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吉林·姜丹
筏竿钓鲫鱼
文/图 吉林·姜丹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鱼群逐渐向深水区转移,手竿将难以将钓组抛到足够远的位置
庄稼被大面积放倒,意味着深秋到来,气温明显下降。受天气的影响,鱼情会随气温同步下降,直至停口,于是大多数钓友在这个季节开始了猫冬。其实,钓友们只要把握得好,在这段时间同样可以大展身手。
由于其他鱼种的食欲开始快速下降,因此这段时间便成为一年当中野钓鲫鱼最后的黄金季节。不知是因为鲫鱼的抗寒能力较强还是因为别的原因,该时期的鲫鱼普遍要比夏季时好钓得多,这种现象从庄稼成熟时就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并且越来越明显。最初,钓者只需使用手竿,用饵也不挑剔,只要水深合适,短竿子就足以应对,毕竟这时候水还不太凉。不过,到了深秋,气温变化就非常明显了,即使没有大的寒潮,温度也会持续下降。像我这种每天泡在水库的人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从某一天开始,常用的3.6米竿在同一个缓坡状的钓点居然突然没口了,换上4.5米竿后又会钓得喜气洋洋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再来一股暖流,同样的竿长也不会连续用上3天,必须继续加长。这直接说明:鲫鱼正在集群,并逐渐向深水靠拢,这时我们如果完全按自己用短竿钓鲫鱼的习惯来钓,肯定会“空军”,即使用重窝,效果也非常糟糕。这是秋钓凉水和夏钓的一大不同,夏天时,我们之所以能用食物把鱼群诱来,是因为夏天是鱼的生长旺季,它们食欲旺盛,活动空间大,本能驱使着它们索食;而秋天水凉,鱼的另一个本能又被激活,就像大雁南飞一样,风雨无阻。鲫鱼群要去深水处越冬,没有什么可以挽留住它们的脚步,这是本能的力量,也是大自然的力量。所以这时候野钓鲫鱼,我们不仅要克服寒冷,还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去服从鱼的习惯。
当手里最长的鱼竿都够不到鱼群的时候,抛竿类的钓具就该闪亮登场了。倘若在夏天,用抛竿专门野钓鲫鱼肯定不奏效,但是在春秋两季效果却好得不得了。这里所说的抛竿泛指小海竿、矶钓竿和筏竿,其中尤以筏竿具有非常柔软的竿梢而备受大家青睐。
秋钓鲫鱼,筏竿、矶钓竿会大显身手,钓获的鲫鱼个体大小也明显超过手竿,密度也大大高过夏季
从庄稼开始泛黄开始,鲫鱼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集群,虽然这时候近岸的手竿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是可以把钓组投向更远处的抛竿给人的却是惊喜
都说“放长线钓大鱼”,用筏竿可以把钓组抛投到比手竿远很多的位置。实际上,在庄稼变黄时,筏竿就能派上用场,只不过这时手竿尚有用武之地,尽管上鱼偏小,但毕竟有很多人钟爱手竿钓法,但当长手竿也够不到鱼群时,我们就必须依赖以筏竿为代表的抛竿了,而且钓获的都是大鲫鱼。
筏竿可以投远,但并不是随随便便地远投就能达到最佳效果,用筏竿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和规律的。
若是在狭长的水域施钓,丰收的情形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能持续到彻底封河
有一次,一群哥儿们七八个人开两辆车出发。秋天嘛,刮大风是常态,到了水库,大伙为去哪个钓点争执起来,有人说去顶风的老钓位保险,有人说去老钓位对面,顺风抛得更远岂不更好?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分成了两伙,一伙人执着地去了老钓位,另一伙人则去了对面。长途跋涉后,两伙人隔岸相望,支上了家什差距就显现出来了,老钓位的两个人被风吹着虽然难受,可是上鱼呀,俩人接连上鱼,大鲫鱼过斤,小的也有半斤多。顺风的那五六个人看得垂涎欲滴,可一口没有,一排齐刷刷的小筏竿仪仗队似的挺立,别说是哈腰,连点头的都少。可以肯定的是,问题不会出在鱼饵上,因为他们用的都是蚯蚓。晚上回家前,两伙人再次碰面,老钓位的二人共钓获半斤到一斤的大鲫鱼40多条,顺风的五六个人总共收获不到10斤鱼。
返程的车上,大伙一通分析,尽管是马后炮,可找到原因就有价值。老钓位不但顶风,水也浅,而秋天普遍水凉,浅水加下风头,意味着水温高于其他地方,鱼的密度和活跃度自然就高了,这点不用过多解释,和“春钓滩”的道理相似。也就是说,最初钓凉水时要考虑水温因素,但随着季节的加深,找水温偏高的区域就不再灵光了。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本能。水温持续降低造成的结果是,鱼会越来越趋于向远离岸边的最深处或者接近水域中央的位置游动。无论鱼群藏在哪,都会远离岸边,即使它们仍然喜欢温暖的水域,但是水温能短暂升高的位置离这两个点都有相当大的距离,大大超出它们的感知范围,况且此时的鲫鱼行动很消极,活动范围也小,它们不会长途跋涉进行洄游。活动范围减小意味着它们主动索食的欲望很低,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会拒绝送到嘴边的美食。所以,此时的筏竿钓点就必须转移到深水区了。这是低水温钓鱼的又一个特点:要跟着鱼群走。这点和夏天明显不同,夏天随便找个地方,只要你不嫌鱼小,总能碰到些散兵游勇;深秋后鱼都集群,一旦选错钓点,很可能全天无口,若找对了地方,则意味着大丰收,情形就是这么极端。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很多水库的平均水深并不深,也没有明显的沟壑,水底比较平坦。钓这种水库时,你尽力远投就可以,但不要死守一点,多比较一下,出鱼较好的地方就常光顾。总之,钓者在这个阶段钓鱼要将筏竿善投远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10月末左右,河面刚结小薄冰时,也可以丰收鲫鱼,但钓鱼时非常冷,钓者应量力而行
