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贡泉的传奇人生

2016-03-22 04:58林曙朝
文史月刊 2016年3期

林曙朝

旅美归侨冀贡泉(1882—1967),字育堂,山西汾阳人,是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同时又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早年留学日本,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过,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他一生经历丰富而曲折,颇具传奇性。

留学日本 同情革命

冀贡泉生于汾阳市阳城乡建昌村。父亲冀玉卿是当地的大地主,但待农民不错,收成不好时,他少收或不收租子,所以农民对他有好感。“文化大革命”中,冀贡泉的儿子冀朝辅(志枫)从所在单位——西安电影制片厂被遣送回原籍,村干部和农民不但没整他,还热烈欢迎。支部书记对他说:“你爷爷虽是地主,但他老人家对农民挺好。有灾荒时,他打开粮仓救济灾民,贫下中农至今一直想念他。你来了,不必下地,我们会提供你需要的东西。”父亲的民主思想和平民意识,对冀贡泉产生了很大影响。

1900年,冀贡泉中了秀才。1904年被录取到山西大学堂。1905年,山西省招考官费留日学生,冀贡泉踊跃报名,结果考取第一名,于是开始了负笈东瀛的留学生涯。在日本明治大学,冀贡泉主攻法律。1912年,中国方面因辛亥革命停发留日官费,日本政府提出由他们资助,冀贡泉断然拒绝,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在北京任职期间,他因公再次赴日,利用闲暇时间将法律系的课程读完,获法律学士学位。

冀贡泉留日期间,许多来自中国的革命志士以日本为基地,大力开展反清活动,成立“同盟会”“丈夫铁血团”,为日后回国举行武装起义作准备。那时,冀贡泉同情革命,与许多反清志士结为朋友,但不肯参加党派。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信奉的是“学术救国”。

与鲁迅共事 交往密切

留日回国后,冀贡泉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与鲁迅先生共事。鲁迅比冀贡泉大一岁,两人皆值青壮年,都曾留学日本,对现实的黑暗不公都有着相同的看法,于是很快结为好友,来往密切。《鲁迅日记》中,有7处记载他二人往来的情况。他们经常一起品茗饮酒,促膝谈心。冀还给鲁迅送过山西特产汾酒,介绍家乡的情况。后来,冀贡泉从事律师职业,也是鲁迅为之作保的。

新中国成立后,冀贡泉曾在《光明日报》发表《我对鲁迅壮年的几点印象》等文章,回忆他与鲁迅的认识和交往,以及自己思想上受鲁迅的影响。

抗战爆发 颠沛流离

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悍然袭击沈阳,开始向东北大举进攻,不久东北全境沦陷。当时冀贡泉已回山西,担任阎锡山政权的教育厅长。阎锡山跟蒋介石一样,对要求抗日的爱国学生采取残酷镇压政策,甚至下令对请愿的学生开枪。冀贡泉当然不会那样做,只是下令把学生抓起来,用卡车拉到城外,好言劝说一番便释放了。冀贡泉还抵制了阎锡山镇压学校里进步力量的一些其它措施,结果得罪了这位土皇帝。最后,冀贡泉愤然辞去教育厅长职务,回到汾阳老家闲居。

卢沟桥事变不久后,日军攻陷太原,逼近汾阳。冀贡泉知道自己赴日留学7年,在日本小有名气,日本人来肯定会拉他出来为他们做事。于是,他趁日本人未到汾阳,急忙携家眷乘卡车离开汾阳,逃往汉口。他说:“想叫我当汉奸,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冀贡泉一家刚离开汾阳,日军就占领了汾阳县城。一队日军直奔冀贡泉住宅,发现已是人去楼空,非常失望。日军头目就说:“我们知道冀贡泉先生是我们大日本国学校的高材生,我们是来向他致敬的。”说罢,脱帽向冀宅三鞠躬,然后离去。

在汉口,冀贡泉挂牌当了律师,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度日。他的老母已经辞世,老父冀玉卿与他们一起逃难,经不住跋涉奔波和水土不服,到汉口不久即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当时,日本飞机不时空袭汉口。冀贡泉一家住在法国租界,幸免挨炸。在一次空袭时,我国军队的高射炮在猛烈的还击中,将一架日本轰炸机击落。冀贡泉一家目睹日机冒着浓烟栽到地上,高兴得鼓掌欢呼。

临危受命 赴美工作

日寇攻陷南京,蒋介石慌忙迁都汉口,得知冀贡泉在汉口,便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司法部副部长。冀贡泉此时对蒋介石政权已经失望,于是毅然拒绝。

