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清
笔墨纸砚,通称“文房四宝”,传统的文人以拥有精良的“四宝”为人生乐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了墨汁,墨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工具的改进,人们为求得便利,墨盒也就应运而生了。墨盒兼具砚和墨的功能,携带方便,制作精美,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关于墨盒的起源时间,著名史学家邓之诚(1887—1960年)等学者做过考证,认为始于清代嘉道年间。由于史料缺乏,又无实物可证,这一结论只是依照前人传闻推断,真正具有科学、有实物可佐证的论据与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寻和研究。
铜墨盒是中国独有的文房用具之一,蕴含着中国古代传统的文明特色。早期的铜墨盒面多光素无工,在盒上施刻铜艺术始于何时何人,据考证,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刻铜艺术家是清同治秀才陈寅生,并有实物得以印证。陈氏工书擅篆刻,于同治初年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万礼斋墨盒店。他镌刻技术精熟,用刀如笔,开创了铜墨盒上刻诗词书画之先河,从而使这一文房用具迈进高雅的艺术殿堂,而深得文人学士的青睐,并为社会广泛接受。此后的近百年是铜墨盒发展兴盛繁荣时期,众多良师名匠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尽其美化装饰之所能,使之更加多彩多姿。
铜墨盒按照质地有白铜、黄铜、紫铜之分。铜合金为非黑色金属类,属于有色金属类或贵重金属类。铜合金有极硬的强度,还有极高的弹性。铜合金有钢铁不具备的优点——耐腐、耐磨、光亮艳丽。同时,铜合金有特殊的耐受性,在其上奏刀镌刻图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铜质墨盒之中,收藏者偏爱白铜墨盒,因为白铜墨盒材料坚固,质地细腻,颜色光鲜,神韵十足。据专家讲,白铜是铜中之冠,属于铜的贵族系列,其最大的特点是耐空气腐蚀。当然,黄铜墨盒也有其特殊的美感。黄铜表面为黄色、浅黄色,价格便宜,用途广泛,容易加工。黄铜是最便宜、最普及的铜合金。紫铜墨盒比较少见,其表面为紫红色、褐红色,质柔而软,无脆性,不易折断,极耐腐蚀。
铜墨盒这一文房用具,以其古色古香、清雅深邃的风采与魅力,在异彩纷呈的中华艺苑独树一帜。墨盒虽小,内容颇为丰富,方寸之间铭刻着重大历史事件、名言警句、名人墨迹以及诗、书画、印等,其蕴含的历史信息、艺术信息是同时代其他文玩、艺术品无法比拟的。这些遗存下来的时代印迹和精美的刻铜艺术十分珍贵。
安徽省文物总店收藏有一件铜墨盒(见图1)。这是一款正方形的、做工精巧的、写实题材黄铜墨盒。盒边长6.2厘米,高3.5厘米。盒盖上镌刻有远山,有近岸,中间是川流不息的大江,岸边坐着一位悠闲垂钓的老者,岸上只剩下枯枝败叶,一幅秋冬之交的景致。其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刻工,尽显艺术家的才华。
寓意铜墨盒是常见的题材,比如这款白铜质松鹤长春刻铜墨盒(见图2),材质精细,工艺考究。墨盒长15.7厘米,宽5.7厘米,高3.7厘米。盒面阴刻松鹤长春图,一株老干,数盘针叶,刻出隆冬挺拔的松树。树上站立着欲飞的仙鹤,欲冲入九天云霄。深刻精雕,刀工精湛。
安徽省文物总店还藏有一件寓意铜墨盒,长方形,黄铜质,做工精致,小巧玲珑。盒长9.8厘米,宽6.2厘米,高2.6厘米。盒面上刻绘数枝梅花(见图3)。盛开的梅花,包含着预报春天的深意。而梅枝上的喜鹊本来是喜庆的象征,这里是借喜鹊的“喜”字谐音。喜鹊左顾右盼,就是喜报春光的含义。
铜墨盒种类繁多,不仅有以上写实铜墨盒和寓意铜墨盒,还有古文铜墨盒(见图4)、诗词铜墨盒、警语铜墨盒(见图5)、花草铜墨盒、山水铜墨盒,另外还有名家铜墨盒、名人铜墨盒﹙见图6﹚、纪念铜墨盒、珐琅彩铜墨盒(见图7),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在这些眼花缭乱的铜墨盒里,最让人们流连忘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各种人物铜墨盒。这些墨盒上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婴戏图》铜墨盒(见图8),正方形,白铜。边长7厘米,高2.7厘米。坡柳旁,草坪间,五个可爱孩童玩捉迷藏。画面气韵生动,颇富童趣,洋溢着祥和欢乐的生活气息。构图与雕刻皆精,令人玩味无穷。
安徽省文物总店还销售过一款《鱼乐图》铜墨盒(见图9),白铜。长9.4厘米,宽6.3厘米,高2.7厘米。这款《鱼乐图》是萧谦中、陈半丁联手创作的。绘画格调古雅,诗文清韵自然。诗曰:“舸摇秋水碧如天,两岸苹花落日边。只有枫江秋色好,卖鱼沽酒画渔船。”署款“己巳五月,萧谦中画,半丁老人题”。
大部分铜墨盒都是方形,其他形制并不多见。图10中的这款葫芦造型的《对弈图》铜墨盒,形状奇巧可爱,白铜。墨盒长16.5厘米,最宽9.5厘米,高3.5厘米。墨盒为白铜质,葫芦造型,盒面雕刻一幅消夏对弈图。一僧一俗在葫芦棚下对弈,幽静清远,逸致翩然。
人们钟情于铜墨盒,是因为铜墨盒不仅有艺术价值,艺术家可以在小小的墨盒上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抒发自己的情怀。另外还有它的历史价值,如纪念孙中山的铜墨盒、纪念勿忘国耻铜墨盒、纪念抗美援朝铜墨盒。这些铜墨盒打开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唤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思绪,作为历史的物证,使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作者单位:安徽省文物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