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的分析

2016-03-22 14:06胡丹涛
运动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后场发球羽毛球

胡丹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对201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的分析

胡丹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1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新科男双冠军伊万诺夫/索松诺夫(俄罗斯)在决赛比赛和对手远藤大由/早川贤一(日本)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2队的技术区别,试图找到2对组合存在的差距。结果表明,俄罗斯组合发球的稳定性有待提高,日本组合的防守反攻以及战术思想有待加强。

羽毛球;全英赛;男双;技术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已有110多年的漫长历史,作为世界上最早和最具荣誉的羽毛球比赛,且有小奥运之称的全英赛是世界各国羽球高手所向往的羽毛球赛场。在2016年的全英赛上伊万诺夫/索松诺夫(世界排名第13)的表现可谓所向披靡,一路淘汰中国组合刘小龙/邱子瀚(世界排名第10)和韩国组合李龙大/柳延星(世界排名第1),决赛场上在先丢1局的情况下,最终逆转取胜日本组合远藤大由/早川贤一(世界排名第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的伊万诺夫/索松诺夫(俄罗斯)和远藤大由/早川贤一(日本)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多次重复观看2016年全英公开赛男双决赛视频。

1.2.2 数据统计法 通过重复观看视频,统计双方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数据。

1.2.3 对比分析法 将观看视频统计出来的两对组合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别为3区和4区,靠近中线的前后两角分别是1区和3区,靠近边线的前后两角分别是2区和4区,1区与2区之间为5区,3区与4区之间为6区。

2.2 伊万诺夫/索松诺夫和远藤大由/早川贤一发球区域分布对比分析

在双打比赛中,双方在前半场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说,发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发球质量高在第3拍可能就有主动权,从而去控制比赛,否则比赛就会陷入一个被动的局面,因此说发球是争取开局主动权的关键 。由表1分析可知,2对组合主要运用反手发网前小球,偶尔发后场球,这主要是为了打乱对手的接发球节奏 。(1)在发球前后场的选择上2对组合都是主要以发网前小球为主,俄罗斯组合发网前小球占总发球数量的98.4%,发后场球次数只有1次,仅占1.6%;日本组合发网前小球所占比例为87.9%,而发后场球占12.1%,明显多于俄罗斯组合。俄罗斯队2名队员身高臂长,下肢力量充足,接发网前小球时,一步蹬跨就能将球推扑压回击给对手,所以日本组合在发网前小球时受到的压迫性比较大,这是日本组合发后场次数多的原因。(2)在发球区域选择方面,双方主要的发球区域集中在1区,这与傅建梅等人在2014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那么最大的区别在于往2区的发球,俄罗斯组合有17次,而日本组合只有3次。通过反复回看录像找到了俄罗斯组合为何习惯发2区的原因,左手持拍的索松诺夫在右半区发球时习惯将球发往2区,如果对手回直线网前小球,这正是他舒服的回球点位,可通过推、搓、勾、扑等技术将球回击,屡试不爽,实际上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身体条件,而且发挥了自己的打法特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组合发球失误有5次,发后场球的次数稍少,建议俄罗斯组合要加强发球的稳定性以及发球的变化。

表1 2016年全英赛男双决赛双方发球区域统计

2.3 伊万诺夫/索松诺夫和远藤大由/早川贤一前场技术对比分析

在双打前场技术中,主要以搓放网、扑球、推球、挑球以及勾对角小球为主要的击球手段。搓放、扑球属于主动进攻技术 。由表2得知,俄罗斯组合进攻型技

2 结果与分析

2.1 概念界定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规定接发球方网前两角分别为1区和2区,后场两角为分术一共应用了63次,日本组合一共应用了59次,2对组合差异不大,但是在搓放技术上俄罗斯组合多出日本组合9次,说明俄罗斯组合技战术强调对网前的高位抢点。对于日本组合而言为了避免给对方起高球,同时在抢不到高点的情况下选择以推、扑技术为主,这是他们推球和扑球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另外网前技术对比中,2组合最大的差别在挑球这项技术上,日本组合比俄罗斯组合足足多了22次,而且有3次失误。挑球是一种被动防御性的技术,一旦挑高球,就把主动权送给了对手,加之俄罗斯组合两名队员身高臂长,对于挑高球多数情况下都是下压进攻,这是俄罗斯组合赢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造成日本组合挑球的原因,一方面是接发主动挑球,另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组合有身高优势,在网前能够抢到高点,搓放网的控制次数多于日本队,迫使日本组合被动的挑球。这与张舜在对不同身高羽毛球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优化训练研究的结果相同。因此说,日本组合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网前主动抢网进攻技术的训练。