日军步步逼近,而蒋介石军队节节败退,中央政府仓皇往重庆迁移。冀贡泉一家也包了一架水上飞机,急忙由汉口飞往重庆。途中,发现有几架敌机从背后飞来,水上飞机赶紧降落,冀贡泉一家上岸隐蔽在坟堆里,每个人的心都紧张极了。不知何故,这些敌机没有理睬他们,轰隆隆飞走了。冀贡泉一家人松了一口气,重新登上水上飞机,飞往重庆。

那时,冀贡泉的长子朝鼎刚好从美国回中国搜集研究资料(冀朝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外从事革命活动),赶上由汉口撤往重庆的惊险“亡命之旅”。按照周恩来原来的安排,冀朝鼎要去延安,家人也随行。哪知到了重庆后,冀朝鼎忽然得了阑尾炎住院治疗,痊愈后交通已经中断。一家人正着急为难,周恩来率中共中央长江局撤到重庆,召见了冀贡泉和朝鼎,改变了原来决定,派遣冀贡泉父子赴美国,从事扩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具体任务有两项:一、在全球性的反法西斯战争前夕和战争期间,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壮大;二、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并促使美国人民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寇,建立新中国。冀贡泉父子高兴地接受了周恩来交给的任务。能为抗日救国出力,正是他们所希望和追求的!

由于战乱,他们赴美经过了遥远而艰苦的历程:由重庆经昆明、越南西贡到新加坡,再乘船到法国,从法国乘船到美国。从新加坡乘坐英国轮船横渡印度洋和地中海到法国,走了将近一个月。途中风大浪高,船体颠簸得很厉害,乘客几乎都晕船了。幸好冀贡泉和儿子朝鼎、朝铸自小在多山的故乡受过锻炼,能够经得起折腾。在法国巴黎,小儿子朝铸差一点在街道上走失,幸亏被大哥朝鼎找到,大家虚惊一场。

不畏艰辛 开展活动

冀贡泉一家抵达美国后,随身携带的钱财已花得一干二净。长子朝鼎当时虽然有了工作,但已同美国人海莉结婚,生了两个孩子,经济负担不轻,难以给父母更多的支持。全家生活非常艰难,只好住在纽约贫民窟一所破旧的公寓里,墙上的白灰一块块往下掉,老鼠蟑螂满地跑。冀贡泉靠微薄的工资,解决全家温饱、支付房租并供儿子上学。夫人张陶然精通美术,特别擅长用手指作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曾到街上卖画。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冀贡泉同在美国的中共地下党员唐明照等人接上头,共同创办了宣传抗日的中文报纸《华侨日报》(后更名《侨报》),冀贡泉担任主编。他们以此为阵地,介绍世界形势,报道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这份报纸对旅美华侨和美国各界人士产生了很大影响。数十年后,一些在美国的华人老者回忆当时的情况,异口同声地说:“当时我们最喜欢看的报纸,就是《华侨日报》。”除了在《华侨日报》发表文章以外,冀贡泉还在其他的华文刊物上宣传抗日。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急需了解亚洲情况,因此聘请冀贡泉和唐明照到美国政府的“战争情报署”(英文简称OWI,中央情报局前身),负责对日工作。

客串电影 扮演医生

“珍珠港事件”使美国海军受到重创,同时使高傲自大的美国人心理上受到极大刺激。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要对日本人实施军事报复。于是,由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制订的空袭东京的秘密计划,很快就获得批准并付诸实施。

1942年4月18日清晨,由空军中校杜利特尔率领的16架B—25型远程轰炸机,从停泊在日本九州海岸以西1200公里海面上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向东京扑去。低空飞行的杜利特尔机群,巧妙地躲过迎击的日机,在东京上空投下了许多炸弹,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许多军事设施和工业目标中弹被毁,500余人丧生。机群还对横滨、名古屋、神户、大阪等地的军事、工业目标以及横须贺港海军基地实施打击。

这次轰动世界、振奋人心的军事行动,被亲历此事的飞行员劳森写进自传性小说《东京上空30秒》之中。小说描写自己在完成任务后,驾驶“负伤”的飞机到中国浙江境内弃机跳伞并负伤获救的惊险经历,特别提到一位叫陈省几的医生成功地为他做截肢手术并与儿子一道冒死将他转移到大后方。

