾经愤怒于世俗领导人的贪腐专横,群起革命后却发现原来谁都没想好之后该怎么办,倒是让极端组织IS找到了机会。美国虽不至于如此,但道路却有相似之处。精英和草根的裂痕大到如此程度,社会走向激进的可能性难免会增加。

特朗普最终能不能赢没人知道,但就凭他嗅到了那看似坚不可摧精英群体背后的虚弱,还敢撕开那虚弱为自己一搏,他的见识才干就不止于信口开河那么简单。曾经有很多人用很多种语法、很多种方式质疑美国社会的病态,相较而言,特朗普的吐槽既不新颖也不那么有说服力,但他嗓门最高,毒牙最利,于是习惯露出六颗保养良好牙齿、穿着布鲁克斯兄弟订制西装的政治精英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将社会底层汹涌的怒火视之为群氓愚见、不屑理会。

遥想建国之初,美利坚民众粗犷、精英质朴,双方同心协力,此后不足百年,美国便雄立于世界之巅。今天的美国,虽然立国精神并未完全消退,但衣冠楚楚的政客喜欢自娱自乐的倾向却已积习很深。特朗普不是病毒,而是美国政治社会病灶的必然结果。放眼世界,美利坚如此,其他国家又何尝不需要以此警醒呢。

(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系副主任)

猜你喜欢
阶层精英希拉里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变色啦!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