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君
找到三叔潘成德珍藏的照片,他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人民武装部任参谋时,有幸与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集体合影。
早在1946年小分队林海雪原剿匪时,时任杨子荣所在二团副政委的曲波与小分队的同志多次在我家借宿。也是在英雄的感召下,我二叔潘成江、老叔潘成和、三叔潘成德、表叔刘举友都参了军。老叔牺牲后,部队让二叔复员了。1958年我在林口县一中读书时,三叔潘成德在县人武部供职。恢复海林县建制后,他调到海林县人武部任参谋。照片是1963年曲波战地重游时拍摄的。 我的家乡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黑牛背村。杨子荣孤胆只身闯虎穴,活捉三代顽匪“座山雕”的威虎厅,距黑牛背18公里;表叔刘举友所在的牡丹江军区四团与活捉《林海雪原》中滨绥图佳保安三旅旅长李德林的家乡夹皮沟屯相距3公里。在那次战斗中,表叔负伤,转业到地方。1954年我在海林中学读初中时,刘叔是海林镇党委副书记。“文革”中,贬至柴河镇酱菜厂,1982年调任县砂石管理站站长。杨子荣在追剿残匪战斗中壮烈牺牲于黑牛背西北2.5公里的闹枝沟,后运回黑牛背盛殓。
关于小分队同志在我家借宿,这要从当年东三省各股武装信奉的“在家里”,也就是“家礼教”说起。在家里是青、红帮的一个变种,是广泛的民间组织。尊翁、钱、潘三位为祖师,入教后按辈份,有教规。不管你姓啥,在这个组织中均以潘为姓。因此,不会到潘家找事。曲波、杨子荣深知此理,才上我们这十口之家,挤住在两间草房的穷苦人家住宿。为此,我就与曲波、杨子荣等结下终生之缘。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1岁。只比团副政委年长六岁,人们就习惯叫他老杨。曲波1923年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风仪区枣林庄),由于家贫只念过五年半私塾。13岁失学在家务农,15岁入八路军胶东公学(今鲁东大学),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东地区作战,曾任连、营指导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队开赴东北,曾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直接领导杨子荣为排长的侦察排,经过周密安排,批准杨子荣带着孙大德、魏成友等5名战土,于1947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深夜,化装成打散的土匪,从二团驻地海林镇,经过蛤蟆塘、夹皮沟,向威虎山进发。孤胆英雄杨子荣只身深入虎穴,呈献联络图而取得“座山雕”信任后,巧妙送出“座山雕”将于1947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晚间去吉林投靠国军的消息,并将土匪带到二团设下的伏击圈,活捉“座山雕”等匪徒25人。《东北日报》以“以少胜多创范例”进行报道。此次战斗结束,杨子荣荣记三等功。
同年2月,杨子荣在追剿丁疤癞眼、刘维章、郑三炮的战斗中因枪械失灵,不幸牺牲于闹枝沟一个猎户的小窝棚门口。见杨子荣中弹倒下,战士魏成友爬上房顶,从烟筒扔进手榴弹,把凶残匪徒炸死了。 1947年3月17日,在海林镇举行杨子荣烈士追悼大会,军区命名侦察排为“杨子荣排”。当时我曾建议,杨子荣烈士的墓碑高3.1米,象征他牺牲时31岁。后有人提出杨子荣烈士牺牲时是侦察排排长,最高享受连级待遇,墓碑高应限制为60公分,最后墓碑还是被换成60公分,相应地把拱式烈士墓也改为低于60公分的平顶墓。后来在群众强烈要求下,杨子荣的墓碑又恢复3米10公分的原貌;连战友高波和“文革”中被迫害死的孙达德也不分什么级别,与杨排长一样享受这个规格待遇了。
曲波所在部队编入四野三十八军,在法库战斗中肘部负伤,住院期间,妻子刘波赶去探视,两人在照相馆摄影留念。 曲波于1955年任齐齐哈尔车辆厂党委书记时曾被迫写过检查。他脑海里反复出现的是当年在牡丹江一带剿匪的往事。于是,他不写检查,而是写开了那段剿匪的生活。他没写过小说,就按儿时看《打登州》《破孟州》唱本的路子,杨子荣、高波牺牲了,就用真实名字;孙大德等战友还健在,就做了“长腿孙达德”这样的变通。妻子成了“小白鸽”,自己就成了团参谋长“203”了。
《林海雪原》稿成,也有妻子刘波的功劳。妻子不仅关照他的身体,照顾他的起居,还全力支持他的创作,亲自为他修改誊写。书稿本来是就近送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但出版社编辑以其不是文学作品的理由退了稿,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被视若珍宝,出版后,大受欢迎,陆续再版,成了军事体裁难以超越的精典之作。“文革”前就被改编成电影,王润身扮演杨子荣。由于《林海雪原》的成功,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3月13日海林县撤销建制,又于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海林县建制,1990年撤县建市。
1982年政协海林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我以文艺界代表身份当选常务委员,任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开始进行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1984年当选县政协副主席,主抓文史工作。曲波同志直接领导以侦察英雄杨子荣为排长的剿匪斗争自然是重中之重。我与《牡丹江日报》社主任、原三十八军记者范重正老师合写的《英雄虎胆 只身劝降——杨子荣在杏树战斗中》 ,在土匪混在村民中,怕伤及老百姓,我军无法开炮之时,杨子荣一人劝降400多名土匪,还没写进《林海雪原》中呢![详见1987年11月30日《黑龙江政协报》]
看到央视热播,根据曲波长篇原著新改编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丑化我心中永远矗立的侦察英雄形象,我奋笔疾呼《莫让先烈无奈》(刊于2005年3月3日《太原日报》) 1988年,我受时任海林县县委书记(现任哈尔滨市政协主席)邹新生委托,代表县委、县政府全程参与电视剧《座山雕世家》在我的家乡的拍摄。
1957年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曲波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电影《林海雪原》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曲波一直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完成长篇小说《山呼海啸》《桥龙飙》《戎萼碑》等,2007年6月27日病逝。海林人民怀念他,市街心花园以翻开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为城市雕塑,并在党政办公中心对面的人民广场树立作家曲波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