好莱坞将这部自传性小说拍摄成同名电影。导演在物色演员的过程中,正发愁找不到扮演中国老医生的演员,偶然遇到冀贡泉。只见他一副东方人相貌,轮廓鲜明,气宇轩昂,并蓄了大胡子,颇有个性,立即邀请冀在片中客串。冀以“自己从未拍过影片,没有经验”为由,再三推辞。但导演坚持说中国老医生这个角色非他莫属,最后冀只好答应。《东京上空30秒》上映后轰动一时,直到现在美国电视台有时还播放这部片子。这是冀贡泉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银幕经历”。

在拍摄《东京上空30秒》的同时,好莱坞还拍摄一部题材与中国有关的影片《紫心勋章》。导演原想让冀贡泉在此片中扮演一个老汉奸,冀贡泉断然拒然了。他自己不当汉奸,也不肯演汉奸。但让他扮演一位爱国老医生,他内心是愿意的。

1947年,冀贡泉应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的邀请,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此后未再出国。对于法律,冀贡泉有深入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当年留日,他攻读的就是法律;赴美工作后,又对西方法律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新中国成立前,他出版的著作有:《伦理学》《法学理论》《法律哲理》《中外条约述要》等。另外,还出版译作《罗斯福总统言论集》。全国解放以后,历任中国政法大学第三部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法律协会理事。他曾参与起草新婚姻法以及审判日本战俘的工作。对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冀贡泉作出了开路铺石的贡献。

返回山西 担任要职

不久,冀贡泉调回山西工作。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出于报效家乡父老的愿望。

他为人正派,富有正义感,特别是有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同时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在学术上造诣甚高。在旧社会,他虽先后担任过山西法政学校校长、司法厅长、教育厅长等要职,但都因意见与当局不合,志向和才华不得施展,最终都愤然辞职或失望引退。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他为国家振兴而工作,当然干劲倍增,全身心投入。他先后被推举为山西省人民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山西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57年“反右”斗争中,冀贡泉遭到批判。冀朝鼎为了更好地照顾老父,决定接老人到北京休养。经领导批准,冀贡泉到北京北池子寓所长住,其夫人张陶然曾任山西省妇联会副主席、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长子去世 忍痛含悲

冀朝鼎,生于1903年,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27年在巴黎加入中共旅欧支部,成为共产党员。他曾在美国留学,并从事革命工作,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也是最早为周恩来担任翻译的地下党员。1941年,他服从组织决定回到祖国,在周恩来领导下,在艰险的环境中从事地下工作,先后担任国民党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祥熙秘书、上海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职务。北平解放前夕,冀朝鼎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同父亲一道到北平“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做傅作义的工作,争取北平和平解放。那时,国民党特务已查明他的中共党员身份,正准备逮捕他时,恰好傅作义来电话,特务们不敢贸然下手,他巧妙地脱险了。

新中国成立后,冀朝鼎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交往作出了很大贡献。

1963年8月9日,冀朝鼎正忙于准备率贸促会展览团赴阿尔及利亚,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冀朝鼎的妻子罗静宜担心公公承受不了噩耗的打击,提出不要对老人透露这件事情。家人把刊登冀朝鼎逝世消息的报纸收藏起来。老人感到奇怪,问:“为什么没有这几天的报纸?”家人就骗他说:“没送来。”

冀朝鼎追悼会在王府井人民剧院举行,周恩来、廖承志、陈毅、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参加,由廖承志致悼词。周总理在追悼会上同家属一一握手,表示亲切慰问。仪式结束后,周总理迟迟不肯离去,环顾四周好象在寻找谁。最后,周总理问:“我怎么没见冀老先生?”罗静宜回答:“怕老人经受不了,没让他来。”周总理说:“不会的,老人不会受不了的。”又说:“多可惜呀!我真想见见他老人家。”

事后,冀贡泉多次问家人:“朝鼎为什么不来看我?”家人编造一些理由,说他“出国”“开会”“工作忙”等。老人后来不再问了,但心情很沉重,显然他已经猜出真相:心爱的长子已经不在人世。

冀朝鼎投身革命以来,不避艰险,功绩卓著,正如追悼会所评价的:“他经风霜40载,对内外敌人斗争立场坚定、灵活、机智;鞠躬尽瘁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赤胆忠心,浩气长存。”1964年,在平壤召开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开幕前,来自亚、非、澳三大洲34个国家的几百名代表,一致为冀朝鼎默哀致敬,场面十分壮观感人。而冀贡泉培养教育子女的巨大成功,也深得世人称羡。

与世长辞 魂归故里

1967年8月17日,冀贡泉因突然发病与世长辞,享年85岁。当时社会动乱,使他未能及时住院接受治疗。留给家人的,是永远的遗憾和巨大的悲痛!

1978年春,张陶然携儿孙护送丈夫的骨灰回山西,安放在太原双塔寺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