2.4 伊万诺夫/索松诺夫和远藤大由/早川贤一中场技术对比分析

男子双打比赛球速快、杀球狠,是很具观赏性的羽毛球项目。技术风格有4个字“快、狠、准、活”,其中“快”字为核心,其他3方面是具体表现 。由表2可以清晰地看到,(1)平抽快挡技术是本场比赛中场技术使用率最高的一项,平抽快挡是双打在攻防状态下应用主要的一项技术,也是双打技术动作的一个特色,具有球速快、弧度平等特点;(2)俄罗斯组合在拦截球的数量上比日本队多了18次,这是因为俄罗斯组合身材高大,对对手回击弧度不高的球,前场队员抬肘伸臂可直接拦截,并获得主动权。这要求日本组合有高质量的回球,控制好球的飞行弧度以及球的落点,以免被动挨打;(3)在接杀挑球这项技术使用上,日本组合比俄罗斯组合多33次,这项数据说明日本组合在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一种被动防守的状态,失去了比赛的主动权,无法控制比赛的节奏。

虽然日本组合在中场技术总的使用数量上占据优势,是来自于他们被动防守的数据较高。在攻防状态下双方平抽挡和拦截球次数之和相差无几。虽然俄罗斯2名运动员身材高大,但高而灵活、身手矫健,步法、手法都非常的亚洲化,抽挡技术娴熟,向前意识强烈,在场地的任何区域都没有明显弱点,对目前羽坛男双有很大的冲击力。

表2 2016年全英赛男双决赛两队组合技术统计

2.5 伊万诺夫/索松诺夫和远藤大由/早川贤一后场技术对比分析

双打后场包括高远球、吊网前球(滑吊、劈吊)和杀球等基本技术。男子双打最大的魅力在于身处后场的队员的大力扣杀,这一进攻性的技术手段无疑是一场比赛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由表2数据可看出,俄罗斯组合在杀球这项数据上远远超出了日本组合,同时吊网前球的数据也是遥遥领先。不可否认俄罗斯组合决赛场上的表现,在整场比赛中能扬长避短,这对一高一矮组合,主要负责前场的索松诺夫在前场分球和组织进攻,以推挡、软压等技术迫使对手回后场球或起高球,后场的伊万诺夫负责进攻,他原地起跳的能力非常高,加之其身材高大,在后场跃起时击球点高,下压球速快、落点很深而且刁钻,往往一拍下压球就可以击败对手,再者偶尔吊球,打乱日本组合的防守节奏,可以使对方在一连串的进攻下连续防守后消耗很多体力。这种打法简单有效,重点在于伊万诺夫杀球的技术特点。日本组合显然低估了俄罗斯这对选手的实力,因此导致很多情况下都处于被动防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双方发球的前后场选择都是以发网前小球为主,且发往1区的次数较多,偶尔有突发后场平高球,打乱对手的接发球节奏。但俄罗斯队有5次发球失误。

3.1.2 2对组合网前进攻型技术使用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是日本组合被动的挑球过多,从侧面反映出身高臂长的运动员对网前球的控制,使日本组合受到更多的压迫。

3.1.3 在中场方面,差别最大在拦截球和接杀球技术上,从接杀挡网前和接杀挑球这2项数据来看,日本组合在多数情况下都处于被动状态。

3.1.4 后场技术俄罗斯组合在吊网前球这项数据上超出了日本选手,同时杀球的数据更是遥遥领先,这得益于他们身高的原因,在后场击球时能抢到高点,加之杀球的球速快、落点很深而且刁钻,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1.5 在整场比赛中,俄罗斯组合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打法特点,限制了日本组合技战术的发挥,另外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身高臂展,俄罗斯组合平均身高为190.5cm,超出了欧洲羽毛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182.1cm ,这使他们在后场进攻很具优势,利用自己身高的特点,在网前抢高点搓放,造成日本组合被动回球。但是日本组合能通过平抽快挡进行防守反击,虽然输球,但是也体现出了他们的打法特点及战术体系。

3.2 建 议

3.2.1 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俄罗斯组合应该加强发球的稳定性以减少失误,同时要加强发球节奏的变化。

3.2.2 日本组合在训练时要加强防守反击能力,尤其是面对欧洲这类有身高有技术的运动员,要做好防守的同时,注意观察对手的站位,进行防守反攻。同时,要加强网前抢攻,争取发挥自己的前半场优势。

3.2.3 比赛对手千变万化,不能低估任何对手的能力,只有赛前做好充足的准才能为比赛的胜利打下基础。同时在战术练习时,贯穿不同的战术思想,以便于应对不同的对手,这样才能在竞技赛场上立于不败之林。

[ 1 ]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93.

[ 2 ]李绍银,胡志.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蔡赟/傅海峰VS郑在成/李龙大的技战术研究[ J ].四川体育科学,2012(5):64.

[ 3 ]傅建梅,彭卫梅.世界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双打发接发技战术分析[ J ].青少年体育,2014(3).

[ 4 ]陈浩.2015上半年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对比分析——以2015年全英公开赛为例[ J ].福建体育科技,2015(5):22.

[ 5 ]张舜.不同身高羽毛球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优化训练研究——以湖南省专业羽毛球队为例[ J ].科技展望,2016(2):239

[ 6 ]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 J ].体育学刊,2005(2):100.

[ 7 ]王雨,郭立亚,王娟.当今世界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年龄与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9):43.

G847

A

1674-151X(2016)09-03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15

投稿日期:2016-06-24

胡丹涛(1992—),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羽毛球。

猜你喜欢
后场发球羽毛球
羽毛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打羽毛球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飞行的羽毛球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打羽毛球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