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娟
“我喜欢在网上对社会热点和思想观点进行讨论。但是,在网上讨论过程中,很多人动不动就爆粗口;要是观点冲突,有的人就威胁要人肉。怎样做才好?”青年刘若男在“青年之声”上提问。
几分钟后,他得到了“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的回答:在互联网上进行相互讨论和辩论,要遵循道德、遵守法律,讲文明、守秩序、有风度……不仅要有他律意识,更要有自律意识……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爆粗口的不文明行为,更要抵制人肉搜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很快,邓希泉的这一回答,得到了148名青年的点赞。看到这一互动情况,邓希泉感觉自己“找到了新的研究阵地”,离青年“近了很多”,这让他很兴奋。
“‘青年之声’把青少年需求全面、立体、鲜活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必然倒逼青少年研究的改革创新,一定会给青少年研究带来质的飞跃。”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主席王义军,就“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成立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思路、成果与2016年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阐述,为“青年之声”各大服务联盟的工作起了示范作用。“‘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树立互联网思维、有效服务团中央决策和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青少年研究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王义军说。
“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是团中央“青年之声”十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发起,2015年6月正式成立,是一个非赢利的契约式公益性战略联盟。联盟成立后,组建了百人专家服务团,陆士桢、孙云晓、廉思等社会知名专家纷纷加盟。
2015年9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批示,“‘青年之声’为做好青少年研究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要抓住这个契机,深入扎实做好研究,同时用研究成果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就要出现在哪里,青少年研究和共青团工作研究就要跟进到哪里。青年在网上,共青团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到网上,青少年研究也必须以网络作为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王义军表示,“青年之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走出科研路径依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的成立,成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现青少年研究改革创新的必然走向。
同时,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还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就是成立“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是建设国家级高水平青年智库的必然选择。“只有依托共青团主导的网络平台,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全面了解和科学把握青少年的真实需求,才能拥有科研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为高水平智库建设夯实基础”。王义军说。
“众筹”+“用户至上”+“粉丝”+“大数据”,在近半年的工作中,“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将这些互联网的思维,用到了实处。
说起“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通过“众筹”建立起的百人专家服务团,王义军很兴奋,“高水准”、“加速度”和“广覆盖”,是他对这支队伍的评价。目前,该专家团成员已增至136人,覆盖29个省市区,涵盖27个省级团委、团校和青少年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12个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学科背景丰富多样。“通过互联网以如此全面和高规格的专家队伍‘面对面’地服务青年成长,这还是第一次。”王义军说。
“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还坚持“用户至上”的思维,动员专家在“青年之声”平台上积极回答问题,不仅提升了“青年之声”回复问题的深度和专业性,还得到了“行动快、应答准、思路清”的好评,为青年创造了良好的体验和价值。目前,已有40多位联盟专家在线上积极回答问题,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法律所所长郭开元亲自在“青年之声”平台上值班,回答青年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问题;邓希泉还将在“青年之声”上的回答制作成网页在微信、微博和QQ空间中进行再传播,其中,关于早恋利弊分析的回答,获得了近200次的点赞。
此外,“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还通过一系列的线下服务活动,增进青少年对“青年之声”的感情,巩固了青少年对“青年之声”的黏性。目前,该联盟已经开展了6次线下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弘扬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的对话活动、“就业:迈好面向社会的第一步”的进校园活动、赴打工子弟学校北京龙海学校开展“宪法宣传日”法制宣传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专题研讨会”……都是该联盟近期开展的活动,在青年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王义军认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工作开展半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发展进行了较好的释疑解惑,在青少年中弘扬了正能量;联盟主动进行的议题设置,也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联盟工作的开展,对科研质量的提升,对科研人员的成长都实现了正向效应。有不少联盟专家说,现在打开手机和电脑的第一件事,不再只是打开微信、微博或QQ,而是必须打开微邦。可以说,微邦正在改变、并将持续改变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谈及未来,王义军表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将秉承开门搞研究、开放办智库的既定方针,围绕“精准”和“实效”的基本要求,從拓展活跃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科研机制、做好工作规划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王义军强调,联盟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机制,常设基于“青年之声”大数据来探讨新时期青年需求与共青团服务的课题研究,以此推动相关研究长期化,保持研究连续性,同时,在有效总结青年最广泛需求的基础上,推出系列著作和新媒体议题。
在研究过程中,该课题组发现,以“大学生活充实”作为关键词搜索,“青年之声”中的相似问题有300余个;以“早恋”作为关键词搜索,相似问题则有400多个。下一步,课题组将针对这些焦点、热点和关注度集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专著,并通过新媒体设置成主要议题来进行广泛传播。
王义军还表示,今后,“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要完善纵横结合的工作体系。在横向联动上,做好与“青年之声”其他九个服务体系的对接协调,使十大服务体系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在纵向互动上,要加强与各省(市、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中央、省级和地市级成长服务联盟同频互动、相互支撑,尤其要在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上形成积聚效应。
探索多样化的服务青年的方式,也将成为“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未来工作的重点。“我们将策划和推出更多专家主动介入,加强网上互动和舆情引导,形成规模效应。还将继续举办‘青年成长’对话沙龙、‘在线访谈’或‘微访谈’等线上活动,同时要开展更多的线下活动,让专家更多地走入青少年,加强与青少年的互动,深化与青少年的感情。”王义军说。