接下来是最后的一个阶段,即封河前的十天半个月内该怎么钓。这个时期钓鱼是比较艰苦的,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温同样会快速降低,水库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潭死水般毫无生机,至少很少有鱼在水面跳跃。不过,水下的世界依然是生机勃勃的。但是在稍大一些的水库收获却不尽如人意了,因为鱼群已经藏到更远的地方了,即便远投竿也鞭长莫及,更不要说筏竿了,钓者应该慎选或干脆放弃这样的地方。这个时期最理想的水域是自然形成的大沟、曲曲弯弯的河道、苇塘,以及狭长的小型水库,水面不宜过宽,百十米以内的即可。钓这样的水域,钓组更能抛至水域中心位置,更易找到鱼群。在这样的水域垂钓,我们只要克服了低温的折磨,收获都会很可观。记得我们前几年在这样的季节出钓,每早到水库都无法下竿,要等到10点钟后水面的薄冰化开才能把钓组投进水里,钓到下午3点收竿,短短的几个小时每个人都会收获大鲫鱼近20斤,这种收获是喜悦的,但是代价也是惨痛的,几个小时工夫,每个人都冻得脸色铁青,泪涕俱下,手背吹得像老鸹爪子一样,好像一天之内就黑瘦了许多。所以,很多人在这样的天气会选择放弃,我也建议这时候钓鱼要量力而行。
筏竿钓鲫鱼,春秋两季效果最佳
用筏竿钓获的往往是大鲫鱼
筏竿钓鲫鱼,蚯蚓是首选饵
接下来,河面彻底封死,这似乎预示着钓鱼季彻底结束了,实则不然,不是说十月里还有个小阳春吗?通常来说,气温的变化是呈阶梯式的,春天气温不是一路飙升,初冬气温也不是直线下降,若在冰面厚度还很薄时来一股暖湿气流,封冻的河面还会化开,这才是最后的机会。至于钓法,跟上述几个阶段筏竿钓鲫鱼的方法区别不大,唯一明显的区别是上鱼的时间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半之间。早出晚归已无意义。
问:秋天筏竿钓鲫鱼是用蚯蚓作饵最好吗?要是闹起小鱼来可怎么办?毕竟筏竿换饵没有手竿那么方便。可不可以用面饵或其他固态饵?
答:没错,蚯蚓效果最好,面饵应慎重使用,起码在后期面饵的效果远不及蚯蚓。因为筏竿抛投相对较远,小鱼的密度不会很大,况且在秋天随着水温的降低,小鱼的活性也会降低。小鱼活性低并不代表它们就不会给垂钓带来麻烦,所以初秋钓鱼时,筏竿也要勤换饵,换饵时收线不宜过快,以减少水流对蚯蚓的冲刷,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钩上残留蚯蚓的状态,若破坏不严重就可以适当延长换饵的时间,直到确定最佳的换饵周期。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体力,还能使钓点保持安静。
随着水温越来越低,小鱼会越来越安静。在东北地区,10月末时小鱼的骚扰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面饵也不是不能用,但仅限于庄稼成熟到刚刚收割的这一小段时间,而且上鱼效果不理想。毕竟面饵是可以雾化水溶的,它在钩上的持久性不及蚯蚓。加之处在低温时期的鲫鱼对动物蛋白有着难分难舍的情愫,所以蚯蚓的诱惑力是最大的。当然,河虾也是鲫鱼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但是水温降低后,现场捞取河虾会很困难,且河虾不易保鲜,所以蚯蚓就成了唯一可以使用的鱼饵了。红虫之类的活饵也可用,但是挂钩麻烦,上鱼较小,在钩上的持久性也不好,钓获量也没有想象的高。
很多水库的平均水深并不深,也没有明显的沟壑,水底比较平坦。钓这种水库时,钓者尽力远投即可,但不要死守一点,多比较一下,出鱼较好的地方就常光顾。总之,钓者要将筏竿善投远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问:用小筏竿钓鲫鱼的钓组是什么样的,有专门的配置吗?
答:首先,筏竿钓鲫鱼不是秋天的专利,低水温的春天也好用,即使是夏天也好用,只是在春秋两季效果最突出罢了,因为大鲫鱼在这两季都集群活动在手竿可及的范围之外。
同手竿一样,筏竿钓鲫鱼时线组也以细小为佳
即将封河前,最理想的水域是天然形成的大沟、曲曲弯弯的河道、苇塘,以及狭长的小型水库,水面不宜过宽,百十米以内的即可,钓这样的水域,钓组更能抛至水域中心位置,更易找到鱼群
只要把握得好,深秋时节依然可以丰收鲫鱼
筏竿钓鲫鱼的钓组没有专门的配置,比较常用的有单钩、双钩、小串钩和集团钩,基本就是海竿常用的那几种形式,使用时无须过于拘泥常规。需要了解的是,各种钓组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比如:单钩仅一钩一饵,对鱼的诱惑力不高;集团钩钩多饵也多,对鱼的诱惑力倒是提高了,可是子线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也叫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