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尚处初期
能源化工行业“互联网+”的程度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符合越重的产业“+”得越晚的实际规律。
孙惠民专栏
石化盈科发展管理部总经理,多所高校MBA导师、EDP老师
去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把“互联网+”正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加上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融合创新,以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新支撑。
在这样的国家宏观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正在由消费互联网的“眼球经济”向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经济”过渡。
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正在从IT(信息技术)时代向DT(数字技术)时代过渡,以移动互联、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嵌入式设备为主导的科技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在IT时代,企业以我为中心,商业定位为“我有什么”。而在DT时代,商业的定位是“我能为你提供什么”,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客户价值定义企业和产业。那么,未来的主流商业模式就是由客户驱动的C2B模式。
为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问题,必然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唯有找到数字化转型的商业密码,企业才能在产业互联网变革中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互联网+”作为一个舆论热点去年横空出世以来,各行各业予以了积极响应。
从本质上看,它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革命性行动。从逻辑结构看,“+”有两个动作:一是价值链的逆向互联网化。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把企业创造价值的一个流程大致划分为研发、生产、库存、销售、售后服务。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商业的定位转型为“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客户说了算的时代真正到来。这就要求波特的价值链从研发到客户的逻辑结构必须倒过来,变成从客户到研发。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要务必做到与客户直通,并且是在线化、数字化和增量化的。二是产业越来越重,被“+”的对象首先是从与客户接触最近的行业开始的。基本次序是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广告业、新闻业、通信业、物流业、酒店业与旅游行业、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电视节目行业、电影行业、出版业、制造业,最后才是能源电力行业。从所占比例来看,能源化工行业被“互联网+”的程度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
从笔者近日参加的“第五届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大会的总体情况来看,互联网转型的议题在整个会议中所占比例分量略显不足。这也符合越重的产业被“+”得越晚的实际情况。
从产业的角度看,笔者有种深切的担忧。从国家的战略层面看,去碳化(煤炭/石油)已是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但个人认为,按照既定国策,中国能源生产的革命和能源消费的革命,到2050年应该能基本实现,那么去碳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随着美国著名学者里夫金所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概念逐步开始行动,石油石化产业去能源化转型为材料供应者的定位正日渐清晰。
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或许未来将会有更高的关注度。
责
任编辑: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